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金融频道>金融行业>主管部门
分享

7月2日,吉林省纪委省监委官网发布消息称,经吉林省委批准,吉林省纪委监委对吉林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王安华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王安华经济上贪婪成性,收受巨额财物,与私营企业主大搞权钱交易,生活上腐化堕落,大搞权色、钱色交易。根据有关规定,经吉林省纪委常委会议研究并报吉林省委批准,王安华被开除党籍,并由吉林省监委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违纪违法所得被收缴,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

王安华被查始于半年前,去年12月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他曾长期在工商银行地方分行系统任职,2007年10月开始任吉林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目前,吉林银行正在密集推进新一轮增资扩股计划,为推动上市夯实基础。6月中旬,证监会网站公开的《吉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发行说明书》(申报稿)显示,此次定向发行价格为每股3.5元,拟定向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30亿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5亿元。

该行透露了明显的上市意图,“增资后,吉林银行发展步伐会更快,经营实力会更强,上市基础会更实,为吉林银行加快发展、上市经营、综合化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不过,该行今年6月初姗姗来迟交出的年报并不理想。据年报披露,吉林银行去年净利润下滑明显、不良贷款大幅增加。截至2018年末,该行净利润11.57亿元,较2017年下降62.1%;投资收益仅为1.24亿元,同比下滑96.75%。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9月,该行归母净利润19.47亿元,投资收益23.39亿元。这意味着,该行去年第四季度净利润和投资收益出现了大额亏损。对于上市的时间表以及四季度亏损等问题,时代周报记者向该行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截稿时未获回复。

增资扩股谋上市

今年5月底,吉林银保监局批准了吉林银行增资扩股方案。在公布的发行说明书中,吉林银行表示,“截至本定向发行说明书出具之日,公司已征集到部分股东/投资者的认购意向,主要包括吉林省财政厅、辽源市财政局和白山市财政局等12家意向投资者,拟认购股份数量合计为22.50亿股。”

吉林银行称,增资后,预计吉林银行国有股权占比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布局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控制力进一步增强,吉林银行与地方政府联系将更为紧密。

在股权结构方面,目前吉林银行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截至2018年末,该行的前十大股东分别为韩亚银行(持股16.98%)、长春市融兴经济发展有限公司(11.86%)、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96%)、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7.08%)、吉林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4.30%)、吉林省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06%)。

今年1月上旬,吉林银保监局官网显示,吉林省国资委下属企业吉林金控受让东方资产持有的吉林银行股份5亿股获得批准,受让后吉林金控持有该行股份7.87亿股,占总股本的11.14%,跃升为第三大股东。

该行多年前就提出上市意向,此次定增也是为上市做准备。“增资扩股通常是上市的前奏,也是一个必要的步骤,可以引进一些战略投资者,股权结构也可以借此完善。”华南某股份制银行研究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

该行在2014年年报中表示,创造条件上市是该行发展过程中的客观需求,力争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上市目标;在2015年年报中,该行表示已全部处置总额近百亿元的遗留问题,提升了资产质量,为加快上市进程扫除了障碍。

从自身发展的角度看,该行此次增资扩股也非常有必要。截至2018年底,该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70%、8.87%、8.86%,较上年同期的10.58%、8.67%、8.66%有所提升,但已接近监管最低要求。

去年也是吉林银行人事变动的一年。2018年3月,该行董事会同意高壮辞去行长职务,聘任陈宇龙为吉林银行行长;同年12月,王安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去年四季度大幅亏损

在延期一个多月后,6月初吉林银行终于发布了2018年年报。

截至2018年末,该行总资产为3618.52亿元,比上年末减少7.82%。该行解释称,主要由于在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监管保持高压态势的背景下,公司全力防控业务风险,主动压降规模去杠杆,使得公司同业资产和证券类投资资产规模下降所致。

去年,该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87.19亿元、11.57亿元,较2017年下降3.61%、62.1%。净利润下滑主要是由于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和投资收益下降。2018年吉林银行投资收益仅为1.24亿元,同比下滑96.75%,该行表示主要因报告期内将非保本收入调整至利息收入中单独核算。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9月,该行归母净利润19.47亿元,投资收益23.39亿元,归母净利润和投资收益均大幅高于全年所得。也就是说,2018年第四季度,该行的净利润和投资收益出现了大额亏损。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时代周报记者向该行发送采访提纲,但截稿时未获回复。

资产质量方面,该行不良率也出现较大提升,由2017年末的1.72%升至2018年末的2.82%。据记者梳理,2014年-2016年,吉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07%、1.5%、1.71%,已经连续5年上升。

对于资产质量下降的原因,该行解释称:一是宏观经济下行影响,企业出现偿债能力下降、资金紧张、资金链断裂等情况的概率明显上升,导致银行业务授信违约情况显著增加;二是区域风险叠加行业风险。东北地区是传统制造业、重工业聚集区,面临去产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压力也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去产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金融领域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信贷风险暴露。

吉林银行信贷资产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造船等行业,受区域性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影响,授信客户破产、停产、资金链断裂等风险事件发生的比率上升,借款人信贷违约情况明显上升。

“我们行在东北地区面临的情况也差不多,在当地的对公业务客户基本是大国企、央企,比较依赖单一的企业,这应该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某大型股份制银行分行副行长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该行还在年报中坦言,未来经营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包括:地方银行核心竞争力普遍存在短板,资产质量压力较大,资本不足、人才稀缺、市场有限,经营质效受当地经济和产业结构影响大。

责任编辑:胡君毓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主管部门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