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金融频道>金融行业>保险新闻
分享

“用数据说话!”

不可否认,数据对于我们做出决策会有指引作用,但是不可忽视另一方面,数据也有滞后性,甚至迷惑性!

先来看一组数据,从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创新保险行业白皮书》数据可以看到,2011年我国网民规模为5.1亿人,2015年达到6.9亿人,期间,网络保险用户从0.1亿人增长到3.3亿人,增幅高达3200%。互联网保民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已不容小觑。

这份报告中还指出,2015年全国保费2.43万亿,增速20%!中国保险市场全球规模跃升到第三位!高速增长的表象似乎在暗示创业者,“来吧,快投入保险行业来吧,这是历史性的机遇……”

2.43万亿确实是个挺大的市场,但,这个机会是属于新进创业者的吗?

2015年,2.43万亿的保险市场里,泛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达到了2234亿元。但是如果刨去线上成交的传统保险产品的话,纯粹的互联网生态保险产品只有728亿元,仅占2015年全国的保险原保费规模的3%。

有人说,现在互联网保险刚起步,要多些呵护关爱,要给他们时间,因为未来想象空间是巨大的。

我并没有一棒子打死互联网保险,相反,互联网保险是趋势,但是不是属于新加入进来的创业者呢?这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抛出一个问题:互联网保险到底是否有那么美好?

如果是,为何鲜见新的创业公司冒出?如果不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传统保险公司触网?这是不是悖论?留给读者思考。

(一)互联网财险方面:第三方平台几无机会

2015年互联网财险的网销与电销数据显示,当年实现互联网保费收入768.36亿元,同比增长51.94%。但是具体从销售渠道看,保费80%的规模是从财险公司官网销售出去的,而且主要是车险。第三方网站销售规模只有8.26%,在这8.26%的保费规模中,阿里巴巴一家就占据第三方合作的43.44%,网易占了10.96%,携程和去哪儿合计占了21.18%,剩下不到25%的份额被其它数百家第三方网站瓜分。

另外,传统保险机构的线上渠道出现了“人保”和“平安”双寡头现象,这两家的互联网财险保费收入分别为336亿元、236亿元,占据去年互联网财险的74.44%。

互联网人身险方面:第三方平台独霸天下,保险公司积极布局生态闭环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2016年上半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状况分析报告》,2016年上半年互联网人身险规模1133.9亿元,其中通过第三方平台销售1089.1亿元,占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的96.1%。

虽然互联网人身险目前仍旧以第三方平台为主,但部分第三方平台并不能很好地完成个性化对接保险公司,销售产品偏向简单的短期小额寿险,续保率和后续服务等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改进空间。同时,虽然第三方平台有较高的流量,但是并不能像保险公司官网自营平台为客户提供周到的后续服务和购买体验,品牌意识差,客户黏性弱。

目前越来越多的寿险公司积极布局自营平台,整合资源,寻求线上线下融合的业务模式,围绕客户的一系列核心需求提供组合服务,构建互联网保险生态闭环,这对单纯的互联网保险创业公司是致命的打击。

(二)互联网保险出现了哪些模式创新?

目前参与互联网保险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中介/代理、纯粹的互联网保险公司。

1、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化

这是传统保险公司应对互联网挑战的积极举措,主要从三个层次:产品、渠道和服务。

产品方面:最主要的是在车险和健康险创新,应用大数据,加入智能硬件,从而完成产品的差别化定价。

渠道方面:自建官方网站。在发达国家,网销渠道占据了重要一部分,但是国内仍然以代理人为主。上文也提到,财险相比人身险在官网销售端比例更多。

服务方面:随着消费者更多的使用移动设备,保险公司推出APP。其次是增值服务,比如健康数据统计,财产清单保存等。社交化方面,这也是顺应人们的社交化趋势的结果,主要是便于用户分享,反馈保险产品的建议,帮助保险公司主动营销,及时了解产品情况。

目前,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进程表现出色的企业有:平安财险、人保财险、太平洋(行情601099,买入)财险、国华人寿、富德生命人寿等。

2、互联网保险经纪与代理

这种模式除了向用户销售保险产品外,还会根据用户意见推荐相应的保险产品。主要模式有比价平台、市场细分销售、客户定制、其它创新模式等。

保险互联网比价平台

这种模式是将各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价格等数据收集后,通过网站、APP等窗口供消费者查询了解,打破信息不对称、保护消费者权益,因而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这种模式一度被认为是中小保险公司弯道超车的机会,不过近来围绕该模式的争议越来越多。主要有三点:

第一,主要通过搜索技术而不是与保险公司后台打通,抓取保险公司的报价信息,存在数据失真和信息不足问题;

第二,唯价格论,容易弱化产品背后的服务功能;

第三,平台设计者往往是IT出身,对于保险专业知识不足,容易误导客户。

当下,市场声音较大的互联网保险经纪与代理平台主要有:中民网、慧择网、保网(泛华保险网)、开心保网等。

3、纯粹的互联网保险公司

主要在产品设计体现互联网特征,销售线上化,售后服务线上化。比较注重大数据、智能科技等及金融科技的运用对保险产品的改进以及用户的服务体验。

国内目前只有4家互联网保险公司拿到牌照,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众安保险,从电商场景切入市场并不断丰富新的场景,高频、小额是其保险产品的一个特色。虽然这很难产生规模效应,但庞大的用户数据背后的价值不容小觑。

(三)互联网保险出现了哪些产品创新?

