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财经频道>财经新闻
分享

在美国,每8个手机用户中有一人使用中国手机;在欧洲,每5个手机用户中有一人使用中国手机;在印度,每3个手机用户中有一人使用中国手机;在东南亚和非洲,每2个手机用户中就有一人用中国手机……

来自中国的旋风

2月27日,巴塞罗那举办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刮起一阵强劲的“中国风”。来自中国的品牌手机在2000多家参展商中大放异彩,赚足了眼球。

华为在展会上宣布,将面向全球市场推出新旗舰手机P10和P10 Plus。该手机配备800万像素F1.9大光圈徕卡自拍镜头,搭载麒麟960八核处理器,可快速充电,并支持防水。

中兴发布了一款号称全球下载速率最高的手机——Gigabit Phone,每秒下载速率可达1G比特,这意味着中兴率先踏入5G门槛。

魅族展示了第三代快充技术——Super mCharge,介绍称其20分钟即可充满3000mAh电池,相比普通充电速度提升5倍以上。

OPPO则推出“5倍无损变焦”的最新拍照技术。西方媒体称,“对解决手机拍照变焦这一传统难题而言,这是一次独特、创新的尝试”,并盛赞“中国手机品牌这次以技术震惊全球”。

相较展台前的风光,国产手机在市场上的表现则更令各方刮目相看。

据第三方统计机构数据,2016年中国手机出货量创历史新高,环比上升高达9%,远高于全球仅增长2.3%的水平。其中华为出货量为1.39亿台,跻身全球前三强,OPPO和vivo紧随其后。

曾经靠边站的中国手机,凭啥横扫全球异军突起?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出货量中,海外销量占了大半江山。无论在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成熟市场,还是非洲、南美等初级市场,几乎随处可见国产手机的影子。

曾经靠边站的中国手机,凭啥横扫全球异军突起?

十几年前,国产手机还是“山寨”的代名词,功能差、外观差,创新很奇葩。有人说,提到国产手机,心中汗颜。

从“山寨”到扬眉吐气,国产手机经历了几翻兴衰浮沉。

曾经的辉煌与落败

国产手机在功能机时代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手机市场被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等洋品牌独霸。国内企业只是做一些简单的代工、加工工作,虽然也研制出完全国产化的模拟手机,但由于技术、产品落后,最终在市场上难觅踪影。

直到1999年,康佳和TCL分别推出第一款手机K3118和9910,国产手机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经过大规模的品牌营销,国产手机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并进入千千万万消费者手中。华商韬略(公众号:hstl8888)梳理数据显示,1999年国产手机产量仅113万部,到2003年则变成5496万部,占据了中国手机市场55%以上的份额,波导、TCL、康佳位列国内市场份额前五名。洋品牌独霸国内手机市场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国产手机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但好景不长,2004年后,国产手机渐入败局。一方面洋品牌加大反击力度,推出了相机等一系列较为领先的功能。另一方面,国家废除了手机牌照审批制,山寨机合法了。

此后,发端于国外的智能手机面市,国产厂商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在智能机的生产上被甩在身后。而台湾联发科“万能”芯片的出现,又为制造山寨机降低了门槛,只要利用这种芯片加上其他部件,就能轻松组装出一部手机,区区百元便可拥有大屏、触控甚至带手写笔的手机。这让国产手机进入了混乱的山寨时代。

内外夹击下,国产品牌被逼向绝境。诺基亚、三星、索尼、苹果等洋品牌再次垄断中国市场。

绝地反击 各显神通

2011年,一款新产品的诞生让国产手机从阴霾中走出。

是年8月16日,小米公司发布了国产品牌首款双核手机。彼时同样配置的国外品牌机售价需要3000元以上,而小米的零售价仅1999元,超高的性价比令消费者眼前一亮。更让人惊叹的是,“米粉”们可以参与产品的开发改进。这一前无古人的模式在国内引发小米狂潮,消费者的注意力也渐渐转移到国产手机品牌。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国产手机开始将技术和用户体验作为核心,手机产品和品牌建设渐入佳境。

华为誓研中国“芯”

