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金融频道>金融行业>保险新闻
分享

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盈利模式的移动医疗烧钱至今,试图让保险为其买单。杨宏桥认为,目前可以有两种变现途径:一是基于SaaS服务的个性化定制;一是TPA模式嵌入,扩充资金链条上的支付者。

烧钱至今的移动医疗公司开始寻求保险支付。

近日,在互联网医疗大会和中国移动医疗一季度市场研究报告的发布会上,保险为移动医疗买单成为热议话题。

进入2016年,始终无法实现平稳盈利的移动医疗纷纷与保险公司合作,如平安好医生与平安保险、春雨医生与中国人保财险、寻医问药与泰康人寿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亦就此话题采访了芯联达、就医160、春雨医生、趣医网等多家移动医疗公司负责人发现,目前很少有移动医疗企业能真正通过保险变现。

今年4月在新三板上市的芯联达董事长杨宏桥认为,互联网医疗将保险作为盈利点,但真正能实现的可能不到一成,这些企业大都以“院中”服务为主,主要存在两种变现途径:基于SaaS(软件即服务)服务的个性化定制; TPA(第三方保险中介机构)模式嵌入,扩充资金链条上的支付者。

对于上述观点,去年底同在新三板上市的就医160CEO罗宁政也表示认同。据了解,就医160与保险公司合作,根据不同病种推出的保险商城将正式推出,在就医160看来,互联网医疗与保险公司的深度合作,有助于保险公司控费,预计未来就医保险业务营收会到达千万元级别。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目前,可供移动医疗合作的商业保险少之又少,即使有些地方政府强制推动也收效见微,移动医疗需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径。

移动医疗纷纷瞄准保险

2011时,移动医疗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到2015初,资本开始趋于冷静,四年多时间,始终未找到合理盈利点。

进入2016年,移动医疗都尝试以商业保险作为支付方来串联诊所、患者甚至医院和药店。据悉,春雨医生近期将会宣布与国内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合作,丁香园也在与国内几家中端商业保险公司谈合作。而平安健康更是有着平安保险的天然优势支持。

2015年10月份,《论春雨医生的倒掉》在业界广泛流传,该文便认为,由于迟迟没有找到商业模式,春雨医生历时3年,耗资4亿元人民币的美丽故事已经讲完了,结局已经注定。当时,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对此进行回应称,未来春雨医生的盈利模式在保险。

张锐认为,所有移动医疗公司的盈利模式就是保险或者保险类产品,体量大的就是保险公司;体量小的跟保险公司合作。

在张锐看来,时下的私人医生就是保险的雏形,“我们在和保险公司做春雨健康险的核心是私人医生,你买我们的春雨健康险,我给你配一个私人医生,同时配春雨诊所线下检查和治疗的用药费用,这是最核心的两个东西,外围还包括体检等服务,这就是保险产品的雏形。”

春雨医生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春雨已与中英人寿、中国人保财险,中国人保寿险等先后达成保险合作协议,并推出以春雨私人医生为核心的保险产品。

“春雨医生现阶段还不能靠健康保险实现盈利,这需要医保支付环境、居民就医习惯以及保险产品设计等多方面合力,才可能形成完善的商业模式。目前春雨医生接入保险的方式,主要还是以私人医生健康管理为主,即春雨医生为保险客户提供包含健康咨询、健康档案、健康提醒等线上的全科医生服务,以及线下的一站式专科就诊服务。”上述负责人表示。

而微医集团董事长兼CEO廖杰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谈到盈利模式时表示,“羊毛出在猪身上。”

在1月20日举办的“移动医疗+保险高端论坛”上,廖杰远阐释了微医集团“中国式ACO平台”的健康保险战略。他表示,建立ACO平台至少需要具备“数据通道”、“可控医疗服务体系”和“规模用户群”三个基础条件。微医ACO平台要通过互联网重组医疗资源,为保险机构提供真正“有效率的医疗服务、透明的医疗数据和规模化的用户”。

另据阿里健康、支付宝医疗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都与保险接触,但具体形式还在探索中。

与上述不同的是,就医160、趣医网等目前都已经实现了保险方面的营收。

如就医160首创移动医疗保险创新个性化险种——停诊险。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即患者,通过就医160平台预约挂号深圳、东莞两地公立医院号源成功后,若预约的医生因非可控因素临时停诊,患者将获得单次50元的赔偿金,保费仅需1元。据了解,每日该平台可投保数千单。

