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核心提示

在区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中,研发载体、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权重非常高的组成部分。然而,福建由于全社会研发投入不足、大院大所等高端创新资源匮乏、高层次领军人才短缺,长期以来源头创新的动力和资源不足。

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哪里?答案在于“机制活”。

2016年,我省启动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并作为一项重要决策部署,写进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培育、布局一批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不同类型单位参与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使之成为以市场为导向、具有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科技体制改革“尖兵”。经过近三年摸索,新型研发机构凭借多元化投资主体、市场化创新机制和现代化管理制度,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引进高端人才和平台、推进产学研结合、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表现抢眼,已然成为新福建建设的创新生力军。

目前,我省已审核认定三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共70家,其中事业类9家,民办非企业类4家,企业类57家。2018年,我省分两批次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9个项目进行补助,金额达3286万元。

新型研发机构因何而生、发展壮大的动力何在?记者进行调查走访。

产学研用 同频共振

    ——福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观察之一

东南网9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吴毓健)

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图谋实现创新人才和载体的“就地解决”和“自我供给”,是一件相对困难且漫长的事情。如何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扬长避短,快速集聚创新人才和研发领先技术?

在福建,一些地方把产学研合作作为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抓手,通过打造新型研发机构,挖掘区域创新禀赋和产业优势,通过市场化的机制,推动国字号研发机构本土化,强力助推产业转型发展。

“研究院+公司”,应运而生

今年7月,由科技部指导的中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发展网发布《2019年通过联盟协发网注册的联盟名单(第一批)》,晋江市制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榜,成为我省首家国家级试点联盟。

引人瞩目的是,这家联盟成员包括在全国鞋业创新领域都颇具影响力的7所高校、3家研究院和34家制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而发起者是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简称晋江院)、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简称北京院)。

晋江院2013年8月注册成立,由晋江市引进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晋江市鞋业上下游7家优势民企共同出资组建,是当地“搭建第三方平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带动传统产业转型的尝试。

“晋江院由北京院控股并派专业团队负责运营,是国有资本控股的‘研究院+公司’混合所有制模式的新型研发机构,北京院和7家民企各占51%和49%股份。”晋江院院长王文琪说。

近些年,晋江制鞋产业受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涨影响,产品利润越来越薄,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口。然而,许多中小企业实力有限,创新动力不足。晋江院挂牌成立,不仅给鞋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且两年后年产值过千万元,去年纳税超过200万元。

2015年,一家制鞋企业出口欧美市场的20万双运动鞋,因为鞋表面出现暗斑被退回。鞋厂找到晋江院求助。晋江院检测人员经初步检测,分析认定是由干燥剂引起。接着,他们进一步确定具体物质及其作用原理,对鞋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等,很快找到原因,干燥剂与鞋材发生了反应。当时整个行业都在降成本,干燥剂往往用便宜的,但没想到就是小小的干燥剂出了问题。病根找到了,问题迎刃而解。

“之前很长一段时期,晋江制鞋企业就与北京院有联系,但寻求技术帮助需往北京跑,不少产品的检测需到外地,成本高,且远水不解近渴。”晋江院股东之一——乐登户外集团的董事长陈瑞典说,企业即使有研发人员和不少设备,但大都缺少数据的积累,做不了数据分析。

股东之一、晋江兴业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春华说:“以为来这里是玩一票,没想到是认真的,越做越好,企业依托近水楼台,不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世界前沿技术,而且有股权分红。”

高校资源和企业科研力量的单薄,倒逼产业与科技合作走出新路子,新型研发机构可谓应运而生。

王文琪说:“晋江鞋革产业发展,对科技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而科研院所又有大批科技成果亟须产业化,这是两者‘联姻’的直接原因。”

科技产业“两张皮”,有效破除

科技成果产业化,传统科研院所如何与市场经济对接?

“和传统的院所不同,我们工作成效不是主要体现在论文和奖项上,而是在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供服务与支撑上,最终通过市场来检验。”王文琪说。

院校看重高精尖的科研水平,企业追求的是利厚的产品项目。双方在产学研合作中,经过互相理解和磨合,渐渐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王文琪说,有一段时间,晋江院对当地鞋类进行检测时,发现有部分鞋类产品出现断底,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原因是很多企业在降成本,导致质量控制难度大。为此,院里专门立项,研究橡胶大底的配方体系,让企业知道标准的临界点在哪儿。过了界,产品质量就要出问题。这相当于把质量把关前移了,从根本上帮助企业做到降成本不降质量。

晋江分院下设技术培训中心、研究开发中心、标准检测中心和设计推广中心等,利用北京院的品牌、资源、人才优势,针对制约晋江皮革、制鞋、鞋材、合成革等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组织技术攻关,开展行业相关标准化的研究,为企业提供产品质量检测、质量跟踪、实验室建设等综合服务。

