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多方出招 助老人迈过“数字鸿沟”

省级机关医院工作人员帮助老年患者进行药品结算。本报记者 张静雯 储白珊 摄

多方出招 助老人迈过“数字鸿沟”

2月25日,福州市鼓楼区华大街道龙峰社区组织志愿者,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 本报记者 吴恩儿 摄

多方出招 助老人迈过“数字鸿沟”

厦门站、厦门北站配备9台智能终端机,专门用来给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旅客登记申领入厦健康码。本报记者 施辰静 摄

网上挂号不会操作、出门不会扫码、智能手机学起来困难……数字化时代,人们的生活愈发与互联网密不可分,这对于年轻群体来说是“家常便饭”,但对许多老年人而言,智能技术是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日前,厦门等地接连出台举措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各地也纷纷从细处“出招”,让老人也能分享到社会进步带来的红利。

传统与智能并进,让就医便捷

如今到医院看病,一部手机就能搞定挂号、缴费、取药、报销等环节。但不少老人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会网上挂号等,面临着独立就医难的窘境。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获得良好的就医体验?

2日,76岁的林奶奶来到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看到大伙都在门口排队核验健康码,她犯了难:健康码该怎么亮?“不用排队,刷身份证就能进!”工作人员见了,主动上前引导她到另一条通道。

随后,林奶奶进入门诊大厅,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立即迎上来,引导她在自助机上挂号,又带着她到睡眠中心看诊。看诊结束后,志愿者带着她回到自助机旁缴费,到窗口取药。林奶奶很开心,“不用儿女陪伴,看病越来越方便”。

“帮老人适应智能技术,也是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必须破解的难题。”省级机关医院负责人说,该院约八成的患者是老人,医院在进行智慧化提升的过程中,一直为老人保留绿色通道,不但配备了486名志愿者轮流在门诊大楼、自助机旁帮老人完成预存充值、打印报告、办住院手续等操作,同时推出轮椅使用、药品邮寄等助老服务。该院还特意留了一部分号源供老年患者现场挂号,并保留多个人工窗口,方便老年患者缴费、打印报告等。

去年底,省卫健委出台了《关于开展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工作的通知》,鼓励综合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解决老年人就医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近日,我省各地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相关机构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工作,福州市明确到今年底,全市40%以上的综合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将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家住福州的王阿姨患有高血压,是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章文杰的老病号。1日,她通过微信“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客户端”小程序,向章文杰发起了复诊申请。通过面对面视频问诊,章文杰为王阿姨开出了一张电子处方,经过药师在线审方、在线结算,王阿姨在家就能收到医院寄来的药品。

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凭借3个月内的线下就诊记录,就能通过省级机关医院互联网医院发起线上复诊,还能通过医保在线结算诊疗费、药品费。如果轻微不适,在家就能和医生一对一视频、图文、语音问诊咨询。新用户只需简单注册,通过注册手机号与微信号关联,即可快速使用“我要咨询”功能。最近,省级机关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客户端还专门为老年人进行了改版升级,界面字体大、类别一目了然,除了能在线看病与结算、在线心理咨询、查询处方、查看检查报告和住院记录外,还可实时记录血糖、血压、体重和睡眠情况。

据了解,我省正稳步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截至目前,共有42家医疗机构提交了互联网医院注册申请,其中30家完成与监管平台对接上线。随着互联网医院的应用和推广,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足不出户就可看病拿药。

智能适老服务,让办事不难

1日,借助家庭代办模式,厦门市民蔡婉雅终于在手机上帮在异地的父母查询到了医保消费、缴费情况。

几天前,住在泉州的父母让蔡婉雅帮忙查询一下医保消费情况。“父母在厦门还好,但在异地要怎么办呢?”就在蔡婉雅犯难的时候,一个朋友告知她可以试试医保部门新推出的家庭代办模式等智能适老服务。

进入“厦门医疗保障”小程序并绑定个人信息后,把其转发到老人微信里,让老人人脸识别、同意……几分钟后,蔡婉雅就帮老人办好所有事项。“第一次尝试新服务,感觉太方便了。”蔡婉雅说,家庭代办模式特别适合老人在异地的情况。

