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金融频道>金融观察
分享

近期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充分展现了中国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及重塑全球经济发展引擎的宏伟愿景。国家领导在论坛中提出的“丝路精神”及中国政府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提出的规划方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广阔的机遇。

“一带一路”提倡旨在促进中国政府和企业,与参与国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着力发展当地基础设施及创造商业机会。该倡议所带来的产业推动力,使得许多参与国已经开始积极寻求与中国市场的对接方案。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所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仅要以中国领先的技术、人才与模式帮助参与国当地的发展,更要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多元化的机会。因此,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企业需要有坚实的技术与运营实力,亦需要稳健的财务及投资战略。

在这一趋势下,以往粗旷的“金融杠杆”拉动型对外投资,已不再是中国企业的首选。5月8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我国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大幅收窄,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环比下降43%。专家表示,这意味市场主体对外投资更趋于理性。与此同时,“非理性”对外投资的潜在风险,也引起了各界的警觉与重视。

近期,一个显著的案例是兖州煤业控股子公司兖煤澳洲。该公司最近公布意图以约24.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力拓旗下的澳洲煤炭资产,但大部分用于收购的资金尚未得到落实。根据兖煤澳洲的2016财务年报显示,其在公布收购前已债务缠身。兖煤澳洲目前的净负债水平约为50亿美元,而该公司截至2016年底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仅为1. 85亿美元,其净负债对 EBITDA 比率达到 26 倍之高。

此外,近期中国监管部门接连出台监管政策,严格规范及纠正集合类资管产品和违规加杠杆的行为。在金融领域“去杠杆”之际,兖煤澳洲的母公司兖州煤业却在过去两年间投资了上百亿元人民币的理财产品(WMPs),其中大部分为公司债券。不少上市公司都热衷于投资理财产品,以期获得短期投资回报并提升现金流。目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对企业投资理财产品的现状表示担忧,并认为主动管理由此带来的风险是十分必要的。5月15日,银监会公布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称将于今年完成46项立法项目,其中就包括对理财产品管理的举措。

毫无疑问,积极管理由“非理性”投资及过度使用金融杠杆的潜在风险,才能令中国企业携手各参与国,稳健地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发展蓝图。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金融观察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