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财经频道>财经新闻
分享

勤扫院子少赶集,三年攒个小毛驴。对于不少中国人来说,攒钱仍然是重要的家庭教育内容。然而数据显示,中国人对于存钱的热爱正在慢慢消退。

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简要报告》显示,当询问消费者对消费和储蓄的态度时,虽然大部分人(79.03%)对于“今天有钱今天花完,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持“不太同意”或“完全不同意”的观点,但是与2017 年相比,消费者对延迟消费的偏好略有下降,整体上选择“ 不太同意” 或“ 完全不同意” 的比例降低了0.37个百分点。

把自己的部分财物存储起来,然后安排在未来的多个时间点进行消费,这种为未来的打算被称为延迟消费。延迟消费偏好下降,难道中国人越来越不爱存钱了?

中国人存钱热情消退?钱都用来干嘛了?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不爱存钱了?

讨论中国人还爱不爱存钱,首先需要明确是跟谁比。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对比,中国的储蓄率仍然一骑绝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储蓄率为47%,而同期的世界平均储蓄率仅为26.5%。

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在今年3月份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学术峰会上提醒,中国应关注过多的财富积累或者储蓄的问题。

而与中国人自己比,那么储蓄偏好确实有消退。

去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曾发表讲话称,中国的储蓄率在高峰的时候曾经达到了差不多50%,现在已经降了好几个百分点,有可能下降的趋势还是挺快的。

从2000年到2008年,我国储蓄率从35.6%飙升至51.8%,达到高峰,几乎是花一半攒一半。行至2011年,我国储蓄率才跌破50%。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现代服务业处处长、研究员陈丽芬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近年延迟消费的比例略有降低,更多的人倾向于把钱立即花掉,主要受四点因素影响。

一是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不同于中老年消费群体,消费信贷的发展,也让消费者拥有更多超前消费渠道。二是社会保障功能不断加强,减轻了居民储蓄养老防病的心理。三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减税降费政策发酵,提高了社会整体消费能力。四是消费环境不断改善优化,挖掘了居民的潜在消费能力。

简单来说,钱包鼓,心态好,人就容易买买买。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9.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6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8%,达到15个月来最高增速,表现大超市场预期。

近期,中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密集释放刺激消费信号。比如,北京、上海、天津、成都等地纷纷“向夜间要经济”,计划把夜间经济打造成消费新增长点。

陈丽芬认为,对比储蓄带动的投资增长,消费带动的投资增长会更加直接,储蓄态度的转变正好也说明了我国内需型的经济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金融的包容

整体经济的发展给消费者带来了稳定和信心,拉动了消费的马车。但是没存起来的钱,也不完全是拿去花了,更多的中国人在“月光族”和“存钱党”之外找到了第三条路。

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认为,消费之外的另一面,是中国社会金融服务的包容性更强。金融服务变得更丰富,金融产品变得更多,人们的投资融资渠道也变得更多。

“最早的时候,如果不储蓄也不消费,那么钱拿去干什么,大家其实也不太知道。一方面人们对于‘今天有钱,今天花,明天事,明天说’不太同意,另一方面,又对延迟消费不太同意,这看起来矛盾,其实不矛盾。”

万喆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喜欢存钱,这可能是基于一个机会成本。钱攒着不花,一方面可能面临通货膨胀,而另一方面也存在机会成本——把钱拿去做其他事情,做一些小的投资理财,会比放着要有更多的收益。

近几年,在新技术发展,网络基础建设推进的步伐下,金融基础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更多的人都能够受惠于金融服务。但是仍有不少人的金融素养并没有随之进步,仍在进行过了头的提前消费或者对存在风险的个人信贷、理财产品趋之若鹜。

万喆指出,目前金融服务已经唾手可得,所以居民金融素养的提高也应该是刻不容缓的。(陈颖)

责任编辑:唐秀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相关阅读
最新财经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