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动漫游戏>游戏频道>游戏资讯
分享

家长和网游的战争 让孩子做主角才能获胜

暑假到了,孩子放假了,不少家长除了操心孩子去哪里,也担心孩子整天沉迷“网游”。

生活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普及的今天,网游触手可及。游戏行业数据研究机构Newzoo在2017全球游戏行业报告中指出,今年全球游戏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089亿美元,而中国游戏市场规模为27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880亿元)位居全球第一。

全球首榜的背后,有无数学生的痴迷:广州一名17岁青年连续玩网游40小时后中风;杭州一名13岁学生在病床上醒来后的第一件事是登录游戏;福州一名13岁学生偷刷母亲银行卡,为游戏充值5000多元……

一味打压,还是因势利导?面对层出不穷的各式“网游”,家长如何应对?新快报记者采访到了几位成功“战胜”网游的家长,他们的经验或许可以一借。不过,心理专家强调,家庭“网游之战”的胜负关键,在于孩子自己,要让孩子将与网游的博弈当成自我成长的一次机会。

●招数1:从根源入手,严管手机等游戏设备

刘妈妈的儿子在广州某市一级小学读二年级,成绩较好,还担任班干部,但对于儿子的管教,刘妈妈仍然不敢放松,因为“儿子太喜欢玩游戏了,拿着我或者他爸爸的手机就能玩一天,叫他吃饭也不听。”刘妈妈边说边摇头,“他还说十分羡慕姥姥姥爷,每天不用上学,如果他也不用上学就能好好玩游戏了。”

刘妈妈采取的方法是“严管”——严格管理儿子使用手机。她说:“虽然孩子班里很多同学有手机,儿子也十分眼红,但我没有给儿子买智能手机,他缠得不行时我会允许他用我们的手机打一打小游戏。他如果一直玩,我会‘威胁’他不能看tfboys的节目。实在不行,我会带他出门找朋友玩,和朋友一起时他就顾不得游戏了。总之别让他再碰手机,他就不会一直玩游戏。”

●招数2:先用软件控制,后用阅读转移兴趣

蔡爸爸有个在省一级小学读五年级的儿子,因为蔡爸爸本身负责公司网络部的工作,所以家庭教育中对电子设备、电子游戏限制较少。蔡爸爸说:“儿子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各种游戏,而且玩得非常好,特别是赛车、枪战类游戏,很快升级或者通关,我都自愧不如。”但随着儿子年级升高,小升初的压力增大,蔡爸爸开始出招了。

他先是从技术出发,以毒攻毒:“我安装了一个远程控制的手机应用,叫袋鼠家,这个应用能让我的手机控制他的手机,设置禁止游戏启动或者游戏登录时间。但这小子技术也不差,他很快自己root了手机,破解了远程控制。”蔡爸爸又是骄傲又是无奈,“我只好从其他方面下手。我买了部kindle给他,下载很多他感兴趣的书,比如病菌、武器和数学科普类的书,开始是每天逼着他读两小时,渐渐地他养成习惯了,现在他的kindle里有几百部书,每天做完作业不用我催就自己看。他的注意力终于收回来放在读书上啦!”

●招数3:严管遭遇反弹,适当放宽互相理解

凌爸爸的儿子在某省一级小学就读六年级。凌爸爸说:“我和他妈妈以前管他很严。现在孩子大了,有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不让他打游戏他会反弹,还会和我们顶嘴或者干脆就不说话,不和我们交流了。因此,我觉得严防死守的方法行不通了,于是就缓和一下,和他约定好在小升初的这两年,要以学习为重,可以玩游戏,但如果游戏中的‘命’当天没了,或者一局结束了,就要去学习。如果他学习坚持到一定时间,或者有进步,我都会奖励他玩一会儿游戏。如果他一直贪玩,我也会罚他零花钱,或者减少他玩游戏的时间。这个君子约定让他能够玩游戏,也更能听进去我的意见,他的自控能力也不错,能做到玩一会儿就放下。”

和儿子达成约定后,凌爸爸对游戏的接受度也有所提高,“儿子最近打游戏也会花钱买皮肤之类的,我也没有阻止他花自己的零花钱。他和我说班里很多同学都在玩,我觉得儿子平时话不多,能和班里同学一起玩游戏也是一种社交,也能锻炼社交能力。”

专家说

孩子怎么玩游戏 也是成长的一课

面对老生常谈的学生沉迷游戏问题,来自华师附中学生发展指导室心理老师李之宁从专业角度给家长支招。

李老师表示:“游戏在设计上正是利用了人脑的规律,比如及时的正面反馈和成果激励等,因此学生沉迷游戏,有一定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可抗因素。学生玩游戏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偶尔玩耍,能够自我控制;有的想做游戏方面的工作,或做职业玩家,玩游戏是研究其内在逻辑、机制,不容易成瘾;但也有的长期沉迷游戏世界,严重影响现实生活和学习。”

面对游戏沉迷,家长时常采取的方法是从态度和行为习惯上制止,“这类办法初期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后期情况严重时效果就不甚理想。”李老师强调,“老师和家长一直管着学生,并不能起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作用,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在能力上,李老师说:“一方面是学生内在的自制力,另一方面是外部助力。”比如设定一些规则,包括不能把手机带入卧室,只能在客厅玩游戏,以此加强学生的自我觉察能力。或者家长和学生约定好超出游戏时间,家长可以自行断网等。通过内在和外在两种形式上的限定,让学生感受到他是指令的发出者,他能做主宰。

李老师指出破解僵局最关键的是,“让孩子感到,和玩游戏这种行为博弈也是自我的成长,是学习自我管理的机会。”

李老师还提醒,“家长不可操之过急,孩子能够每天少玩游戏10分钟也是值得鼓励的进步。”

学生心里话

面对家长对游戏的围追堵截,学生的看法不一而足。

来自某重点小学的肖同学说:“其实家长越不让我们玩,我们会越想玩。和我们好好商量,讲明道理我们也能听得进去。我现在玩游戏较少,就是因为妈妈在管我玩游戏上没那么严厉,说学习和游戏均衡就行了。有时候给我们自由的空间,反而是一件好事。”

就读三年级的周同学说:“我觉得玩游戏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我们全班同学都特别喜欢玩三国杀,而且是语文老师教我们玩的。玩游戏也需要历史知识和动脑子,一下课我们班的人就聚在一起研究卡牌的技能,扩充新人物,连男生也不捣乱了。我们通过三国杀了解了三国人物和故事,我才有兴趣读《三国演义》,有位同学还续写了三国故事,语文水平肯定都有提升。如果不是这个游戏,我们不会对三国有这么强的兴趣。”

责任编辑:林航

最新游戏资讯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