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金融频道>金融观察
分享

全球咖啡零售巨头星巴克终于向本土支付工具“妥协”了。

近日,星巴克宣布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在星巴克中国近2500间门店接入微信支付。一家普通餐厅实现微信支付并非什么大事,但微信能够拿下星巴克,说明了微信支付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此事有两个关键点值得关注:一是星巴克没有跟支付宝合作。从目前来看,这不算大问题,支付宝对此称,和星巴克的合作“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二是星巴克打破了封闭支付的策略。此前,星巴克支持的移动支付方式仅有Apple Pay、Samsung Pay和星巴克APP的星礼卡支付等。

在创始人舒尔茨重新执掌星巴克后,星巴克开始拥抱科技:2009年推出移动端应用,2011年在应用内加入移动支付功能,2012年投资移动支付公司Square,2014年作为 Apple Pay 的第三方合作伙伴亮相苹果发布会。

逐渐攻破各类消费场所的微信支付与支付宝开始成为中国移动支付领域的主角,而星巴克到这会儿才与微信合作,是否意味着星巴克反应迟钝?事实上,星巴克在全球市场的品牌力不在腾讯与阿里之下。自1999年在中国内地开设第一家分店以来,星巴克将其分店定位为会晤朋友及靠拢西方生活方式的时尚场所。通过这种定位,星巴克已成为中国内地最有名的生活时尚品牌之一。此次微信拿下星巴克,有人认为是星巴克的品牌对微信有一定提升。换一种更直白的方式来讲,由于微信移动支付人群越来越多,这一次,星巴克选择向中国市场妥协。

不情愿,却不得不采纳,包括星巴克在内的跨国巨头近年来纷纷向中国市场妥协。比如瑞典家具巨头宜家,其线下门店的模式非常强大,国内很多家具公司想模仿而不得,只好转而在电商上寻找突破口—实际上,宜家的很多标准化产品非常适合电商销售,但宜家就是选择按兵不动。今年,宜家终于宣布试水电商,但产品较少,支持的市场也仅限于上海。另外,仅仅通过主站开展电商销售业务的方式也让人觉得不够坚决,网站的购物体验并不友好。沃尔玛中国同样在电商业务上遇到了阻力,之前收购的一号店一直没能达到要求。今年,沃尔玛将一号店并入京东,折算成股份,正式成为京东的股东。

优衣库算是成绩好的。今年“双十一”的表现非常抢眼,不但在销售上排名前列,还玩起了“线上线下同价”和“线上商品,门店取货”的策略。优衣库如此注重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是,母公司迅销目前处于尴尬的局面,急需在中国赢得更好的表现。

种种现象都反映出,中国市场对于外资巨头而言,并非只是到口的肥肉,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外资巨头在面对中国市场时的业务模式,如果没有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结果会很惨—星巴克、沃尔玛和宜家背后,还有一大批进入中国几年后纷纷黯然退出的公司。

对于那些目前仍然被认为“反应相对迟缓”的跨国公司而言,中国市场可能不仅仅只是意味着全球业务版图中的一块,要真正吃到这块肥肉,更需要制定一些更加有针对性的不同的发展战略。

(作者系IT从业者)

责任编辑:肖舒

最新金融观察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漫画台湾:我们都是中国人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