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财经频道>财经新闻
分享

一般情况下,每逢季度末便是央行在公开市场展开频繁操作的时期。但今年尤其是第三季度末,这种情况没有再次发生,央行不但没有通过逆回购等工具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还时不时的暂停一下逆回购。有人说,这种效果的产生缘于央行削峰填谷的操作思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笔者认为,央行在流动性调控方面出现的这种操作手法上的变化,一方面说明央行经过前期的改革,对流动性的掌控已经进入了一种全新的境界,淡定从容,挥洒自如;另一方面则说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结合确实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削峰填谷确实是央行的操作手法,但其背后主导的则是流动性预期管理。这是当前流动性维持稳健中性的重要原因。

首先来看逆回购的走走停停,也就是削峰填谷。这里我们仅选取几次有代表性的逆回购暂停进行分析。

从6月23日至7月7日,央行连续11个交易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在这段时期,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均对暂停公开市场操作的理由向市场进行了公告,此前是不予解释的。在季度末的时段,财政支出力度加大是逆回购暂停的主要理由。而在月初或月中,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对冲金融机构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和央行逆回购到期等成为暂停逆回购的主要原因。同时,根据MLF到期情况,选择超额续作以增加流动性供给。

9月26日和27日,央行再度暂停逆回购,理由是“临近月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对冲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后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较高水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财政支出对流动性的支持力度是很大的,成为流动性超出市场预期的主要原因之一。这足以说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融合确实发挥出了超常规的效果。这一操作模式对抵御流动性波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次,央行对于流动性的自如掌控离不开此前进行的金融改革。比如利率市场化、基准利率的培育、MPA考核、打通货币政策传道渠道、汇率改革等等。正是这些改革的深入,才让央行及各家金融机构主动加强了对流动性预期的把控。当然了,这些金融自身也有足够的工具进行流动性削峰填谷的操作,即便遇到临时性困难,也可向央行进行求助。

同时,央行对后续操作手法的公示也让市场不用再去进行刻意的揣摩。比如在今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就明确告诉市场,在期限品种搭配上,为完善价格型调控和传导机制,增强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未来一段时间逆回购操作将以7天期为主,当出现临时性、季节性因素扰动时也会择机开展其它期限品种的逆回购操作;MLF操作则以1年期为主,必要时辅助其它期限品种,以更好地满足金融机构中长期流动性需求。

在接下来的流动性调控中,央行确实是这么做的。这让市场对央行的操作手法和可能使用的政策工具有了较为明确的预期。此举对维稳流动性的积极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综合以上分析,央行后续仍会进一步强化流动性的预期管理,同时削峰填谷的操作手法也会常用常新。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财经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沈海高速部分路段25日起至年底禁行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