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银行发出警示:如果个人信用卡资金有被用于买房、炒股,将被降额、冻结、锁卡等。与此同时,一些网友也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己被降额、锁卡等图片——信用卡被降额?别急!经济日报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近期,部分信用卡用户出现被降额、锁卡等情况。对此,一些人表达了心中的“焦虑”:一是不明白银行为何此时收紧信用卡政策;二是担心类似情况会不会哪天降临到自己头上。究竟应该如何解读,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行业人士。
降额意在防控风险
“对信用卡降额,是银行主动开展风险防控的考虑。”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信用卡不良压力有所增加。此外,随着银行征信数据范围扩大,银行对客户的真实借款与信用状况也能做出更全面评估。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的主动降额是银行实施风险防控的一种手段。
不仅如此,分析多家银行发布的公告可以发现,主动降额还是为了避免信用卡资金流到其他领域。如8月11日,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对信用卡资金用途作出明确,即个人信用卡仅限持卡人本人日常消费使用,信用卡资金不能用于生产经营、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套现等非消费领域,包括购房、投资、理财、股票、其他权益性投资及禁止性领域等。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与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近期也分别发出公告,提示个人信用卡透支应当用于消费领域,持卡人不得以任何套现、欺诈、恶意刷单等违法或虚假消费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积分、权益、奖品或增值服务等。
“个人信用卡是用于满足个人日常消费使用。银行控制信用卡透支额度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控制资金用途。个人信用卡用于买房、炒股,或者用于生产经营,已经不属于日常消费,资金用途的改变直接加大了相关风险,因而,银行需要对违规使用个人信用卡客户实施控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
事实上,推动银行加强信用卡风险防控的因素除了自觉,还源于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持续高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下半年以来,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共公布处罚信息公开表16个,涉及银行机构6家。
5月份,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也提出,在信用卡业务方面,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要点包括:未按监管要求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人群的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作合理调整;信用卡业务虚增客户偿债能力或违反“刚性扣减”规定,突破总授信额度上限管控;预借现金业务额度设置过高,不符合审慎管理要求,资金用途管控不力,违规流向非消费领域;分期业务收费不透明、质价不符,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
规范不当用卡行为
对于信用卡持卡人来说,引发关注的是,银行这样主动控制信用卡风险的举措,是否会影响到自己?事实上,业内人士均对此表示,银行机构对持卡人消费行为的规范,只是针对有不当用卡行为的持卡人,并非针对所有持卡人。
其实,6月29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就发出关于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费提示。其中指出,近年来,信用卡业务发展较快,已成为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居民消费、方便居民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使用信用卡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突显。根据信用卡业务的一些投诉热点和消费误区,银保监会发布2020年第四号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应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合理使用信用卡,树立科学消费观念,理性消费、适度透支。
不过,如果持卡人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被降额,该怎么办呢?娄飞鹏表示,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向发卡行了解具体情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如果是本人违规使用信用卡导致降额,要及时停止违规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及时配合银行解决问题。信用卡违规使用,轻则导致个人信用卡降额、止付、冻结、锁卡,影响个人征信记录,重则可能会导致违法犯罪,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恶意透支行为有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曾刚表示,从个人角度来讲,个人使用信用卡应该有合理规划。“并不是钱借得越多越好,银行授信额度越大越好。因为,金融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便利消费,促进当期消费,提高生活质量;如果过度消费,则可能对个人长远发展造成影响,超出还款能力,会带来不良后果。”曾刚说。
“使用信用卡要谨记4不原则。”杭州银行银行卡中心人员表示,一是不恶意透支,二是不参与套现,三是不违规使用,四是不过度消费。“只有做到合理规划,量入为出,理性消费,才能让生活更美好。反之,如果因违规行为导致逾期还款,会计入个人征信报告,很有可能对以后贷款、出国、购车、购房等造成不良影响。”
大数据识别违规用卡
有些人认为,“持卡人到底把钱用到哪里去了,银行也不知道,只要按时把钱还上就好。”这样的观点究竟正不正确呢?
对此,曾刚表示,信用卡资金流向是可以监控的。这是由于信用卡消费多半有交易场景,基于场景就可以控制相关风险。
“客户日常用卡行为是银行重点关注的。”娄飞鹏表示,具体来看,银行可以结合大数据建立模型,针对用卡出现异常的,强化关注。如对于将个人信用卡用于经营或者投资的,要及时采取措施。对于出现逾期或者不良信用卡客户,要强化催收管理,稳定银行资产质量。
事实上,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各行各业纷纷探索线上和大数据等应用场景。银行由于研发起步早、技术积累厚,在大数据应用等方面进步更大。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帮助发卡机构更加清晰地了解持卡人的消费习惯、资金流水等,从而为信用卡风险防控提供保证和支持。对于违规风险较大行为,系统也可以自动警示。
中国农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裁卢河英表示,他们通过整合系统入口、加快数据引入及应用、扩大模型覆盖面、建立目标库等手段,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卡风控数字化体系。同时,利用智能反欺诈、智能风控等平台,对可疑交易开展实时监测,应用人脸识别等金融科技建立远程交易安全认证机制,及时对预警交易实施核查,及时收集传递客户主动反馈的欺诈类风险事件信息。
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也表示,他们目前已建立了以信用卡生命周期原理为基础,覆盖全流程业务节点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处置”反欺诈3道防线。同时,通过建立以模型计算、大数据应用、智能系统决策为支撑的风控体系,围绕全流程风险管理自主研发并部署实施了多个风险工具模型,并基于客户和场景细分持续优化风控策略和系统功能。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银保监会: 信用卡欠费可能影响个人征信2020-06-30
- 信用卡额度为何突降?银行建议拓宽刷卡范围2020-06-10
- 度非常之期,决非常之策,战非常之疫20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