噱头产品居多,终免不了一地鸡毛

曾几何时,贴条险、彩票不中险、跌停险、赏月险、雾霾险 、摇号险 、世界杯遗憾险等等千奇百怪,不一而足的“创新性”保险产品,赚足了市场的眼球,如今回头看,大都落得一地鸡毛。

OK车险曾经在2015年3月份推出一款“贴条险”,车主花1元钱,被贴条后就可以获得100元的赔偿。后来保监会点名批评这种产品违反社会公序良俗,且涉嫌“非法经营”而被短暂下架,但是截至发稿,亿欧记者在下载体验OK车险APP的时候,依然还发现该服务能够正常使用。

细究起来,以上产品无非是在营销层面,进行所谓的创新。“营销是术,产品是本,品牌是道”,赚足眼球,逞一时之强,而不是从用户真正的需求,在符合社会道德底线的前提下去创新,即使不考虑产品的合规性,这种产品也注定昙花一现。

另外,根据保监会出台的最新的《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指引》,拟规范产品开发,严打噱头保险产品。

(四)未来的场景还有很多,创新点也很多,但,属于谁?

1、投资人眼中的互联网保险

渠道创新的门槛低,单纯靠渠道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很难继续增长。产品创新需要有很强的大数据分析的能力,能和很多互联网场景合作,获取数据,设计保险,再在场景营销。

华兴资本——渠道创新已经过时,产品创新并不好做

华兴资本逐鹿X告诉亿欧,“互联网场景有非常大的保险的需求还没有被挖掘。大数据能力强的企业从前端获客(只投放优质的客户)、核保、理赔都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以后的发展模式肯定是先用高频低客单的产品提高客户的需求,获取用户的数据,然后用自己的用户、渠道资源开发高客单价、高附加值的保险+服务产品。”

信天创投——没有好的商业模式,优质投资标的稀缺

互联网保险初创企业的难点在于,如果完全依靠自己的内生发展,保费规模增长上就有压力,平台采用高额返佣甚至增加补贴方式冲规模,会给创业公司造成一些压力。

“所以,我们看好的是能打造品牌的保险产品或者服务,即直接toC或者服务垂直行业的”,信天创投张俊熹在接受亿欧记者采访时表示。

确实,补贴冲规模在外卖团购以及打车市场曾经上演过,巨额补贴的结果使很多公司倒下了,对行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品牌打造以及客户的服务并没有做好,而活下来的公司最终还是选择合并。

目前还有没有好的创新模式呢?张俊熹坦言,“真的没有太好的投资标的。有新意的比较难,没有好的切入点和可行的商业模式。规模不是唯一判断标准,但是规模是压力,保险要有规模才能玩得转。”

曲速资本——互联网保险爆发前夜,是你的菜吗?

作为互联网保险研究的专业机构,曲速资本一直笃定的认为互联网保险处在爆发前夜,一位投资人在接受亿欧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互联网保险处于爆发前夜的阶段,从2014年起,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实现爆发增长,互联网保费每年成倍增加,互联网保险的渗透速度也越来越快。”

未来一段时间是否还会有更好的创新模式出来?如何评判一家从事互联网保险的初创公司?

针对亿欧记者以上提出的问题,该投资人并没有给出肯定的回答,只是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肯定会有在服务、产品、营销、数据等层面出现更多更细分的创新和公司。”

互联网保险处于爆发前夜,不过这个“前夜”对于新加入的创业公司恐怕是漫漫长夜。

2、保险行业从业人员眼中的互联网保险

中华保险电商——保险永远姓保

亿欧记者采访了中华保险电商某位负责人,该人士认为,“互联网保险的本质还是保险,互联网只是工具,任何时候不能脱离保险的本质。”

目前,市场上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有100多家,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期望改善传统保险公司以销售为主导的模式以及改善用户服务体验。

“他们也只能说是刚刚开始吧,现在我知道的,还没有一家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都还处于摸索的阶段,跟真正的保险公司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您指的是哪方面的差距?保费规模、用户数量还是技术?

