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博物院展出的“网红”三星堆铜人头像,在夜场也拥有众多“粉丝”。本报记者 郭斌 摄
在福建省美术馆展出的红色主题美术作品展 本报记者 郭斌 摄
福州市图书馆利用夜场延时开放时间举办“榕图·夜读”活动,场场爆满。本报记者 郭斌 摄
夜间开放的沙县图书馆给群众提供了一个“充电”的好去处。沙县图书馆 供图
下班后的群众在参加厦门市文化馆举办的非洲鼓培训课程。厦门市文化馆 供图
太阳下山,暑热终于褪去,福州西湖沿岸栈道的灯光渐次亮起。湖畔的福建博物院、福建省美术馆迎来一拨又一拨夜场的观众。
8月27日19时许,记者在福建博物院负一楼看到,前来参观“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的观众有序入场,利用夜间下班后的时间与文物来一场面对面的深度交流,也为城市的夜晚增添了别样魅力。
博物院奇妙夜
“白天要上班,中午太热不愿出门。晚上没那么热,我们就带着两个孩子过来看看,长长见识。”站在堪称“网红”的三星堆贴金面罩铜人头像的展柜旁,市民黄艳丽对记者说,原本福建博物院开放的时间是“朝九晚五”,这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就是“你开馆我上班,我下班你闭馆”。现在有了夜间的延时开放服务,矛盾解决了。
“我们福建博物院的所有展陈,包括常设展和临展,都实行常态化的延时开放。平常工作日(除每周一的博物馆闭馆日外)开放时间晚上延长1个小时,双休日和国家法定节假日延长3个小时。”福建博物院办公室主任樊俊娇告诉记者,仅“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从开展到8月26日,就已经吸引近25万人次的观众,其中,相当部分是延时开放时间入场参观的。
在紧邻福建博物院的福建省美术馆里,一个以“喜迎二十大 助力强军梦”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展正在举办。“展览延时到晚上,对我们这些白天热不方便出门的老同志来说真是太贴心了。”省军区退休老干部张爱华和老伴正在欣赏我国著名军旅画家杨幸郎的作品。“这里的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都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红色记忆啊。”老人说。
不仅是省级公共文化场馆,在刚落成投用的沙县博物馆新馆内,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感受沙县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这件龙泉窑五管带盖瓷瓶是我们馆的镇馆藏品之一,源自北宋,是在沙县本地出土的。”讲解员蒋雅娟仔细地向前来观展的团队游客介绍。约1400平方米的展厅内,400多件珍贵展品陈列其中,等待着市民开启一场与“老沙县”跨越时空的约会。
“很惊喜,没想到在沙县不仅能品小吃,还能夜游博物馆。”来自福州的吴厚望说,他是欣赏完喷泉秀后,在回酒店的路上听朋友说沙县博物馆夜间也开放,就中途改道进馆参观了。
“博物馆的‘夜场’模式一开启,就得到广大市民的热情捧场。今年到现在为止的进馆参观人数已经超过了以往全年的总人数,其中,夜游人数占四分之一以上。”沙县博物馆馆长林建棋说,“在延时开放的同时,我们也通过引进主题展、举办文化讲座等形式,集聚人气,丰富城市文旅夜经济内涵。”
夜读品书香
华灯初上,福州市图书馆的“榕图·拾节”活动拉开大幕,许多家长带着孩子从城市的各个方向陆续赶来。活动现场,福州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及延聘的老师,正从各个传统节气的由来、发展、习俗等多个方面,介绍当令节气的相关知识,讲解肌理画创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随后,孩子们运用手中的画笔和颜料,创作出一幅幅纵横交错、富有纹理变化的夏日晴空。
“图书馆的手工课等活动结合了文化知识,很有意义。孩子很喜欢参加,每次都主动要求来图书馆看书、听讲座。这里成了我和孩子的夜间课堂。”参与活动的刘文静笑着说。
为繁荣夜间文化生活,2020年9月,福州市图书馆策划推出了“榕图·夜读”阅读推广活动。“我们通过嘉宾对谈、主题分享会、古风民谣音乐会、手工体验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读者将阅读作为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求、一种生活方式融入生活,共享阅读之美,用文化的魅力点燃榕城新‘夜’态。”福州市图书馆信息服务部主任黄梦玲说。
在鹭岛,厦门市图书馆创新“图书馆+”模式,依托厦门地铁等平台,重构全民阅读新场景,延长公共阅读的服务时长,在全市形成了贴近市民的“阅读服务圈”。“我们推出以‘乘着地铁去阅读’为主题的‘试读员’体验周活动,7天时间就接待读者10.8万人次。”厦门市图书馆流通部副主任黄雪梅介绍说,市民只需在地铁上扫码,就可以免费在线看书、听书、借书、答题、诵读等,进一步营造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
在沙县,晚上8点,沙县图书馆一楼阅览室依旧灯火通明,不少群众来此或借阅图书,或翻看报刊。为满足广大群众的阅读需求,沙县图书馆全年365天均不闭馆,并延长开放时间,实行夜间开放,周开放时间达60小时。
