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能源合作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引发越来越多关注。本周举行的首期“北大央企论坛”上,“一带一路”上的能源战略成为热议话题,人们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为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创造机遇,但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能够取得好的效果,还要注重合作与共赢。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韩文科指出,我国深化国际能源合作的主要目标包括五个方面——实施全球化的能源战略、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国际话语权、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其中全面提升能源国际合作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依托“一带一路”全面深化国际能源合作,成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方式。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走出去”战略方针指引下,中国石油企业开始积极走出国门,至今已建立了五大油气合作区、四大油气战略通道、三大油气运营中心。在四大油气战略通道中,西北方向主要是来自于中亚和中哈的原油和天然气,东北方向主要是来自俄罗斯的原油和天然气,西南方向主要是来自缅甸的油气,东部海上主要是来自于中东、非洲、美洲从海路过来的油气。
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典型。宁夏卫视《解码“一带一路”》主编兼主持人马晓霖曾多次前往中缅油气管道建设项目,他说中缅油气管道采取合作模式很重要的一点是共赢,管道共有印度、缅甸、中国、韩国四个国家的六个公司参与、参股,并成立两个主体公司,以获得管道沿线国家的支持。此外,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吸纳大量的缅甸公司参与,解决当地人的就业,并拉动当地外汇收入和税收收入、投资等。项目建成后,改善和缓解沿线国家缺电、少气、少油的状况,在人力资源方面将70%的工作交给本地人,实现基本力量本地化、骨干人员和管理人员国际化。
“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44亿人口,官方语言40余种,地缘政治造成的不稳定因素,市场开放性难度很大。目前国际上对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政策还有一些误解,比如一些中国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中国能源威胁论等,这需要中国的能源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采取积极合作的方式。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获悉,“一带一路”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已经累计公益投资超过260亿美元,15年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了1500亿美元的税收收入,员工当地化率超过90%。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海外投资环境研究所美洲研究室主任朱颖超透露,除了中缅油气管道外,中亚天然气管道也采取了四国七方的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方式在中国石油企业的很多海外项目中都存在。海外油气合作方之间都是以利益为纽带衔接的,搭建起合作共赢、互利共赢的模式非常重要。
朱颖超介绍,中国石油走出去的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93年到1996年,以中标秘鲁的6、7区为标志的探索起步阶段;1997年到2002年的基础发展阶段,成功运作苏丹的大型项目;2003年到2008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加快进行了投资的回收;2009年至今,以伊拉克的鲁迈拉项目的获取为标志的优化发展阶段。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非常良好的战略机遇,中国的石油企业走出去又将迎来新的历史阶段。
“一带一路”建设的5个重点合作方面,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金融融通、民心相通,其中的设施连通就是基础设施有连接,沿线国家要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安全。中国互联网(爱基,净值,资讯)新闻中心总编辑王晓辉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条件,也为中国能源“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事实上,能源市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市场,在战争时期能源就是一个战略资源,涉及很多的政治和金融因素,受到历史遗留下来的特权,以及石油市场的因素和自身的因素影响,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其在世界经济总量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以G20等为平台的全球能源治理启航,发展中国家将谋求更多的话语权。
王晓辉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将带动形成新的能源供需格局,将为发展中国家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特别是“一带一路”倡导互联互通,和能源合作模式从单边转向多边,生产国、运输国、消费国形成一个整体,发展中国家的议价能力和话语权就会提升,对于重构国际能源新秩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庄婷婷
- 最新主管部门 频道推荐
-
银监会规范委托贷款 外资银行或成重监对象2017-01-07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