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财经频道>财经新闻
分享

消费是带动经济增长的终极动力。投资的带动作用最终还要依靠消费来体现,因为所有的投资最终都要转化为可供消费的产品才有意义。“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这是马克思对消费重要性的强调。生产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充分的消费,生产过多带来的问题恐怕未必会比生产不足少多少。

正是基于对消费重要性的认识,才使得扩大内需成为上世纪末以来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当然,扩大内需,从广义上看,也包含投资的内容。但是考虑到投资最终会转化为新的产能,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所谓“内需”强调的更多是消费。

苦心人天不负,功到自然成。经过多年的努力,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扩大。201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4.6%,延续了201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的强劲势头。消费真正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大马车”。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趋势已经明朗。

2016年,消费不仅是量的扩张,更是质的提升。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国人的消费层次也在持续提升。消费规模变大的同时,消费升级不可避免,在2015年的基础上,消费结构进一步深度调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消费升级在2016年表现得更为明显。

国家统计局官网的数据显示,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增长7.0%,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0.1%,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而与此同时,居民人均居住、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支出分别增长9.6%、9.7%、12.3%和12.0%,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2.8、2.8、0.8和0.4个百分点,人均文化教育支出保持了11.2%的较快增长。体育健身活动支出增长13.7%,购买化妆品等个人用品的支出增长16.8%,美容美发洗浴支出增长12.2%,购买汽车等交通工具支出增长19.8%,居民人均用于家政服务的支出增长24.7%,居民人均用于旅馆住宿的支出增长11.7%。很明显,品质化消费、个性化消费、发展享受型消费等类型的消费在2016年度大幅增加。

但是也要承认,由于供给侧的产品供给与需求端的质量品质要求没有完全匹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这从不少国人对欧美、日本、韩国等外国品牌的追捧可见一斑。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尚需深入推进,供给端提质增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研究表明,在发达国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约为80%,而世界平均水平则是60%。中国的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仅比世界平均水平略高一点,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消费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协调推进。2017年,要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消费升级,在鼓励消费者提升消费层次的同时增加有效供给,推动供给侧产品升级与需求端消费升级逐步衔接,以促进供需更加匹配。(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

责任编辑:海凡

最新财经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