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层面首次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行政条例,以法治手段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彰显了中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在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最近在基层采访,听到谈论最多的就是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无论大小,都期盼有更好的营商环境,让自己轻装前行、加速奔跑。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围绕市场主体需求,聚焦转变政府职能,将近年来“放管服”改革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规,并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确立对内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基本制度规范。这一举措既彰显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又顺应了市场主体期待,赢得广泛点赞。
近年来,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绩有目共睹。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我国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简政放权,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减税降费,今年前7月累计新增13492亿元,让实体经济减负增效,让民营企业享受红利;建章立制,出台外商投资法,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一系列“放管服”组合拳,不断开辟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评价,中国营商环境世界排名第四十六位,比上年提升32位,是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当然也要看到,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依然在路上,当前市场主体还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最近开展的国务院大督查就发现,在营商环境大为优化的同时,一些地方还存在权力放得不够、隐性审查和变相延长审批时间等现象,一些地方在做好审管结合的“加法”、进一步增强管理高效性方面,还有提升空间。这说明,打造社会期待的一流营商环境依然任重道远。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经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传统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制度供给成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唯有不断创造新的制度优势,才能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让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活力四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法治既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有利于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法治化轨道,积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是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的有效抓手。更为重要的是,在国家层面首次出台此类行政条例,以法治手段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彰显了中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体现了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政策取向,在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当前我国发展外部环境中的挑战因素明显增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实现“六稳”的重要基础,对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不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不断为市场活力充分迸发创造良好环境,就能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光明前景。
责任编辑:胡君毓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人民时评:夯实营商环境的法治之基2019-11-11
- 人民时评:区块链,换道超车的突破口2019-11-04
- 人民时评:以全球视野拓宽创新之路2019-10-28
- 最新主管部门 频道推荐
-
省金融监管局召开半年工作调度会暨“三争”行2023-08-03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