在夜间开放的基础上,沙县图书馆还相应地延长数字书刊借阅机、电子读报机等数字资源设备的服务时间,读者可以通过馆内无线网络免费下载,在学习之余放松身心、拓宽视野,丰富夜间文化生活。
“晚上图书馆更安静、座位多、干扰少,学习效率特别高。”正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的林雅路最近成了馆里的常客。她说,自己白天要上班只能晚上学习,图书馆夜间开放真是为上班族提供了很大便利。
不只一点点
不仅博物院、美术馆、图书馆,我省不少文化场馆,在省文旅厅统一组织协调下,延长开放时间,并不断创新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提供多元服务,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打造精神文化“夜食堂”。
福州市文化馆以“相约九日台”周末音乐会为平台,每月推出不少于两场的高端音乐会演出,打造艺术美和景色美相融合的“星空音乐会”文旅IP;依托两江四岸风光,在台江码头连续开展了“闽江之夜”快闪、数字福州“仲夏之夜”等文化活动;依托福州市非遗展示馆,借助街区灯光秀、场景增强应用等,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非遗奇妙夜”。
“夜晚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场景资源,比如,星空月光、江畔夜景、夏日晚风等。要做好延时开放,就必须深入挖掘夜间优势,了解都市中青年群体的夜间生活规律习惯和文化审美取向,进行精准化、个性化服务,而不只是白天服务的简单复制和延伸。”福州市文化馆馆长池小霞说。
走进厦门市文化馆培训教室,许多上班族下班后相约而至,参加葫芦丝、民族舞等培训活动,乐享公益文化艺术培训“大餐”;在厦门市非遗中心非遗展厅,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观“永远的家园”——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领略歌仔说唱、答嘴鼓、南音等闽南非遗的魅力……
试点延时开放以来,我省各大文化场馆充分利用春节、五一等节假日以及中国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节点,与文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策划举办各类主题活动,提供特色化、差异化服务。其中,省艺术馆举办了“奋进新时代”庆五一非遗展演展示系列活动;省少儿图书馆打造“悦读暖家行动”,每月一期,每期招收30至50个家庭会员,通过阅读“打卡”、跟踪指导、成果分享等方式,大力推广亲子阅读、儿童阅读;福建民俗博物馆举办“福韵八闽 魅力民俗”主题系列活动,夜间的古筝表演为夜游民俗馆的观众送上惊喜。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延时开放工作,对延时服务时间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我省60家试点场馆已全部实施延时开放。”省文旅厅公共服务处林锦盛说,今年上半年,列入试点的23家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近480万人次,21家文化馆文化服务惠及群众近181万人次,12家博物馆参观人次近135万人次,4家美术馆参观人次近25万人次,夜逛文化场馆已成为市民生活新常态。
“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引导各试点场馆积极策划开展艺术公益课堂、阅读推广等线上线下活动,提升延时开放的社会效益;提升各场馆、景区软硬件设施水平,提升工作人员文明服务素养,强化督查,建立完善工作长效机制,推动延时开放常态化,把好事办好做实。”林锦盛说。
本报记者 郭斌
责任编辑:赵睿
- 怪!福建一男子车祸后身体“带电”,终于揭开真相2022-09-02
- 2022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举办 福建企业踊跃参加2022-09-02
- 能“上天入海” 福建这些中小企业很能“打”2022-09-02
- 福建省防指部署“轩岚诺”超强台风防御工作2022-09-02
- 1日福建无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022-09-02
- 中国这十年·福建 | 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2022-09-02
- 中国这十年·福建 | 点燃创新驱动主引擎2022-09-02
- 中国这十年·福建 | 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2022-09-02
- 中央财政再下达福建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农资补贴2022-09-02
- 福建这些集体和个人获省委省政府表彰2022-09-02
-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
怪!福建一男子车祸后身体“带电”,终于揭开2022-09-02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卡塔尔举行宪法修正案全民公投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