家庭代办模式是厦门市医保局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一项针对老年人等群体的智能适老服务模块之一。此前,厦门市医保局已推出“线上查询”“全程网办”等服务,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便捷办理医保事项。然而,这些大多数人眼中的便捷,却成了老人们的难题。蔡婉雅说,她多次教父母用手机办理,但老人总是学不会,“主要觉得操作流程太复杂了,记不住;手机字体太小,看不清”。

为提高医疗保障服务适老化程度,厦门市医保局历时两个多月的集中攻关,在全国率先上线医保智能适老服务。除了家庭代办模式,该服务还包含关怀模式、语音模式,设置“推荐”“查询”“经办”三大服务类别,以及“我的家庭”“亲情账户”等功能。使用时,可打开语音模式,点击“服务”页面的所有文字时均有语音播报对应内容。针对50岁以上的厦门参保人,系统还将自动推荐参保人开启关怀模式,大号图文、语音播报等服务,让老年人听得清、看得懂,帮助他们快速找到所需服务,在网上顺利办理医保业务。

厦门市日前发布有关通知,从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就医、消费、文体活动、办事服务,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应用等8个方面,推出25条分解举措,帮助老年人迈过“数字鸿沟”。

在禾缘社区,72岁居民危竹祥不仅能熟练使用手机办事,还能用手机处理视频、图片。“在数字化发展的时代浪潮下,老年人希望融入社会的心情其实越来越迫切。”禾缘社区党委书记谢美端说,除了教会老年人如何使用手机办事外,未来社区还会开办智能手机使用的技能提升班,让老年人也能够享受数字生活带来的乐趣。

智能技术培训班,让学习更快

“这个红色图标就是‘网上老年大学’App,进入智能技术专区,《微信的使用》《智能手机应用攻略》等各种课程应有尽有。”1日,晋江市老年大学学员周淑坤打开手机,熟练地操作“网上老年大学”App。

今年80岁的周淑坤对智能手机的操作并不陌生。“现在我使用智能手机扫健康码、聊天、支付、出行都没有问题。”周淑坤告诉记者,如今她还学会了如何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线上学习,剪纸、舞蹈、保健、英语……通过老年大学线上“云课堂”,她学习了许多课程。

去年,晋江市老年大学尝试推出线上教学课程,入驻“网上老年大学”App,推出直播课。“推出线上教学课程后,我们发现不少老年人在智能手机使用上几乎是‘文盲’,无法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晋江市老年大学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庄应端表示。

去年10月,在摸底调查后,晋江市老年大学推出智能技术运用培训课程。“我们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最终确定《‘闽政通’App的注册和使用》《智能手机基础知识》《微信的使用》《安全上网》4门课程,并对部分学员分9个班次进行线下培训。”晋江市老年大学教师施育仁介绍。

“搜索呢,就好比去超市买东西,想买什么就得先找到东西在哪里。”“注册相当于去银行开卡,验证码相当于银行卡密码。” ……为了易于老年人理解接受,授课老师通过生动的比喻让课堂更加有趣。“老年人学习智能技术运用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遗忘。”施育仁说。

为了帮助老年学员巩固学习成果,晋江市老年大学还组建了一支“云课堂导学助手”队伍,李韵霞就是其中的一员。为了帮助一些不识字的学员更快地掌握,李韵霞自创了一套方法。“对年纪大的学员及不识字的学员,我就教他们认手机软件的颜色、图形,手把手教他们操作。”李韵霞说,她参加的柔力球队伍,原来十个人里至少有五个不懂得使用智能手机,如今连不识字的人都会使用闽政通、微信等App了。

“我们老年人很多都不会上网,但现实生活中看病、出行、支付、购物等离不开互联网,老年大学开设智能技术运用培训课程非常及时。”晋江市老年大学曲艺系南音初级班学员洪丽珠表示。

为了提高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培训覆盖范围,晋江市老年大学还与晋江市老教委办录制教学视频、刻录U盘,制作教材折页,分发到晋江全市各基层老年学校,通过搭建学习平台,帮助更多老年学员学会智能技术。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漫画台湾:我们都是中国人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