“保险的专业性吧,保险永远姓保”该负责人表示。

豆包网——5年内,互联网保险公司难有大作为

据亿欧记者观察,今年以来,市场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传统保险公司触网,新兴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并不多,获得融资的也并不多,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对于此问题,亿欧记者联系到豆包网副总裁丘斌斌,丘斌斌认为,“传统保险公司触网是必然的,是转型的需要。另外能够增加收入,不过主要是销售渠道的转变,而不是经营模式的转变。”

而对于互联网保险行业融资不乐观的情况,丘斌斌认为,“融资不乐观和资本寒冬也有关系,保险行业前期投入大,而且周期长,营收主要依靠供给侧,目前并没有好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模型可供参考,盈利遥遥无期,着急获利的资本方会审慎考虑。”

“早期加入的创业者充满热情,但是发现并没有捞到鱼,出海的船也不会多”,丘斌斌坦言。

3、互联网保险研究人员:互联网保险潜力存在较大空间

保险市场很大,去年2万4千多亿元,2019年将达到6万多亿,而互联网保险去年2200多亿元,但是互联网生态保险规模只占了700多亿元。份额相当小。所以,市场规模很大,给人的假象是里面的机会很大,但是现实情况并没有那么好。

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告诉亿欧,“从网络技术对于保险价值看,最核心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风险定价的问题,这是保险网销模式未来成熟的关键,也是保险在新环境下更好发挥保障功能的基础;当前互联网保险模式对于保险从业机构的实际作用仍更多体现在渠道与营销方面,供应更多产品或者touch更多用户仍是初期的表层内容,对保险网销实际情况改善具有一定挑战性。”

谈到互联网保险,自然不能忽视众安保险。众安保险在2015年的互联网保费收入占了3%的市场份额,众安保险的体量在初创公司里面算是比较大的,无论是技术能力还是创新能力。

该分析师认为,“当前在财产险领域中,车险占比较大,传统保险机构具有绝对优势,初创互联网保险机构应避免同质化竞争,如众安保险适时切入网络消费金融、医疗健康(爱基,净值,资讯)等领域,选择差异化发展路径是体量较小初创公司较好的选择之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谨防过渡依赖中间渠道而丧失业务主动权。”

(五)当前互联网保险创业,新加入者的机会在哪里?

丘彬彬认为,结合非保险行业有新的作为,比如生活化场景,健康这些领域。这就要求创业公司具有较强的数据获取和处理能力,而由于资本方过于着急,创业者没有办法施展,不得不从从技术领域转向业务领域,这对行业发展很不利。

目前很多互联网保险平台都没有获取大数据的渠道,即使获取到数据,也没有很好的处理能力,所以很多创业公司还停留在业务层面。

另外传统保险公司对于第三方支持力度很差,在和保险公司做产品对接的时候会出现周期过长,需要排队,成本过高,业务压力大等问题,造成第三方平台产品经营困难,生存境况不太好,阻碍创业者加入。

传统公司的互联网保费占有绝对优势,新兴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有哪些超车机会?

互联网保险销售的产品主要是理财型产品、碎片化产品、场景化产品。而后两者带来的保费规模非常有限。理财型产品依赖于品牌认知度和市场培养,都还有待时日。而且保监会对理财产品的管控力度也很强。新兴的公司打开局面很困难,五年内仍然看不到互联网保险公司有大的作为。

保险目前依然以销售为核心,传统公司在销渠道有优势,新兴的互联网保险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泛华保险商务部总监曾煜——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泛华保险商务部总监曾煜曾对于火热的保险市场提醒跃跃欲试的创业者,“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很多创业者觉得保险行业很大。没错,去年来自保监会的数据显示,保费达到2.4万亿,从事保险中介业务的公司占了保险行业80%以上。但是2.4万亿市场,并不属于这些所谓的第三方初创公司,第三方真正的市场容量是保险公司给与的销售费用收入。

“只有猪才会看风口,只有你是猪的时候才会天天等风口。”曾煜劝告创业者。至于互联网保险公司没有快速形成气候,曾煜认为:

第一,保险属性决定了难以发挥互联网擅长的“用户体验”优势;

第二,这个行业极度追求规模化;

第三,保险是受到严格监管的寡头市场;

第四,在保险领域互联网的效率与成本优势被抑制,流量成本并不比线下低。

结尾

当然,互联网保险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发展中也会存在很多乱象,比如前文提出的噱头产品创新,还有打着保险的旗号进行推广,这和保监会的要求背道而驰。互联网公司采用取巧手段,打擦边球,很容易剑走偏锋。尤其是目前一些并无保险经营资质的公司依然在顶风作案,下期亿欧会做一番梳理,扒一扒那些披着互联网保险外衣的李鬼。

责任编辑:庄婷婷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武汉 任航 张玉宁
最新保险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