而其正在试营业的保险商城亦将正式推出。据了解,就医160的健康保障“保险商城”是特别为少儿、成人、老人定制的特色险种,例如少儿重疾险。少儿重疾险,精选儿童最常见的25种重疾(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心脏手术、脑肿瘤等),99元参保即可获得30万元的保额赔付。此外,还有针对成人的65种重大疾病保险,针对老人的不老翁老年骨折险、针对女性乳腺疾病的爱胸险等。

争议保险介入盈利模式

杨宏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现在很多移动医疗虽存在盈利模式,但却无法变现。

如流量广告模式毫无门槛可言,也并非是可以打动投资者的利润来源;流量分享,移动医疗的一个重要盈利思维就是流量变现,和多数移动互联网服务本同末离。

“流量分享的形式有很多种,广告只是其中一个,在大数据时代,很多移动医疗试图通过大数据把流量导给上下游的医疗服务。但医疗涉及用户隐私,本身就缺少医疗服务资质的移动医疗,很可能遭致用户的反感甚至起诉。另外,如果用户体量上不去,所谓的流量变现仍是无稽之谈,也就注定了医疗行业会淘汰不少参与者。”杨宏桥表示。

而对于O2O模式,杨宏桥认为,目前发展也很困难。他认为,O2O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上门送药、医疗O2O。一些掌握了挂号等入口资源的移动医疗玩家还在考虑导诊、支付、诊断信息推送等一系列流程,从而打通服务医院、患者、医生的三段。这类服务的大规模普及仍未出现,特别是在国内的医疗体制下,医药O2O的前景值得期待但困难重重。

而医疗保险方面,目前移动医疗都将其看作是变现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平安集团和泰康保险算是其中的领头羊。

不过,在史立臣看来,可供移动医疗合作的商业保险少之又少,即使有些地方政府强制推动也收效见微。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指出,移动医疗嫁接保险有几大痛点:如产品周期难设计。保险产品是一种保障权益设计,设计周期长,保险公司的理赔概率就高,其处理医疗平台事务的各项成本也高;而设计时间短,患者的服务权益就得不到保障,二者的平衡点难以把握。

另外,移动医疗平台发挥的价值更多在于提供优质的患者诊疗服务,通过组织医院、医生为患者提供在线咨询、在线交流、私人医生等服务体现商业价值。而此种联合服务移动医疗平台无法掌控,通过保险来约束不太可行。

再次,目前移动医疗平台的主营业务仍集中在医生患者在线咨询、在线交流等方面,线下诊断、检查及诊后服务其还未深度介入。

最后,目前在中国医疗领域起到主导作用的是“政府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商业保险缴费优惠等政策刚刚出台,政策发挥作用需要时间,商业保险被广泛接受亦需要时间。

TPA模式能否成变现途径?

谁将为移动医疗付费?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总经理蔡皖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移动医疗要想盈利,一定要有付费方,保险业是移动医疗重要的付费方式之一,让保险来买单的重要理由之一,便是移动医疗将服务便捷化,将其掌握的资源真正盘活。

趣医网董事长李志认为,保险及保险类产品将为互联网医疗买单。互联网医疗给保险带来的好处是简化流程,省去人工核对等几个较繁琐的步骤。

经过多年实践,杨宏桥认为,目前可以有两种变现途径:一是基于SaaS服务的个性化定制;一是TPA模式嵌入,扩充资金链条上的支付者。

SaaS服务模式方兴未艾。数据显示,在美国,以企业级移动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上市公司,市值超过百亿美元的超过10家,市值10亿美元以上的已超过百家。在国内,SaaS服务直到2015年才迎来快速上涨势头。易观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规模达到200亿元,年增长率接近70%。

TPA(Third Party Administrator)起源于美国,是以健康管理公司、咨询公司等形式开展业务的独立的第三方保险中介机构,业务包括提供新契约与保全服务、处理理赔、提供客户服务、开发医疗服务网络等。

国外TPA公司介入医疗健康保险的一般运作路径为:保险公司通知TPA,由TPA对医院的诊断及医疗费用预算作预审核,医院在TPA的预授权下开展治疗活动,当被保险人出院时,医院将医疗费用清单传输到TPA,经审核同意后直接结算医疗费用,无需被保险人支付现金。

据了解,目前芯联达公司已经与国内大型保险公司联手打造健康产品,在健康医疗服务、医保、商保和健康云等四大板块业务进行深度合作。业内人士指出,双方达成全方位业务合作,这是移动医疗变现模式逐步走向光明的标志。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保险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美国宾州参议院选举重新计票 共和党参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