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财经频道>财经新闻
分享

证券时报记者 闫晶滢

春节前夕,一场疫情突如其来,举国抗击疫情成为2020年春节长假的主旋律。2月3日A股将迎来节后首个交易日,疫情之下资本市场遭受的冲击及后市表现,成为业内最为关注的话题。

受疫情影响,多位券商首席分析师对短期内A股表现不持乐观态度,认为节后市场大概率会先行调整,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步推进和市场情绪逐渐平稳,股市有望迎来反弹行情。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韧性不会因为“黑天鹅”事件而改变。

“春节行情”或难持续

在经历了漫长的春节假期和疫情肆虐后,临近开市时点,机构对A股行情的研判也有了变化。

在春节前夕,市场各方众口一词,建议在“春节效应”下持股过年,热点板块有望领涨全年。粤开证券统计数据显示,自2001年以来,A股市场均存在明显的“春节行情”,春节前5个交易日上涨概率达84%,春节后5个交易日上涨概率达79%。在2019年“开门红”的鼓励下,资金对2020年的开门红有更多期待。

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武汉蔓延至全国后,无论是因为“黑天鹅”还是“灰犀牛”事件,在春节休市之前,北上资金已有持续流出迹象,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1月23日当日,上证指数下跌2.75%、深证成指下跌3.52%,均创2019年5月以来最大跌幅。

对此,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撰文称,投资者担心疫情扩散对企业业绩和经济增速的负面影响,并且当指数跌破位后易造成投资者恐慌抛售行为。但这一般只是暂时现象,当疫情防控有积极进展后,投资者恐慌情绪应该会有所缓和。

在春节假期期间,有市场人士建议,“基于对疫情防控工作以及维护资本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工作的重视”,希望将股市休市时间在现有基础上再延长一周。不过,这一建议目前看并未得到采纳。

“目前休市时间已超过一周,延长休市将导致市场信心继续恶化。”一位北京券商投研人士向记者介绍,资本市场里并非只有个人投资者,还有机构资金和外资,长期休市将产生更为广泛的负面效应,最直接的即是开市后面临大量资金的撤出或调仓。“资本市场是由多个市场有机组成,包括银行间市场、沪深交易所、商品交易所、票交所等,更涉及与诸多国际市场业务往来。延长股市休市,其他市场是否一同继续休市,这又将造成哪些连锁反应,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固收首席分析师黄文涛表示,从舆情上看,投资者对本次疫情本身和市场的判断较为悲观。美国、欧洲、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股市出现大幅下跌,富时中国A50指数11个交易日从高点下跌13%左右。如果疫情短期结束,则A股短期下跌反而给投资者带来较好的买入时间窗口。反之,经济、利润等数据和市场情绪均不支持股市的话,反弹可能要延后。

经济韧性不会改变

回顾历史情况来看,进入千禧年后,中国此前共发生过三次流行性疾病疫情,分别为SARS非典、H1N1甲流和H7N9禽流感。其中,又以2003年的非典疫情事件留下的记忆和影响更为深刻。

在非典期间,国内交通运输、旅游、酒店餐饮以及地产销售等服务领域遭遇较大冲击。2003年4月,非典疫情对股市曾造成短暂冲击,沪深300指数自2013年4月15日的1317点回落至4月25日的1205点,跌幅达到8.5%。

对比之下,东北证券宏观分析师沈新凤提出,若管控措施有效,在2月中旬迎来本次疫情的拐点之下,则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一季度。从非典时期的经验来看,经济受损表现在短期内,首当其冲的便是交通运输、餐饮、旅游、酒店等休闲服务业;其次是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受内需走弱以及企业开工的影响,也将受到一定冲击。

自2019年年底以来,对于国内经济的“保6”之争引发经济学家们“大战”。而在疫情之下,标普发布分析报告称,疫情将拉低2020年整体消费开支,如果消费服务总支出下降10%,将拉低GDP增长率。但标普同时强调,现在谈对经济的影响为时尚早。

对此,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中国经济的韧性不会因为本次疫情的爆发而改变。对比2003年非典当时的状态,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意味着响应能力、供应链完整程度都有助于更有效抗击疫情和生产恢复。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同样提出,对全年经济不必过度悲观。“决胜之年”的逻辑没有改变,后续的逆周期政策可能会有所调整,财政、货币、产业和区域等多个方面齐发力,保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疫情、自然灾害等只要没有演化成持续性冲击,最终都不会改变经济的周期性行为,短期回调反而积蓄了之后的上涨动能。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一轮短周期的上升阶段,预计疫情冲击之后,这个上升阶段特点仍会有所表现。

在政策方面,邵宇建议适时、适度出台精准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如定向降准、降低LPR利率和出台相应的、暂时性的减税降费政策等。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则提出,除了满足控制疫情的应急需求之外,应将重点放在纾困上面,维持经济的基本稳定,防止大规模的中小企业破产违约,而非简单地扩大财政和信贷刺激。疫情带来的是短期冲击,应避免经济过度下沉,保障社会稳定。当前没必要过度恐慌,避免过度刺激。

责任编辑:唐秀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财经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