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财经频道>财经新闻
分享

中新社北京8月13日电 题:中国以“六稳”应对内外挑战引领经济行稳致远

中新社记者 周锐

针对以中美经贸摩擦为标志的外部环境明显变化和国内出现的新问题,中国官方在2018年7月底,提出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应对策略。

“稳”的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进”的作为。以“六稳”为导向,官方在相关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对冲压力,在当下稳住形势;还有助于补短板增潜力,引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作为“六稳”之首,“稳就业”体现出官方的“底线思维”。

近年来,对于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市场最大的担忧不在于总量扩张放缓,而在于经济增速往往与就业直接相关。

资料图:学生在双选会现场寻找合适的职位。<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于海洋 摄

资料图:学生在双选会现场寻找合适的职位。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换而言之,如果就业能稳住,中国经济增速无论高一点或是低一点也都会在可接受区间。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为了实现政策的协调和联动,中国国务院成立了包括20多个部委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2019年上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中国新增就业737万人,完成了全年目标的67%,“稳就业”效果初显。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也是中国官方要守住的底线。

值得注意的是,在警惕境外资金的大进大出和“热钱”炒作,坚决避免出现房地产和金融资产过度泡沫的同时,中国并未放缓金融开放的脚步,而是以开放来促竞争进而推动整个行业升级。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此前推出了11条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措施。

以引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这一重量级措施为例,此举不仅有利于满足国际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还有利于促进中国评级行业提质升级,最终实现整体金融环境的优化。

除了底线思维,“六稳”的另一个特点是问题导向。

在中美经贸摩擦的背景下,“稳外贸”“稳外资”成为稳住整体形势的关键因素。

在国内,除了减税降负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官方还着力压缩外贸的综合成本。2018年,中国出口、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约56%和61%,超额完成任务;在海外,官方推出系列政策,以企业为主体,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

资料图:航拍江苏连云港一处集装箱货运码头。<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泱波 摄

资料图:航拍江苏连云港一处集装箱货运码头。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2019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长6.1%,进口同比增长1.4%。保持了平稳态势。

“稳外资”方面,面对市场疑虑,中国一方面明确承诺不会因贸易摩擦打压外企;另一方面加大开放力度,用实际行动打造全球营商环境的高地。

官方此前发布的新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中,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由48条措施减至40条。外资也获准在更多的领域控股或是独资。

这一系列举措,让中国继续成为外商投资热土。上半年,中国吸收外资478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

在“六稳”之中,“稳预期”虽然排在最后,但官方提出“六稳”的本身就是预期管理,而实现“六稳”的每一个政策举措,实际上也是在加强‘稳预期’的效果。

以“稳投资”为例,在官方明确“补短板”的投资方向后,各地积极跟进,把下半年的投资热点聚焦于新技术、新产业,以及民生领域存在的短板。

如浙江提出,要围绕轨道交通、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未来产业、5G+、特色小镇等谋划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大力引进外资和央企投资。山东则要求加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科技创新、新兴消费等领域的投入。

在市场担忧官方会放松楼市调控以刺激经济增长的时候,中共中央政治局明确表示要“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从2018年至今,以“六稳”为主线的政策措施让中国经济有效应对了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

2019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6.3%,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随着官方进一步全面做好“六稳”工作,中国经济有望继续迎难而上,行稳致远。(完)

责任编辑:唐秀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财经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饿了么联合和番丼饭等10家品牌为外卖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