对公共科技服务平台而言,需要的是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技术人员,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接企业需求,再将需求转给科研团队。

为此,晋江院团队一家一家上门对接,5年多来,走访企业1000多家,服务企业增长到500多家,与32家企业建立长期的科研和标准检测合作关系,承担福建省各级科技项目8项,其他各类项目20多项。同时,推荐晋江市鞋业企业参加ISO国际、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28项,其中已发布实施20项。

王文琪透露,晋江院产学研合作的经营模式之一是通过技术带动原材料的销售推广,即从市场上精选原材料做工艺研究,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一起转化科研成果,走向产业化。

企业有生产意愿,晋江院作为研发机构能整合科研资源,且有公信度,院企合作研发效率高。省科技厅有关部门负责人说,晋江院的成立,扩大了北京院在晋江的科技服务辐射面。它直接面向企业,对接其需求,量身定做解决方案,转化科研成果,有效破除了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

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探索新路

作为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各方集纳到一起的平台,产业联盟在整合创新资源,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水平方面,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

此次入选国家级试点联盟的制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7年成立,依托晋江院,吸引了包括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海西纺织新材料工业技术晋江研究院及安踏、贵人鸟、乔丹体育、泉州匹克等高校院所、企业加盟。

王文琪介绍,联盟的实体研究开发平台由联盟成员单位围绕产业链共同组建,包括20多个国家级中心和省级中心,涵盖制鞋产业创新链的主要节点,涉及原材料、工艺、技术、成套设备、智能装备、智能产品等领域。

作为协同创新的有效组织模式,联盟运行两年来,大力整合产学研等资源,搭建制鞋产业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逐步形成联合研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制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王文琪说,联盟已完成对40多家联盟成员的基本情况和需求调查,并对联盟企业进行集中走访,收集汇总科研单位、高校的技术成果,筛选行业共性问题,联合企业与院校实施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同时优化目前可产业化的技术成果,进行落地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研究。目前,已立项的联合研发项目有9项,其中4项正在预研、4项已进入小试或中试阶段。

晋江院作为联盟承担责任主体单位,带头将已取得的4项成果在联盟多家成员企业中进行转化,转化后相关产品产值达20多亿元。

骆驼(福建)户外用品有限公司作为联盟成员之一,在户外休闲运动鞋的新产品研发中,感受到联盟带来的创新红利。

“以前,消费者讲求鞋耐磨耐穿,重实用性;现在,更重视功能性、舒适性,高端鞋市场需求增大。”骆驼户外董事长助理连元桂说,然而,单靠企业的研发力量,要推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很难。

这家公司从联盟信息平台了解到一个国内领先技术项目“超轻高吸震低压变鞋用发泡材料的制备”,很快和晋江院对接,把技术用到鞋底材料的开发改造上。

“新产品鞋底高弹、减震,脚感好,不仅提高了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销量提高近30%。”连元桂说。

晋江院还以联盟为依托,牵头搭建了全国性“互联网+鞋业”公共服务平台,通过鞋业联盟和“互联网+鞋业”平台的双轮驱动,打造全新的制鞋产业生态圈,进一步促进行业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的汇集和交换,推动联盟单位在知识产权、仪器设备、科研人员等方面的资源共享。该平台自运营以来已服务企业520多家,2017年、2018年分别实现营业额35亿元、53亿元。

“开门办院、共享共赢,是我院秉承的原则。”王文琪表示,晋江院的目标是打造“科研条件先进,人才队伍精良,行业影响力深远,营利能力良好,综合能力领先”的国内一流的新型制鞋产业研究院。

产学研用,关键在用、检验在用。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林岿然表示,要引导和鼓励新型研发机构根植产业、对接企业,重点推进以用为导向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服务。

记者手记>>>

产学研合作新标杆

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吴毓健

作为新型研发机构,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贵在模式和机制创新,成为产学研合作新标杆。

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措施,赋予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大科研自主权。各级政府根据本地产业发展需求,在土地、财政、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主动引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同时,福建活跃的市场环境、产业配套和企业需求,为新型研发机构涌现提供了萌芽、成长的“土壤”。

我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中,注重面向产业发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必须具备独立法人实体资格,更加自如地行使科研自主权,更加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同时,打破身份、地域界限,鼓励多元化发展,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不同类型的单位都能成为建设主体,在推动技术创新、培育创新人才、孵化育成企业等方面,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创新动力。

建设和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有利于引导和激励国字号研发机构和省属高校、院所,围绕市场和产业需求,主动依托政策支撑,加快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机制,促进创新资源更加科学高效优化配置,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各类创新主体活力。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