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财经频道>财经新闻
分享

近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记者的朋友圈也被剧中人物“达康书记”的表情包刷屏。截止到4月9日,有7.04万人在豆瓣评价《人民的名义》,这部剧获得8.7分(总分10分)豆瓣评分,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十几家投资方临时毁约

由于涉及“反腐”题材,《人民的名义》剧组一度被认为,是带着“尚方宝剑”拍摄的。事实上,整个拍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民的名义》总发行人李学政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由于种种问题,很多投资方签订合同后,拒绝付款,“最后是5家民营企业鼎力支持下才进行的,其中还有投资方这部剧专门成立”。

在这个过程中,有公司成功押宝,比如为此专门成立的上海利达影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利达”);也有公司完美错过,比如凤凰传媒。

3月28日,《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播出,因为该剧剧情深刻、“大尺度”,演员多为老戏骨等因素,播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据CSM52城收视率显示,4月4日《人民的名义》收视率破2,达到2.024%,当日市场份额更是高达6.34%;4月6日,该剧收视率攀至2.444%,市场份额为7.7%,位列全国第一。

电视剧火热的背后,投资方也赚的盆满钵满。据了解,《人民的名义》成本200万元/集,总投资额逾1亿元,最后以2.2亿元的价格出售给湖南卫视,相当于400万元/集,投资收益率几乎为100%。

这让当初一部分看空的投资人始料未及。要知道,该剧在立项之初,拉投资是一大难题,《人民的名义》导演李路窄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十几家公司谈完之后,签约却不打款。其中,大型企业,国企、民企、上市公司、影视界领军公司都有,跟我谈的时候特别慷慨陈词,一定要投!最后,都因各自的原因没有投。”

由于多家投资方打了退堂鼓,导致该剧资金压力大,李路甚至萌生出卖房拍戏的想法。这个说法也得到李学政的证实,“当时,我也联系了一家上海的公司,合同签了,新闻都发了,临到打款就退缩了。”

“对于这些公司,我们都没有追究,”李学政不愿公开上述公司的名称,“最后只有5家民营企业坚持下来了,分别是天津嘉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海利达、大盛国际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京正和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弘道影业有限公司。”

其中,上海利达是一家有故事的公司。李学政告诉记者,上海利达是为了《人民的名义》而成立的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名叫李贡,他的前东家原本计划投资《人民的名义》,授权李贡与剧组签约,结果签约后迟迟不打款,李贡毅然决然辞职,自己联系了两个合伙人成立了新公司,履行了2000万元的投资额。”

凤凰传媒完美错过

几家欢喜几家愁,记者了解到,也有上市公司曾与《人民的名义》擦肩而过,那就是凤凰传媒。日前,凤凰传媒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中称,以固定回报方式投资了《人民的名义》1000万元。这一消息引发公众股东无限遐想。

但是,经《证券日报》记者确认,凤凰传媒并未参与投资。“我们1个亿里不包含他(凤凰传媒)的钱,凤凰传媒没有投资。”李学政坦言,《人民的名义》播出前没有做过保底发行,因此不存在“固定回报”的方式,“所谓的固定回报,大概是提供了1000万元借款。”

与此同时,也有媒体报道称,凤凰传奇影业是临时撤资的投资方之一。对此,《证券日报》记者试图联系凤凰传媒投资者中心予以证实,但是对方没有接听。

“借钱给爆款拍戏,就像是借钱给人买房一样悲剧,”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过,凤凰传媒也不算完全错过,如果《人民的名义》要拍续集,凤凰传媒参与投资的机会就很大。”

责任编辑:林航

最新财经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台胞“守榕”再回榕 寻根长乐坑田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