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一年春作首,万事竞争先。

“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

站在时间的坐标上回望,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时的殷殷嘱托,让八闽大地沐浴春风,生机勃发。

全省人民欢欣鼓舞、感恩奋进;全省上下蓄势发力,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过去一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8810.36亿元、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140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29元、增长11.2%。

牢记嘱托,福建全国人大代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线路开展4次调研,通过调研筹备相关议案建议24件次,与群众座谈交流350多人次,征集意见建议近100条次。

牢记嘱托,住闽全国政协委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调研,积极参与协商,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96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31件。

牢记嘱托,代表委员们聚焦省委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中心工作,坚持人民至上,关注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积极开展履职活动,为开好今年全国两会打下坚实基础。

和着春天的脚步,肩负全省人民重托,福建全国人大代表、住闽全国政协委员在春光里启程,带着沉甸甸的议案、提案和建议意见,奔赴首都北京。

做足“四篇文章”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着眼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福建立足优势、发挥优势、放大优势,不断创新和突破,奋力写好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四篇文章。

去年福建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3万亿元。数字经济的强劲动力,成为福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这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从科技企业到技术创新实验室,从研发投入到科技成果转换……去年12月,部分在闽全国人大代表围绕数字经济进行调研。“要依托特色载体,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数字‘新基建’,打造智慧海洋、数字丝路;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释放数据要素红利……”调研结束后,代表们拿出了干货满满的建议。

今年1月1日,全国首宗海水养殖渔业海洋碳汇交易项目落地连江,实现我国海洋渔业碳汇交易领域“零的突破”。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福建正不断拓展海洋经济新空间。2021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超1.1万亿元,继续保持全国前列,预计到“十四五”末,我省将基本建成海洋强省。

如何向海图强,竞逐“深蓝”?

去年7月,部分住闽全国政协委员参加省政协“做大做强福建海洋经济”专题协商,省直有关部门现场与委员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

察实情、听建议。在点赞福建海洋经济好成绩的同时,委员们也进行了深入思考。他们认为,“蓝色”崛起正当时,福建要做好经略海洋的大文章,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断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去年12月,工信部发布2021年度“绿色工厂公示名单”,福建共有39个企业入选,位居全国前列。我省绿色经济新优势正不断壮大。

“十四五”是我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关键时期,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节能降耗“同频共振”?

省政协召开“深化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专题协商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会聚一堂,建诤言、谋良策、助发展,掀起一场“头脑风暴”。

“既要因地制宜制定特色化差异化政策,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又要统筹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切实提升我省生态碳汇能力。”住闽全国政协委员对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2021年底,以“福往福来 福建来见”为主题的福建“福”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正式启动,面向全国征集作品,打响了我省文旅经济的新品牌。

只有更好地保护和探寻历史,才能真正地拥有未来。代表委员们认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进一步打响 “福”文化品牌,打造一批叫得响、串得起来、山海相连的旅游精品,让广大游客乐得来、留得住、游得好。

坚持发挥优势

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春到武夷,茶山绽放第一片新绿。

南平自古以来就是万里茶道起点,我省茶叶的主要产区。茶产业作为绿色生态产业,在我省新发展格局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受到福建省全国人大代表们的高度关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省人大常委会去年组织部分在闽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赴南平市围绕“两山理论”的实践开展专题调研。

代表们上茶山、走农户、问民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给出了要以生态效益为基础选产业建集群,积极发展茶产业的建议——南平市要从自身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出发,走出一条与沿海地区差异化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绿色发展之路。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福建省人大代表、住闽全国政协委员聚焦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的建设。

在厦打造创新基地资源集聚平台,搭建常态化的金砖创新对外合作平台,以规则制度的开放激发金砖创新合作动力……代表委员纷纷支招,从开展政策协调、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等领域合作的角度建议在厦门开展面向金砖国家全方位开放的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

从绿意葱茏的闽北,到碧涛万顷的闽南,福建省坚持系统观念,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找准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努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重要通道。

24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建议,将“丝路海运”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点,进一步为“海丝”贸易与合作交流打造新引擎、拓展新动能、培育新业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住闽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建议发挥我省已有的一小时城市圈和海湾港口城市群的优势,立足区位特点,重点构建“闽中(福州)都市圈”及“闽南(厦门)都市圈”,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与台湾产业互补、市场共通、经济融合等特点,共同打造海峡都市经济圈。

