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进程过半——
让保健品市场清清爽爽
去年底,保健品公司权健涉嫌传销和虚假广告引起全社会对保健品市场的关注。今年1月8日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13个部门宣布,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百日行动开展过半,取得哪些成效?保健品市场状况如何?消费者怎么看?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不是一棍子打死,但要干干净净
百日行动进程过半,查处了不少违规违法行为。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宣布,截至2月15日,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54.6万人次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商品进行监督检查,其中检查“保健”类店铺16.5万个。行动开展行政指导、行政约谈1.3万次,开展宣传活动2.8万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359万元,清理虚假信息2309条,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58个,移送司法机关案件74件。与此同时,2017年7月以来,国务院食安办牵头9部门开展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截至2019年初,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查获案件5.8万件,案值33.2亿元,罚没款4.9亿元。
让保健品市场干干净净,需要多部门合力推进。百日行动以来,海关总署共梳理进口食品保健食品备案标签14万个,废止近5000名涉嫌虚假宣传标签。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向有关省局下发整改通知单200余份,查处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120余个频率频道和600余条违法违规广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省两级电信主管部门共处置违法违规网站138个。商务部门通过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跟踪了解从事保健食品直销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与市场监管总局集中约谈直销企业,及时发现异常经营行为并加以处置。
清理保健品市场并不是要让这个市场消失。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表示,对于保健品,社会各界态度褒贬不一。当前保健品市场的确有乱象,但也要看到保健品特别是其中的保健食品有其特定的市场需求和存在的合理性,经过近20年的发展,保健食品的质量日趋稳定,近几年的抽检合格率一直在97%以上。
刘学聪认为,对于那些夸大功效、价格虚高的保健品,消费者应保持高度警惕,监管部门也应及时取缔。保健品在合规宣传、正规售卖的情况下,应允许其发展,消费者也不用过于紧张。
杜绝乱象,监管方果断出手
如何不被夸大失实的保健品“忽悠”了?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保健品欺诈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通过免费讲座、引诱消费者入股的形式虚假宣传、骗取消费者钱财。以百日行动中公布的山西省运城市查处的保健品诈骗案为例,受害者和朋友得知能在公园天下小区门口“幸福乐园”店里听健康讲座领鸡蛋,便经常去店内听课领鸡蛋。后被两名男子以用3980元购买“新起点·绿多维胶囊”保健品,可以用空盒额外兑换3盒,并声称投资4000元就可以赠股票为由诈骗现金9460元。经调查,嫌疑人王某良、吴某伟等人自2018年6月至9月,在永济市华圣铝业小区和公园天下小区经营2家“幸福乐园”,通过免费发鸡蛋的方式吸引老年人听保健讲座,主要经营各种保健品销售,虚假宣传保健品疗效,以投资赠送股票的方式共诈骗金额达100余万元。
另一种则是通过传销、建立会员系统的方式。以河北省查处的松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虚假宣传和网络传销案为例,该公司宣传其销售的主要产品固体饮料“易血通”有“溶脂排毒、活化神经、打通微循环、耳部神经激活、增加脑部供氧、溶栓、活化神经、激活细胞”的作用,夸大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其利用高回报的奖励制度,引诱会员再度发展其他人员加入,最终构成金字塔式的网络化传销布局。直到被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打击,该传销组织共注册会员编号20538个,会员支付成功金额超过1亿元。
让保健品市场清清爽爽,监管部门该出手时要出手。
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便于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和药品的区分,今年将研究借鉴烟草标签管理方式,在保健产品标签显著位置标注“保健食品不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本品不能代替药品”等警示语。
市场监管总局强调,食品安全监管将坚持严字当头、重典治乱。在处罚方面,通过巨额处罚、数罪并罚、联合惩戒,提高违法成本。在监管方面,完善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机制,加强监管手段方式创新,提升基层监管能力。
谨慎理性选购保健品
今后消费者如何选购保健品?
看准标识很重要。在购买保健食品时,应检查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有保健食品标志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是否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及其生产许可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可到企业所在地省级主管部门网站查询确认其合法性。
选择正规渠道。在保健品购买渠道方面,记者采访的12名消费者中有5名表示会选择在正规药店购入保健品,有7名表示会选择网购的方式。而这7名消费者中,有3名表示只会在官方授权的天猫国际或官方旗舰店购买保健品,另外4名觉得无所谓,便宜的价格和良好的评价是他们购买保健品的判断标准。
记者走进北京一家药房,销售人员说,店里卖出最多的保健品种类主要是针对老年人和儿童的。“这是褪黑素软糖,主要用于助眠,美国那边直接进口来的,最近卖得很火。”销售人员小葛说。她认为药店里的保健食品还是“靠谱”的,品种主要集中于各种维生素补充制剂、深海鱼油等,很少有那种夸张的保健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监管机构对于药店的监管已成常态化。
此外,专家提醒,消费者对保健品的定位和效果也应有清醒的认识。
刘学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保健品既不能代替药品,也不能当食品使用。作为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谨慎、科学、理性地去选购保健品。一方面要对保健品的效果有理性认识,明白其不具备治愈效果,不能把它当药品。另一方面也不能把保健品当食品,觉得吃多少都没事,而要严格遵守用法用量,最好能在医师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记者 孔德晨)
责任编辑:唐秀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售卖“有毒”保健品 莆田一女子被公诉2019-03-18
- 厦门整治保健市场两月立案35件 罚没金额达91.33万元2019-03-12
- 广东整治“保健”市场乱象 立案查处相关案件292宗2019-03-10
- 最新财经新闻 频道推荐
-
北京银行推400亿“补血”计划 城商行老大谋转2019-03-31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