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些日本动漫里,好像隐藏着一种奇异的情感。
“明明心里很难受,但就是说不清楚为什么难受。”
这种感觉,你也有过吗?
我相信很多动漫爱好者,在观看诸如:
《cl》
《虫师》
《夏目友人帐》
《未闻花名》
等作品的时候,一定也体验过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的悲伤”。
甚至有时候,不需要有什么感人肺腑的剧情。
只要有一场雪。
一片落花。
一架普普通通陈设在室内的钢琴。
或者一段萤火虫在夜空中飞舞的场景。
就会让我们感觉到这种“哀伤”
可是当我们打开这一类动漫介绍的时候,却发现它们有些挂着“治愈”的标签。
“明明说好的治愈番,为什么我就是有一种想哭又哭不出来的冲动呢?”
这种感觉到底是什么,它来自于哪里?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日本动漫中的这种奇特的情感。
一、又到了白色相簿的季节
在《白色相簿2》里,一张动画截图让人记忆深刻。
在冬日里雪花飞舞的背景下,冬马和纱对着男主说到:“为什么你这么熟练啊!""你和雪菜……接吻过多少次了!
“你为什么这么熟练。”
从此也成为了在二次元圈子里很流行的一个梗。
以至于后来的白学家们,在现实生活场景里遇见了落雪的场景,也会说一声:“又到了白色相簿的季节”。
虽然说,当我们提起“又到了白色相簿的季节”这句话,很多时候,都会带着一种开玩笑的心态,但是也似乎让我们在心底里承认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这种雪花飘飘的场景,有时候会让我们在心底泛起一种说不清,又道不明的伤感。
可是,下雪只是一种自然现象,雪花没有生命,更别说会有像人类一样的情感。
为什么,在我们人类的眼睛里,它们,这些非生命的客观物质,是有情的,能够触发我们的情感和心绪呢?
在日本的传统美学里,它有很好听的解释,叫做“物哀”,它也是日本民族最独特,深邃的情感奥秘。
物,如雪花,落叶,这些都是客观,而哀,如忧伤,哀怨,愤懑是主观的。
当两者合一,就诞生了一种叫做“物哀”的奇特情绪。
所以,哪怕雪花没有感情,在我们的眼睛里,它仍然是可以有情的,它们会叹息自己短促的生命,也会留恋自己只存在于一刹那间的洁白的美感。
因为,物虽然没有生命,但是在自然界里,它们会有自己的性状,比如雪花的性状,有两点最为突出。
一是它纯白无瑕,最为美丽。
二是它容易消失,落下手心,就会马上融化为水。
那么,雪花就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脸蛋如雪花纯白,身段如雪花婀娜,但是在岁月下,再美丽的容颜也会消逝。
这怎么能不会让人感觉到悲哀呢?
但是这种悲哀,又让我们说不清楚,因为它不是直接给我们呈列上一个很残酷,悲痛的东西,像刀子一样,直接扎在心上,而是只给我们展现美好的一面。
我们看到雪花,落花,第一感受是很美好,很纯粹,但我们看到了它们的美好,也会联想到它的易逝、短暂。
这种对美的感受,而不是对原本就很悲剧的东西,让我们感觉到的悲哀,才会这么的说不清楚,又道不明白。
就像在《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见花的名字》里的女主角—面码。
纯洁,善良,可爱的面码,用一切美好的词语去形容她都不会过分。
但是她,只是一个幽灵,她的生命不仅短暂,而且易碎。
可爱的面码,带给我们越多的善意和温暖,我们越会感觉到伤感。
你说《未闻花名》是一个悲剧吗?好像不是,它也治愈了我们。
那么《未闻花名》是一部治愈番吗?好像也不算,它在治愈了我们的同时,也让我们感觉悲从中来。
这部动画,始终萦绕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如果以前我们说不明白这种感情,那么现在我们我们明白了,这就是“物哀”美。
这也正如日本民族所钟爱的樱花一样,樱花虽然美丽,但是花期很短,一年只为盛开几天,它有一种宿命感,当樱花盛开的时候,也注定了它即将凋零。
所以,我们看到面码的善良与可爱的时候,也会意识到了面码作为一个幽灵,迟早有在阳光下消逝的那一天。
但是,在日本人眼里,这种转瞬即逝的美,才是最美的,这也是“物哀”的美学核心—瞬间美。
它不在意这种“美”能够停留多久,花落的一瞬间,才是“美”的永恒。
所以,在《未闻花名》的最后一集里。
面码说道:“被找到了”的时候,当超和平的所有成员都看到了面码,也正如花落一瞬,是面码在阳光下最美丽的一刻,也正是她消失的那一刻。
难受吗?
