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以来,三位央行高官,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和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相继通过文章和专访的方式,向市场解释央行的货币政策思路。
这三篇重磅文章,无一不强调了“稳定中性”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并数次提到“抑制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防止汇率波动"等核心词汇。
以下央行三篇重磅文章的部分摘录:
张晓慧 2月3日在《中国金融》刊文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过度扩张总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固化结构扭曲和失衡,加之通胀预期有所抬头,部分领域资产泡沫问题较为严重,开放宏观格局下还面临着汇率的“硬约束”和资产价格的“强对比”,在这样的宏观大背景下,稳健的货币政策需要更加中性,更加审慎,更好地平衡稳增长、调结构、抑泡沫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拓展时间和空间。
2017年,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在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下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促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抑泡沫、防风险等重点工作的开展。
“稳”主要体现在:货币信贷总量要稳,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金融体系要稳,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在稳的前提下要努力实现关键领域有所“进”,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防止“脱实向虚”,着力解决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失衡;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阮健弘接受专访 专访于2月24日刊登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再次强调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不是简单地适应宏观经济周期变化,而是着眼于国际国内大局特别是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这一更为深刻持久的变化,着眼于配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政策主线,为其创造适宜的环境。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深化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畅通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抑制资产泡沫,防止“脱实向虚”,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总的来说,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从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管住货币总量,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第二,围绕经济工作主线,加大对“三去一降一补”的支持力度,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经济工作的主线,也是金融工作的主线。要引导商业银行落实产能过剩行业差异化信贷政策,支持优质企业、稳住困难企业,坚决使“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因城因地施策,引导商业银行贯彻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严格审贷管理,加强对首付资金来源和收入证明真实性等的审核,抑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和支持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有效去库存。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等途径,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巩固前期清理规范收费的成果。压缩金融机构“通道业务”,缩短融资链条。
第三,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引导金融企业回归本源,为服务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金融秩序。
第四,深化金融体系改革,破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规制性障碍。
第五,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和监管协调,消除金融自我循环投机套利的土壤。
进一步加强监管协调,减少监管套利。遵循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的原则,落实穿透式监管。建立激励相容、有力有效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维护金融市场竞争秩序。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而非按照金融机构的类型,分类统一资管产品的标准规制。统一资管业务数据统计标准。加快构建金融业资管业务统计体系,支持总量、关联性、杠杆水平、资金真实投向等方面的监测分析。
徐忠 2月27日在《清华金融评论》刊文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是防范金融风险,尤其是平衡好维持金融稳定与防范道德风险之间关系的宏观保障。
尤为重要的是,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平衡好维持金融稳定与防范道德风险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对金融风险的容忍度较低,一定程度上存在“花钱买稳定”的倾向,公共资源过度使用导致道德风险普遍存在。一方面,部分金融机构事实上享受隐性担保,成本外部化,缺乏审慎经营和风险控制的动力。部分金融产品仍存在刚性兑付,投资者缺乏风险意识,客观上助长了高风险活动;另一方面,维护金融稳定过度依赖央行流动性支持,央行很难在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道德风险之间把握平衡。
一旦出现问题,央行往往在不了解风险信息的情况下被动提供流动性支持,使得部分金融机构过度投机套利,加剧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合理引导利率水平,有利于在总量上防止资金“脱实向虚”“以钱炒钱”以及不合理的加杠杆行为,在维护金融稳定的同时抑制道德风险,切断“事后无限救助—放松风险防控”的恶性循环链条。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是顺应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主动选择。与此同时,我国高度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跨境资本流动规模不断上升,在此开放格局下,货币政策应未雨绸缪,保持稳健中性,防止利率、汇率、跨境资本流动以及国内金融市场出现过大波动。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功夫在画外”,应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做好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和其他任何政策一样,货币政策实施不是孤立的,必然和其所处的实施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
责任编辑:庄婷婷
- 政协发言人:用经济发展成绩回应中国经济“悲观论”2017-03-02
- 美国商务部数据:去年四季度GDP增长1.9%2017-03-02
- 中国尚未实现“智”造 制造业转型升级不能一蹴而就2017-03-02
- 2016年分享经济企业融资规模达1710亿2017-03-02
- 在家上学风险大:家长备课质量不高 孩子社交能力堪忧2017-03-02
- 国际投资者“用脚投票”买入中国 防控金融风险成首要任务2017-03-02
- 专家纵论中国“智”造:为经济转型发展添动力2017-03-02
- 2017年两会热点前瞻 六大热点话题年年提及2017-03-02
- 北京小学入学政策4月公布 入学年龄松绑可能性不大2017-03-01
- 发改委十举措促进分享经济发展2017-03-01
- 最新金融观察 频道推荐
-
春节后开工率提高 中国2月PMI延续稳中有升态2017-03-02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