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金融频道>金融行业>主管部门
分享

2019年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持续蔓延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显现出强大韧性和潜力。不仅如此,在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内的基础上,中国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正在不断加速,结构调整持续深化,正在为高质量发展不断筑牢根基。

高技术制造业撑起转型重任

把握中国经济的结构变化和新旧动能转换,数据最具有说服力。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4%和8.7%,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8个和3.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4.1%,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1至10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2%,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投资9.0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4.5%,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9个百分点,已连续5个月加快。

从利润来看,统计局数据显示,在工业企业利润整体下降的同时,今年前10月,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5%、5.3%和2.0%,增速比1至9月分别加快1.2、0.7和1.1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0%,增速比1至9月加快2.4个百分点。

国信证券指出,2019年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整体制造业投资的比例大概在16%-18%左右;而高技术制造业对整体制造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在60%-80%左右。高技术制造业已经成为影响整体制造业投资的中枢力量,以不到20%的投资占比贡献了超过60%-70%的投资增速。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记者表示,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提升的关键阶段。他表示,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产业中心转向高价值制造业的急剧变化过程。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

数字经济注入发展新动能

在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的同时,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网络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猛发展,正在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

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2019年11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实现3484.2万部,其中5G手机实现了507万部的出货量,是单月出货量首次超过500万部。而5G手机,仅仅是这一新技术带来的庞大的产业空间的一角。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12月13日联合发布的《中国5G经济报告2020》预计,2020年我国5G总投资规模将达到约9000亿元,2025年将达到1.5万亿元。报告还预计,2030年,在直接经济贡献方面,5G将创造6.3万亿元总产出,经济增值2.9万亿元;间接经济贡献方面,5G创造总产出10.6万亿元,经济增值3.6万亿元。

工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1至10月,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9902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信息服务收入规模达6561亿元,同比增长22.7%,增速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全行业完成研发费用399.8亿元,同比增长23.6%,增速同比提高9.9个百分点。《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34.8%,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实际上,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自身正在高速成长,同时也正在快速渗透到中国经济的各行各业,一系列“互联网+”经济新业态相继诞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动力。记者在前不久开幕的广州车展上发现,汽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产品是不少车企展示的重点,伴随5G时代的到来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正在成为众多车企必须进行战略布局的方向。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吕廷杰表示,为工业互联网而生的5G,其最终应用一定不会局限在消费领域,而是会踏入广阔的工业生产。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副局长袁雷峰此前指出,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关键信息技术正成为引领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作为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生产要素,对加快推进各行各业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进程,保证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各地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离不开创新体制机制的变革。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已经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2019年以来,从顶层设计到落实,中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正在成为一项关键任务。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白津夫指出,全面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要加快构建多元参与、协同创新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要变“管理”思维为“治理”思维,让创新主体参与到科技创新治理而非单纯作为财务管理对象,从而进一步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研管理体制和政策。要更加重视创造有利于发挥个人潜能,展现个人才智的环境。今年9月,科技部印发了《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实际上,针对创新体制改革,当前全国各地正在行动起来。日前,北京市政府正式印发实施《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加强科技创新统筹、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深化科研管理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作出全面改革部署。上海经信委日前则宣布开展首批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创建工作,今年3月,上海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记者 吴黎华)

责任编辑:胡君毓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主管部门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