由于国产智能机起步晚,大部分元器件尤其是被称为电子产品心脏的芯片,一直依赖进口。2016年仅前10个月,中国芯片进口金额就高达1.2万亿人民币,花费接近进口原油的两倍。

手机芯片是集成度极高的元器件,指甲大小的芯片上集成了10亿多晶体管,它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了手机的运行速度。因此,一个国家制造芯片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国的综合科技实力。

被动求助于进口,不仅让手机厂商处于产业链低端,要缴纳高昂的专利费,有时还会因芯片供应滞后而推迟新产品的发布,甚至给信息安全也带来极大隐患。

得“芯”者得天下,有“芯”才有自主权,为了打破既有“食物链”,华为率先开始了手机芯片的战略布局。

尽管研发过程中充满了艰难甚至被嘲讽,但华为一路坚持了下来。2012年2月26日,巴塞罗那世界移动大会上,华为发布了第一款四核智能手机。这款手机的芯片便是华为自主研发的海思K3V2,号称全球最小的四核A9架构处理器,性能上与当时主流的处理器相当,这让华为一举跻身顶级智能手机处理器行列,令业界惊叹。

尽管当时这款芯片存在发热和兼容问题,但对国内品牌而言仍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改变了世界手机芯片格局,中国也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芯片,华为成为继三星后,全球第二家既有手机制造能力又有芯片研发能力的企业。

此后,华为每年都投入巨资,在芯片和手机产品研发上持续发力,相继在中国、德国、瑞典、俄罗斯及印度等多地设立16个研究所,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用于研发,集合全球优势和资源,构建全球化创新能力。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华为已累计共获得专利授权50377件,其中外国专利30613件。目前,华为仍在不断升级迭代的麒麟芯片跨入全球手机芯片第一阵营,这进一步提升了华为高端手机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华为现象引发全球业界的瞩目,同行们也毫不掩饰钦佩之意,有瑞典同行说“以前我们打开华为的新产品,目的是查看中国人从我们这儿剽窃了哪些创意。今天我们看华为做出了哪些创新。”

☞ OPPO/vivo巧创新

同时间崛起的还有OPPO和vivo。这对步步高旗下的双生兄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迅速做大,期间,除剑走偏锋、大力布局线下销售渠道配合强力广告营销外,通过研发创新来提升用户体验也是其制胜法宝。

一直以来,手机充电慢、续航时间短让用户深受困扰。充电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考虑手机安全性,将大电流改用小电流,所以传统改进套路都是从算法和材料上入手。而OPPO却追本溯源,从电流入手,将充电控制电路与手机分离,放到了适配器上,再加入智能识别芯片,实现了用大电流充电。

这一个小小的改动,使手机充电速度提升了4倍,也为OPPO树起了“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的技术形象。

vivo则精准定位于充满活力、年轻时尚的用户群体,在外观、音质、影像上重点发力,其缔造了4.75mm机身厚度这一全球最薄智能手机纪录,颇受市场青睐。

在拥有过硬产品的基础上,OPPO和vivo又采取了出其不意的市场策略,在众多手机厂商忙着做电商时,这一对双生兄弟却全力布局三、四线城市的线下渠道,并配合大面积、高频度广告,开启了疯狂逆袭。在吉隆坡市中心一条一百多米的过街通道里,从头到尾都是OV的广告牌,其宣传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到2016年第二季度,两者的出货量就紧追华为,分列全国二、三位,OPPO成为东南亚第二大手机品牌。

传音一招赢芳心

与前两者相比,传音的成功来得更为突然。这家公司在国内悄无声息,却是非洲的手机霸主,攻占了非洲40%的市场份额,2016年上半年,传音的手机出口量甚至超过了华为。

这样的成功就源于传音基于当地市场调研进行的创新。

对于非洲的手机用户来说,因肤色问题导致自拍效果欠佳始终是一大遗憾。问题就是机会,传音将这个痛点当成了开辟市场的机遇。

他们专门成立工作小组,大量搜集当地人的照片,进行脸部轮廓、曝光补偿、成像效果的分析研究,最终成功发展出以眼睛和牙齿进行定位、适合黑肤色用户的美肌模式,一举赢得非洲用户的热烈追捧。