还有代表委员认为,我省要充分发挥地理和政策叠加优势,坚持扩大内需,向改革要动力,推动更多优质要素在福建集聚,让更多产品与服务从福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一年来,代表委员们紧紧围绕大局、以专题调研报告等多种方式贡献“金点子”、打造“金钥匙”,为促进我省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作出了积极贡献。

做好“通惠情”

深入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去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考察时指出,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不负春光,书写答卷。如今,福建正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率先公布第一批225项同等待遇政策,来闽实习就业创业台湾青年累计超4万人;累计向金门供水超1700万吨,与金马通电项目福建侧工程开工建设;闽台贸易额2021年逆势增长26.1%,首次突破千亿元;海峡论坛成功举办,海峡青年节等品牌效应继续放大,两岸同胞更加走近走亲。

今年是住闽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履职的第十五个年头。过去一年,他通过福建省政协开设的“感悟思想之源・感怀为民初心”主题读书群,积极参与到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中。

“通过持续学习,大家清晰地了解了台湾在中华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以及两岸关系的历史脉络、走势及其规律。”骆沙鸣还担任了《台湾历史纲要》《两岸关系40年》这两本书的领读人,深感这是一次凝聚两岸同胞共识的有意义履职。他的履职心路,正是萦绕于我省全国人大代表、住闽全国政协委员心间那份闽台情缘的生动写照。

去年底,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全国人大代表赴漳州开展集中视察活动。

漳州与台湾渊源深厚,是台湾同胞的重要祖籍地和台商投资密集区。经过多年产业合作,漳州已形成了5个国家级、3个省级涉台产业园区,15家台湾百大、上市公司在漳州投资兴业。根据在视察中所了解掌握的翔实情况,代表们认为漳州具备打造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的良好条件,建议推动成为海峡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助推漳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为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促进祖国统一发挥更大作用。

深化共同文化记忆,守护共同精神家园。由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和福建省政协主办的第四届两岸基层治理论坛于2021年12月在福州举行,包括住闽全国政协委员在内的海峡两岸100余名代表人士共同围绕“繁荣发展民俗文化”主题达成共识,呼吁两岸同胞齐心协力,一道推进绵延千载的中华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繁荣发展,成为更加温馨美好的共同精神家园。

参加“支持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专题协商,就“协同加强闽台地区古厝文化保护暨传承发展创新”重点提案开展调研,建议为在闽台资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过去一年,福建省全国人大代表、住闽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履职,不断探索更多应通尽通的路径模式、惠台利民的政策举措、心灵契合的方式方法,推动闽台合作交流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方向拓展。

夯实民生之基

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过去一年,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理念,把民之亟须、民之所望作为履职所向,努力为百姓利益鼓与呼,为社会难点、痛点的化解贡献智慧与力量,书写了一份份有温度、有厚度的履职答卷。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一直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去年我省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7.2万个,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3%,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落地并初见成效。

如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让每个孩子的梦想开花,是全国人大代表、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一直在思索和履职的方向。今年,她将带来一份加强农村小学图书室建设的建议,呼吁“抓住孩子们的黄金时间,让他们读上好书,爱上读书”。

卫生健康事业关乎民生福祉,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年,好消息频传:新增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省妇产医院、福州滨海新城医院投入使用,老百姓看病更方便了。

去年11月,部分在闽全国人大代表走进三明开展专题调研,围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信息化等主题开展专题调研,并提交调研报告,为今年两会期间提交高质量议案建议奠定了基础。

部分住闽全国政协委员还参加省政协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同商共议如何加快推进我省康养产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

实现高品质生活,就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2021年,全省新建431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2万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29元、增长11.2%。这组数据令全国人大代表、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后门坪村党支部书记雷金玉倍感振奋。

作为基层人大代表,乡村振兴始终是雷金玉关注和履职的重点。去年,她提出将畲医药纳入国家医保名录的建议被部分采纳,有效降低了少数民族医药进入国家医保的门槛。这一年来,雷金玉还瞄准特色产业,深入福鼎、福安乡村调研走访,了解畲族乌稔树产业发展情况,并整理形成“关于大力发展乌稔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准备带到今年全国两会上。

“如何鼓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农村养老服务怎么补短板?”“老旧小区改造如何兼顾‘硬件’和‘软件’?”……过去一年,代表委员们脚踏泥土、躬身调研,把议案提案建议写在大地上,把履职落在群众心坎上。

风劲潮起,自当扬帆远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

又到一年一度全国两会时刻,代表委员们将满载过去一年履职的成果,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到会场,让“百姓盼的”与“政府干的”紧紧连在一起!(福建日报记者 郑昭 林蔚 谢婷)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