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金融频道>金融观察
分享

京东金融区力:消费金融不是高利贷“皇帝的新衣”

4月25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在北京召开了“消费金融:发展与创新研讨会”,并在会上发布了《中国消费者金融创新报告》(下文简称《报告》)。在过去约三年的时间里,消费金融领域迅猛发展,以京东金融、蚂蚁金服、苏宁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体系实现了层层突破,许多商业银行也纷纷效法成立网络金融部。

回望历史,银行机构曾主要发力企业贷款业务。京东消费者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区力介绍,对于曾经的银行机构而言,做一笔企业贷款的成本和效率要远远高于个人业务,这是因为企业贷款较容易把控风险,也容易上规模。而三年前,消费金融火了起来,这背后不仅是因为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红利,而也是因为人们消费生活方式的改变,让金融服务渠道变得越来越互联网化。

在消费金融携手互联网后,“普惠金融”的理想照进现实。所谓“普” 就是普罗大众,“惠”即成本低。区力介绍,普惠的关键点在于可负担成本。“固定成本高而变动成本低的商业模式,是相对没有边际的,可以快速复制,这就表明,如果固定成本可控,变动成本低,一定是适合普惠金融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金融机构恰恰满足了变动成本低这一特点,尽管它们要投入大规模的固定成本,做数据研发和系统搭建等工作,一旦流程智能化后,互联网金融服务每单的额外变动成本是很低的。例如京东的“白条”业务,没有一笔是人工审核,全部利用机器决策。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用“正道”二字来形容互联网公司对消费金融的参与。“因为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国,大部分都是金融中介机构,有些人说金融活动,有人说得不好听,中介机构不支持消费,也不支持投资,只知道那个数字,只知道抵押,只知道担保,并不知道实体经济是怎么回事儿。基于刚才说的像京东、苏宁这样一些机构,他们是直接和消费者、和消费活动相关联。以这样一些机构为基础发展金融,特别是发展消费金融,这是正道。”

然而,迅速发展的消费金融产业,也是乱象林立。

区力谈到,消费金融似乎成为了P2P的避风港。许多P2P公司一夜之间转型,扛起了做消费金融的大旗。有人整理了市面上78家比较知名的现金贷平台,发现平均预期利率高达158%,其中,最高的年化预期利率竟高达598%。这可笑的利率背后,是很多平台乱收费的事实。关于P2P的负面新闻这几年层出不穷,砍头息、暴力催收、“裸条”等丑闻,让许多人误以为消费金融是一个负面的产品。然而,区力表示,消费金融必须要回归到普惠的本质,它不是简单的放贷生意,更不是把高利贷线上化。

针对这些问题,2016年8月,银监会、公安部、工信部、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四部委联合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该文件提高了P2P的行业门槛,对P2P实施了限额要求,使得P2P只能定位为小微贷款,提高行业集中度。

消费金融带来的另一个难以忽视的问题,是有关个人信息的滥用。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暴露出了很多其实已经存在的问题,比如该如何定义合理的个人征信边界,如何避免个人信息滥用,个人是否当有知情权等。知名行业交流平台“脉脉“CEO林凡发表了有趣的观点,表示可以利用社交网络和个人信息数据的交叉验证,来建立出一个征信模型。“你说你是百度公司的,这个很容易,自己在资料上填一下就好了。但是如果说你的朋友里面,存了你手机号码的这些人,他们是百度公司的,或者说他们没有一个是百度公司的时候,这个时候你是不是百度公司的人这件事情的风险就比较大了。” 林凡认为,基于社交网络的用户数据相对难以伪造。

尽管种种问题客观存在,《报告》相关数据也表明,我国的消费金融产业仍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消费端,2016年末,我国居民消费信贷总量估计在6万亿左右,约占消费支出的·19%,这一数字与日本持平,而远低于美国的30%。扣除房贷后,我国的消费贷款仅占GDP的8.4%,而美国消费贷款维持在GDP的20%附近。这说明我国的居民贷款仍以房贷为主,消费贷款的市场规模仍然很小。而另一方面,我国的国民储蓄率非常高,在2015年时达到47.9%,远高于国际货币组织统计的世界平均储蓄率水平24%。

在未来,“大而全”地寡头占据市场大份额,“小而美”的平台深耕细分市场,国家监管释放出了坚决整改互联网金融乱象的信号,也进一步推进了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向两极分化的演变。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金融观察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知名电竞企业遭“跨省执法” 超4亿资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