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在“闽人智慧”里,读懂不一样的福建

过去一年,通过这个专栏,我们与读者一起,仰望着勤奋聪慧开拓的福建英杰形象,感受着敢拼会赢、锐意创新的福建精神。这其中,福建人在中国航天领域的贡献和气概亦值得书写。兔年春节临近,春意澎湃不息,福建日报今日推出“闽人智慧·新春特别版”,与您一起“仰观宇宙之大”,游目骋怀,共享“福星”高照。

——编者

闽人智慧丨“福星”点点,尽看福建与神舟飞船的“亲密接触”

《福建日报》2023年1月18日03版

1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公布了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航天育种实验项目清单,飞船共搭载112家单位的1300余份作物种子、微生物菌种等航天育种材料。

来自福建的降香黄檀种子和杉木种子、米老排种子等实验材料名列其中。

闽人智慧丨“福星”点点,尽看福建与神舟飞船的“亲密接触”

11月21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新华社发 汪江波/摄

仰望星空

据悉,在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历次飞行任务中,均安排了航天育种实验项目。福建有关方面积极联系载人航天搭载公益项目,与神舟系列飞船进行“亲密接触”,通过神舟飞船实现遨游九天、科学实验的目的。

作为全国唯一以“福”字命名的省份,早在2013年6月神舟十号飞天时,来自福建福州的“世界福旗”跟着“上天”。旗面整体设计是将中国传统的“五福”巧妙融入其中,寓意“福气”“祈福”。

这面源自人间福地、有福之州的“世界福旗”遨游九天,第一次将“福文化”与人类的飞天梦想联系在一起,旨在把有福之地推向世界,把福气带给世界人民,向世界宣介“中国梦、世界福”的理念。

闽人智慧丨“福星”点点,尽看福建与神舟飞船的“亲密接触”

11月3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模拟图像。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

航天育种是我国航天技术在种业领域独具特色的应用,也是福建与神舟系列飞船“交流交往”最多的领域。

据悉,相较于常规育种,航天育种具有更高的基因变异概率,为育种家选育优良新品种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便开展水稻航天育种研究,先后培育出“特优航1号”“Ⅱ优航1号”“宜优673”等十几个高产优质超级稻和再生稻品种。其中,再生稻最高亩产超过1400公斤,累计推广应用3000多万亩。

闽人智慧丨“福星”点点,尽看福建与神舟飞船的“亲密接触”

沙县区再生稻丰收季。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通讯员 陈光铨 许琰 摄

近年来,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统一组织下,来自福建的种子跟随神舟系列飞船,开启了一次又一次太空之旅。“上天”的种子,也从粮食拓展到茶叶、花卉、林木等更多类别。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发射升空。与3名航天员共同遨游太空的还有来自福建的“大红袍1号”和“正山小种1号”茶种。当年8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武夷山永宜茶叶公司进行种子交接,并签约共建我国首个航天茶叶育种基地。

脚踏实地

2021年6月17日,搭载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来自南靖县的29.9克兰花种子,跟随3名航天员一同进入太空。

航天育种为南靖兰花种业振兴带来太空想象力。种子“落地”后,当地联合科研机构,开展兰花叶色、花色、花香突变品种的研究以及突变基因的功能分析,加快建立兰科植物“空间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定向育种体系。

2022年6月5日,由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选送的20克降香黄檀种子实验材料,也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开启了为期半年的太空之旅。降香黄檀是珍贵的红木品种,但人工栽培周期长、投入高,商品率不高。育种工作者希望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培育出速生丰产、抗逆性强、心材率高的新品种,以满足市场与产业发展需求。

同时跟随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的,还有来自上杭白砂国有林场的250克杉木种子和100克米老排种子。

闽人智慧丨“福星”点点,尽看福建与神舟飞船的“亲密接触”

杉木(左图)米老排母树林(右图) 图源:闽西日报

“我们希望通过航天育种,获得抗逆性强、速生、材性优的各种突变性状,从而缩短育种周期。”白砂林场场长邹秉章说,目前林场正开展太空诱变种子地面栽植与观测,未来将通过异株自交或杂交的方式获得稳定遗传的后代,为林木育种积累更多优质种质资源。

福鼎白茶也通过神舟十四号飘香寰宇。福建茶企提供的“福鼎大白茶”“裕荣香1号”“奶香白茶”3个实验材料在完成太空之行后,已进入田间种植阶段。目前,企业已在航天育种联盟的指导下,成立专业的培育团队,开展一系列田间试验。

闽人智慧丨“福星”点点,尽看福建与神舟飞船的“亲密接触”

“福鼎大白茶” 图源:幸福福鼎

据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将继续组织开展航天育种搭载实验,为助力国家“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战略需求作出积极贡献。

许多小行星,因福建而名

仰望苍穹,星辰无数。

你可知道,太空中有许多颗小行星,是因福建而得名的!