难受。
美吗?
很美。
这就是“物哀”。
“物哀”的这种纤细的忧伤,始终贯彻在日本的艺术创作里,甚至不需要太多的故事情节,太多的人物交流,只需要做到“物哀美”就足够了。
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川端康成的《雪国》,如果有看过的同学,也许可能会忽略一点,那就是《雪国》其实是一本没有写完的书。
《雪国》的尾声处,发生了一场火灾,而在救火群众还在扑灭火势的时候,川端康成写下了最后一笔。
“待岛村站稳了脚跟,抬头望去,
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下来。”
故事没有完成,以男主角岛村内心的瞬间感受“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下来”作为结尾。
而男主角的结局,女主角驹子的结局,我们一概不知,但是却达到了整部小说美感最强烈的地方。
在这个时候,停笔,就足够了。
对于川端康成来说,美的完成,就是故事的完成,所以为什么说川端康成,是真正把物哀写到极致的人。
而且,我们会发现一点。
《雪国》不仅没有结尾,也没有故事情节。
它只是一个叫做岛村男人来到雪国后平凡的日常,他只是每天聊聊天,听听琴,到处散散步,但他每走过一个地方,哪怕是一个很平凡的场景,心中都会有所触动。
这也是就是物哀美学的一点:“世间的一切事情,都有它的“物哀”。
每一个平凡的事物,都会让一个“知物哀”的人感动。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发现,只有在日本动漫里,会有一个大类,叫做“日常番”。
一个没有曲折激烈故事情节的日常番,也会让我们觉得非常好看。
就像动漫《日常》里所说的那样:“我们所过的每个平凡的日常,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
二、大江东去与庭院细草
可是,当我们了解了“物哀”后,也许会有朋友觉得奇怪。
“物哀”听起来非常的美好,但是它不就和我们所说的“触景生情”很像吗?
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触景生情”的能力,为什么在日本,就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物哀”美学?
的确,在我们中国的很多古诗,也在表达一种类似于“物哀”的情绪。
比如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亮,等同于思念,乡愁。
比如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孔子看到河流的奔腾,感叹岁月时间的流逝。
这和日本诗人,看到樱花的凋谢,感觉到岁月的短暂的物哀之情,不也是很相似吗?
没错,但是我们不要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日本自古以来,都是受到中国文化的的影响。
“物哀”是日本的独特美学,但也是在了解和吸收了中国文化后,在日本本土开出来的一朵奇异的花朵。
在我们中国,这种“物哀”,也可以叫做“物感”,两者相似,但不相同。
如果对比中日之间的创作,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明显不同,就是中国的“物感”所传达的情感,比“物哀”更加宽阔
我们看到落叶,会想到时间的逝去,看到繁花,也会想到这些花朵迟早会有凋零的一天。
但同样是写这种悲,中国诗人的更为壮阔和寂寥。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
我们会发现,日本的“物哀”更偏向于阴柔,而中国的“物感”,可以阴柔,也可以刚健有力。
这离不开,日本文学自古以来的女性传统,因为我们要知道一点,传统的日本文学,是一种女性文学,包括日本的古典文学丰碑《源氏物语》也女作家所写的。
女性的气质和审美,深深的影响了日本美学文化。
女性喜欢写什么呢?
