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产业快讯
分享

北国滨城,渤海湾畔,伴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的输送完毕,中交一航局红沿河取水口优化项目第三道拦污网胸墙浇注全部完成,7座沉箱赫然伫立于海上,已然和北防波堤延长段形成合围之势,如同一个密闭的“保护圈”,为海生物入侵抵御做好了充足准备。

“作为国家能源局督办的重点工程,项目开工至今,红沿河项目团队先后克服了外海无掩体作业海况条件差、开工滞后及气象条件恶劣等各种不利因素,顺利完成第三道拦污网胸墙浇注……”重点项目经验交流会上,项目经理张文扬一脸的骄傲。

时间回到两个月前,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受业主冷源拦污网整体拆除时间影响,第三道拦污网开工时间较计划滞后一个月,施工过程中,还面临与第二道网清礁的交叉作业。“目前这种施工条件,‘11·30’节点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很难保证,如果天公再不作美,更是雪上加霜。”有着多年海上施工经验,对当地气象条件了如指掌的项目副经理张传政眉头紧锁。

“开工滞后和气候条件的客观因素我们改变不了,但是通过科学研判气候、优化施工工艺和顺序,完全可以降低季风转换以及交叉作业带来的影响。”在项目攻坚会议上,张文扬一边指着图纸,一边分析道。“目前,北防波堤延长段已和第三道拦污网平齐,可以通过“海陆”结合方式,加速推进施工进展。”总工程师张友毕站起身来补充道。

明确目标,一场与时间的竞速就此拉开序幕。船机设备按照气象动态跟踪群发布时间准时进入,并采用“海陆”结合方式加速项目推进,海上采用方驳吊机辅助人工钢筋绑扎、模板支立,陆地采用混凝土罐车天泵浇注。期间,项目团队不断优化工艺、调整工序,将原预制沉箱模板进行简单改制,在高效周转利用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投入。独立墩胸墙采用发电机进行独立发电,有效解决交叉作业干扰问题……就这样,施工如火如荼地进行,首段圆沉箱浇注按既定计划首战告捷。

就在团队享受胜利喜悦的同时,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由于第3座圆沉箱离岸距离已经超出天泵浇注的极限距离,按照以往的工艺转换需要从海上利用拌合船进行浇注。“目前海上气象条件加之交叉作业影响,拌合船浇注根本不可能。”张传政一语指出弊端。“我们可以试试地泵工艺浇注,虽然长距离浇注对混凝土的质量,以及可泵性都要求较高,但是我有信心。”试验室主任夏云丰的一席话让团队重新燃起了希望。

“干施工遇到难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寻求破解之法,齐心协力、攻克难关。”项目支部书记高明慧在推进会上鼓励道。随后,项目部围绕地泵浇注进行双管齐下,一方面,试验室联合信德检测公司通过模拟建模计算混凝土入模温度,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保证混凝土实体质量。另一方面,张传政带领团队加速地泵设备选型、泵送队伍选择,以及海上管道便桥的搭设衔接。

功夫不负有心人,首段地泵浇注一切顺利。但随着距离的逐渐增加,地泵却出现了堵管现象。经过核查,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浇注时间都没有问题。“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因为着急上火,施工员徐鹏程的嘴唇已经干裂得出现了血色。夏云丰见此,突然想到了什么。他马不停蹄地带着砂子样品回到试验室验证他的猜测。原来入秋以来,天气逐渐干燥,砂子中的水分早已被风干,短距离浇注时可以忽略砂子水分的风干,但是一旦长距离进行地泵浇注,受管内压力挤压,混凝土中的一部分水分被砂子吸收附着在管壁上,就会造成堵管现象。

猜想被得到验证,项目部立刻将已被风化的砂子替换成吸水率低的河砂,既不影响质量,又解决了泵送堵管的问题,而且浇注连续性也得到了保障。11月19日,第三道拦污网上部胸墙浇注全部完工,较计划节点目标提前11天。大家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从不可能变为可能,项目团队不仅围好了核电的‘保护圈’,也向业主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张文扬分享完项目推进经验,目光中透露着自豪与坚定。(刘锦霖)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产业快讯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妈祖联名新品发布 金门高粱酒推出“富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