1964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一颗小行星,编号为2963号。为纪念陈嘉庚先生毕生倾资兴学作出巨大贡献,1990年3月31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以下简称“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将这颗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

闽人智慧丨“福星”点点,尽看福建与神舟飞船的“亲密接触”

“模拟星空”里的“陈嘉庚星”图源:厦门日报

1992年,闽籍中科院院士陈建生发起并组建了BATC大视场多色巡天项目组。1997年11月21日,该项目组发现小行星1997 WD30。2015年,中国国家天文台向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提交申请,将这颗小行星命名为“福州星”,获得批准。

陈建生的项目组先后发现了1400多颗小行星。1996年6月,项目组发现了一颗小行星,提议将其命名为“林则徐星”,以纪念“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的丰功伟绩。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很快批准了这一建议。

2006年,陈建生将他领导的研究小组于1997年12月发现的一颗小行星,“送”给了自己的母校福州格致中学。这颗“福州格致星”,是学校160周年校庆的献礼。

闽人智慧丨“福星”点点,尽看福建与神舟飞船的“亲密接触”

2019年,陈建生重回母校福州格致中学。图源: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微信公号

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观测中心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陈景润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闽籍数学家。这颗小行星获得的永久编号是素数7681,而素数是陈景润先生的重要研究对象。

同样是在1999年,在灿烂的太空群星中,增添了一颗中国科普巨星。国际编号为3704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高士其星”。

高士其出生于福州,是中国著名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他的科普文章,引导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走上科学道路。

“海丝星座”,大数据助力新福建建设

1月15日11时14分,长征二号丁遥七十一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14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本次一箭14星发射成功,其中有来自福建的“海丝三号01星”卫星。

闽人智慧丨“福星”点点,尽看福建与神舟飞船的“亲密接触”

图为发射前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图源:航天科技集团八院

早在2020年12月22日,厦门大学、省招标采购集团、三明投资集团、天仪研究院、中国电科38所等单位成功发射“海丝一号”SAR卫星,实现了福建卫星从0到1的突破。

2020年9月,以“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为主题的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在福建举办时,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作为福建南北两大高校,多项活动遥相呼应。

多年来,厦大航空航天学院积累了一批重大高端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了一批具备明确产业化前景的产品,打造了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科研队伍,为推进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闽人智慧丨“福星”点点,尽看福建与神舟飞船的“亲密接触”

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现场 图源中国航天微信公号 宿东/摄

作为中国航天日承办高校之一的厦门大学,设有特色鲜明的航空航天学院。

该学院成立于2015年4月,按照“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大贡献”发展思路,始终坚持顶天立地办学方针和共建合作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求,以航空航天高新科学技术为龙头,完成了一系列国家重大科技基础和应用研究项目:

2019年4月,“嘉庚一号”火箭成功发射并回收;

10月,“南强一号”超声速动力验证机实现首飞;

12月,“翔安一号”500kg级自旋翼飞机完成技术验证;

2020年12月22日,省招标采购集团、厦门大学、三明市投资发展集团等单位成功发射“海丝一号”SAR卫星;

2021年6月11日,省招标采购集团、厦门大学、航天东方红有限公司、三明市投资发展集团等共同研制、发射了“海丝二号”卫星……

据悉,“海丝”卫星相关数据已有效应用服务于三明吉口循环经济产业园智慧化工园区平台、龙海区数字城市智慧停车工程、漳州市智慧渔业指挥调度中心管理系统等项目,积极助力海上福建、数字福建建设。

“福星”点点耀苍穹

宇宙浩瀚,星汉灿烂。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古代中国人从不缺乏遨游星空的浪漫想象。

新中国成立后,从“东方红一号”到“天问一号”,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将“仰望”化为“探索”,一步步向“拥抱星辰大海”的梦想迈进。

有这样一群八闽英杰,他们从东南一隅走出去,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接续贡献着力量。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位可敬可爱的闽籍航天人——

刘亚楼

龙岩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首任空军司令员,在空军初创阶段,他在原航空学校的基础上组织建立了七所航空学校。这些学校培养了大批空天人才,涌现出大批战斗英雄、航天英雄、功臣模范和蓝天英烈。

林宗棠

福州人,原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主持制定关于“建立天、空、地、海一体化,航天、航空、电子技术结合,攻防结合,积极防御式武器体系”的建议,被列为国家国防科技发展目标,领导完成“十四星高照、十八机上天”的光辉业绩。

梁守槃

福州人,1957年底被任命为我国第一枚仿制导弹东风一号的总设计师。他主持和组织研制成功亚音速、超音速、小型固体三个系列岸对舰、舰对舰、空对舰多种海防导弹,被誉为“海防导弹之父”。

闵桂荣

莆田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两弹一星”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他是中国航天器热控制技术学科创建人之一。1993年,他被委任为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领导和组织了我国未来航天高技术的预先研究工作,推动、见证着中国卫星事业继续蓬勃发展。

张钰哲

福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现代天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57年,他发表了中国第一篇论述人造卫星轨道的论文,应用天体力学基础理论对人造卫星轨道问题作了开创性研究。他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作了重要贡献。

沈元

福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空气动力学家。他在北京航空学院的筹建、办学和科研教学组织及计算机在航空航天中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培养航空航天科技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桂林

泉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副总设计师,长期从事航天遥感探测技术的研究,是我国静止气象卫星红外光电遥感技术研究的带头人。

林华宝

莆田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空间返回技术专家,是我国卫星回收技术领域和返回式卫星的技术带头人之一。负责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卫星回收系统,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作出重要贡献。

黄春平

福州人,航天系统工程管理和弹头技术专家。他曾先后担任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火箭系统的总指挥,将中国航天员第一次送入了太空;曾创造性地解决了飞行器局部回收难题,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飞雪

龙岩人,国防科技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是国防科大卫星导航学科的主要创立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顶层设计专家。

郑永煌

泉州人,酒泉卫星发射场系统副总设计师,他坚守大漠,全程参与“神一”到“神九”的发射任务。他参与研发的“待发段航天员应急救生技术系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于本城

三明人,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领衔导演了航天员出征仪式。他以稳健出色的幕后调度,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称号。

这些闽籍航天人的事迹,让航天精神也成为书写中国梦福建篇章的重要精神支柱。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逐梦九天

我们有更多的愿景与期许

中国航天必将写下

新的篇章、新的精彩!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漳州:国道G324项目A2标段东环拼宽顺利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