随后,传音又继续实施本地化策略,结合本地语言、本地声音、本地审美研发出不同产品,成功闯入中东市场。

在激烈的内外市场竞争下,其它国产手机也各显其能,对国外品牌发起进攻,在视频、拍照、多媒体、信息安全等不同细分领域进行定位突破,国产品牌手机以星火燎原之势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自加码力好扬帆

卧薪尝胆十余年,国产手机走向全球,遍地开花,向世界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科技企业的实力。但春风得意之时,还应审慎地看到自己的不足。

虽然国产手机销量一路高歌猛进,但一直以来,盈利能力不足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以华为为例,2016年华为消费者业务营收1780亿元人民币,利润仅为130多亿元。

低利润并非华为一家。据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观察,2016年OPPO、vivo的利润预估相差不大,都在100亿元人民币左右;第二阵营的金立、传音利润预计超过10亿元人民币;其他品牌绝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

一份来自美国研究机构的报告佐证了这一事实,其报告称,2016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总营业利润为94亿美元,苹果一家占到85亿美元,攫取了全球手机市场91%的利润。而中国的华为、vivo和 OPPO手机制造商分列二三四名,但利润占比仅为2.4%、2.2%和2.2%。

商界曾流行一句话,“企业不盈利就是耍流氓,”可事实上,没有哪个企业想耍流氓,只是赚钱这条路并不好走。

一方面竞争激烈,门槛抬高,产品、供应链、渠道、售后都对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出了更高挑战。不仅运营成本在增加,对产品性价比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国产厂商不得不以优质、低价来分得一杯羹。

另一方面,多数国产品牌因没有核心技术,品牌溢价能力偏弱,这正是国产品牌与国际巨头三星、苹果的差距。

三星利用垂直整合的发展模式打造纵向一体化产业链,智能手机的核心硬件,如DRAM内存、NAND闪存、显示屏、电池等,三星都能自产自研。这不仅保证了产品在供应、创新上的连惯性,也让品牌拥有了更多的溢价能力。

苹果则用核心硬件(如CPU设计)、基础软件(iOS)和应用平台(APP STORE),构建出难以超越的用户体验,让iphone一直保持着强大的用户粘性。过去的2016年,苹果光App Store的利润就达85亿美元,是国产三强利润的4倍。

因此,国产手机要想在世界上跑出真正的中国速度,还要在核心技术及用户体验上多下功夫。

国产手机虽发展迅猛,但以中低端居多,大而不强。表面光鲜亮丽,实质上从操作系统到芯片再到摄像头,这些核心技术依旧大部分依赖于国外厂商。虽然某些国产品牌在用户体验上进行了差异化微创新,但这并不能树起真正的竞争壁垒。某些品牌虽然推出了高售价产品,但并不意味着其产品品质也步入高端行列,而且有些创新有制造噱头的嫌疑,结合简单粗暴的广告砸钱来占领市场,这并不能带来长久的用户吸引力。

最关键点在于,核心技术与部件长期受制于人,当供应紧张、原料涨价时,手机厂商的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之后,甚至将面临生存之忧。

而核心技术在手,便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话语权。华为手机业务的利润主要来自高端机,而支撑高端机的主要技术正是华为自主研发的芯片。

可以想见,国产手机要想整体摘掉低端帽子,依旧任重道远。

华为总裁任正非在近日举办的消费者BG年度大会上,重点强调了利润问题。他表示:“未来终端必须要有利润,利润一定要有现金流。如果做不出那么多利润来就减人,把成本降下来。”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也表示,2017年,华为将为利润而战,但华为不会因此而缩减研发方面的投资力度,而是要让研发发挥更大作用,以实现品牌升级。

同时,华为将在Android生态上把用户体验真正做到极致,并用“大服务”理念,以客户为中心,构建强大的服务体系。

小米、OPPO、中兴努比亚、锤子科技也在纷纷发布旗舰机型,从售价到配置,都有意往高端机型转变。不久前,小米还研发出了手机芯片“澎湃S1”,成为国内第2家、全球第4家可以独立研发芯片的手机厂商。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手机品牌走上“技术转换、产品创新”之路时,中国手机才能真正昂首阔步于世界智能科技前沿,攻城掠地于全球,赢得更多尊敬。

责任编辑:金林舒

最新财经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