爱情。
落叶,雪花,残花,这些容易逝去的美好东西,就像女人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又唯恐自己的容颜逝去而产生的一种的忧伤。
而中国的诗人呢,多是男性,他们不止写男女之间的私情,也会写天下,苍生的这种大题材。
所以同样的“恐美人之迟暮”,在屈原的笔下,不仅是感叹女人美好的容颜容易逝去,也是在感叹楚怀王的无道,感叹自己才华如兰草,却被放逐到江边的境遇。
“物感”与“物哀”的不同,也在于中国与日本的地域环境的而不同。
日本是一个狭长的岛国,而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
自然环境的不同,也导致了两个国家触景生情的“对象”的不同。
中国诗人会写,大江东去,浪淘尽,感叹千古风流人物的壮阔。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豪迈。
哪怕杜甫住在破旧的茅草屋里,自己都过着朝不保夕的痛苦生活,也会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怀苍生。
日本的俳句,从题材和体裁上来看,都更加小巧和精致。
我庭小草复萌发,无限天地行将绿。
章鱼壶中梦黄粱,天边夏月。
但是,我们会发现,中国人的触景生情,更多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志向,准确的说,是更像借助“物”而抒情,而在日本诗人眼里,“物”本身就具有感情。
在这一点上,日本诗人更加的纤细和敏感,他们能从自家庭院里的小草,或者一个小小的章鱼壶中,看到万物都具有自己的情感。
这也是“物感”与“物哀”的不同之处。
“物感”之说,受到了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让人的情感,去升华到大自然和万物之中。
所以有杜甫的: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慨的时候,看到花朵,也会流泪,而遭遇分离的时候,听到鸟叫,也会心悸。
而“物哀”呢?更倾向于日本人万物有灵的传统,他们认为大自然一草一木,哪怕是一朵小花,都会居住着自己的神明。
所以要用人的心,去体察万物世相的心。
这首诗,在日本人眼里,也许会变成这样。
“花溅泪时感,鸟惊心所恨。”
看到花朵流泪,让我感觉哀怨,鸟儿啊,你在叫什么呢?是不是和我一样,也在恨人间的凄苦和离别?
三、模仿,还是继往开来?
两种相似又不同的审美,塑造了我们看到的两国小说,电影,乃至于动漫文化的不同。
然而,当我们看到了日本的动漫作品,诸如《未闻花名》《夏目友人帐》《天空之城》《虫师》《千年女忧》贯彻了日本传统美学“物哀”精髓的时候。
我们的“国漫”的方向,又在哪里?
任何一个民族最好的艺术作品以及形式,都是建立在自己本民族的传统的创新之上。
所以我们会发现,那些优秀的日本动漫作品,即使情节离奇,脑洞夸张。
让一个女人,跨越千年的梦境,去追随爱情的相遇——《千年女忧》
让一个小女孩的灵魂重现世间,跟她童年的玩伴玩爽——《未闻花名》
让各种妖怪,跟一个男孩相遇——《夏目友人帐》
让虫的世界和人的世界重合——《虫师》
让一对恋人,只要触碰,一方就会消失——《萤火之森》
但这种“物哀”的传统美学,始终都是这些优秀动漫的创作支柱,反应了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
而我们中国,有着不亚于日本的灿烂文化和经典作品。
那么我们现在有多少世界级影响力的动漫作品呢?
屈指可数。
动漫,是一种艺术形式,当我们说一个民族的优秀艺术作品,建立在本民族的传统创新之上的时候。
所指的,并不是什么国学,四书五经,而是一种天人观念,宇宙观念,以及审美意识。
中国的万经之王《易经》,开篇第一卦,是什么?
乾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什么意思呢?
天上的星辰,永远不会停止转动,君子要学习它们的刚健品质,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这一句话,就给我们的民族精神定了调子。
刚健,果敢,协调和壮阔。
日本动漫,将它们的阴柔美学发挥到了极致,这是我们国漫的榜样,我们也需要继往开来,去创作优秀的作品。
当然,我们中国也不是没有过非常优秀的作品。
比如当年万氏三兄弟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创作—
《大闹天宫》,这种传统美术的空灵表达,传递了中国美学的宇宙观和空间感。
当国外有《至爱梵高》的时候。
我们有采用了敦煌壁画形式的《九色鹿》。
只是,这些作品,都是很久以前的了。
虽然说,我们现在有《大圣归来》,《大护法》这些相对来说,比较优秀的作品。
但是我们国产动画整体,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状态。如果,只是变成了对日本动漫一味模仿,那么很可惜,最终只会产生一系列不伦不类的作品。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对日本“物哀”文化的了解的意义,也在于此。
结语:
文化,始终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系,因为它形成了我们的对自己的认同,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认同。
对一个与我们一衣带水,并且在历史上有很多爱恨情仇的国家来说,了解它们的文化和作品,也是对我们自己的文化的理解和反思。
这样,我们有一天会突然发现,原来我们有着壮丽的文化,也是优秀作品诞生的土壤。
同样,作为一个延续了刚健、果敢、协调和壮阔的民族精神的我们自己,也可以是更加优秀的人。
责任编辑:赵睿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苹果差价退还怎么申请?苹果最新差价退还申请方法2019-04-03
- 小米9王源限量版和小米9有什么区别 小米9王源限量版和小米9对比2019-04-03
- 三部门约谈马蜂窝是怎么回事 马蜂窝为何被要求整改2019-04-03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