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财经频道>财经新闻
分享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已有十余个省市的国资,下场接手民营上市公司股权。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国资‘抄底’民企”的声音。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国资出手,更多的是一种危机应对措施,主要还是对民营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缓解他们的流动性压力。

其实,对于国资驰援民企,在10月15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已经作出说明:有媒体反映国资“抄底”收购民资上市公司,这只是在当前环境下国企和民企的一种正常的市场化行为,是国企和民企互惠共赢的一种市场选择,不存在谁进谁退的问题,更不涉及意识形态。

国资驰援民企,原因何在?有分析认为,这与去杠杆和股市调整所带来的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以及由此衍生的债务难题密切相关。

其中一个表现是绝大多数公司都办理了股权质押。中国结算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12日,A股共有3478家上市公司共计办理了13.35万笔股权质押,其中,质押比例达到30%以上的有771家,在50%以上的有144家,在70%以上的有16家。

上市公司资金紧张,融资困难,再加上今年股市持续下跌,质押股份爆仓的不在少数。国资入场,给大股东股权质押跌破平仓线带来了很好的解决方案。究其原因,一方面,国企往往拥有资本优势,引入国资可以给民营上市公司提供增信,降低挤兑的风险;另一方面,引入资金降低杠杆,帮助大股东解除流动性危机,帮助上市公司回归正常经营。

笔者认为,国企实力强,而民企在效率和活力上可能更具优势,两者合作,可以在竞争中创新产品与服务,在互助中开拓新领域,在融合中产生新火花,实现优势互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并可以使市场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层次。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对民营企业而言,国企入主虽然会带来充足的资金和资源,但仍然需要在技术、品牌、管理、机制体制等方面予以创新,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比如,民企要顺应产业演进规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向高端产业布局和转型;要加强研发投入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保持竞争优势并实现跨越发展。

此次有的上市公司出现质押股份爆仓,也给更多的上市公司提了个醒:要踏踏实实做好主营业务。有分析指出,出现问题的民企,大部分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不务正业、疯狂跨界并购,过度放大杠杆、过度扩大自己的债务跨界经营。

一言以蔽之,国资驰援民企,并不是一种“抄底”行为,而是帮助民企缓解流动性压力,帮助他们度过危机。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共同把“蛋糕”做大,开辟国企和民企共进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唐秀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财经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上空铺满了绝美晚霞,你看到了吗?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