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18日,“海创会”刚开幕,位于海创中心的新时代山海协作馆就成为一大吸睛热点。这是“海创会”首次设立新时代山海协作馆,展区约2000平方米。山海呼应的城市展区布局、科技产业融合的亮点成果展示、“以海带山、以山促海”的区域发展模式呈现,无不成为参会者的关注焦点。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创新合作模式,谋划推动一批山海共建产业园,山海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度不断提高。新时代山海协作馆的设立,正是要以“海创会”举办为契机,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助力创新成果落地福建,打开山海协作新格局。

“南渡北归”的创新故事

一台家用电脑的主机浸泡在液体中,却运转如常——新时代山海协作馆中,泉州宇极新材料展位上这新奇的一幕,展示了氟材料的全新应用场景。

“这款浸没式含氟冷却液,可以为运行的计算机主板实现高效散热,降低电力成本,释放算力价值,可以应用于全国各地在建的数据中心。”泉州宇极的技术人员蔡磊介绍。目前,宇极新材料已掌握了第四代含氟制冷剂、含氟电子气体、医药中间体等高端含氟化工产品的产业化技术,研发团队技术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

宇极新材料是2021年成立的一家氟材料高科技企业。那一年,北京宇极科技决定把旗下的氟化工业务单独剥离出来,在泉州成立一家专攻氟材料业务的公司。

为何“南渡”福建?蔡磊表示,从资源禀赋来考虑,福建本地的萤石矿是企业发展的一大优势;从生产制造来考虑,福建重点发展的半导体和新能源电池产业都与氟材料高度关联。

一面依靠三明南平等山区市的萤石矿资源,一面发挥泉州作为海丝起点城市的区位交通优势,短短数年,宇极新材料紧跟福建山海协作步伐,北承长三角、南接大湾区,发展成为一家全球化企业。而今,该企业拥有泉州和陕西渭南两个生产基地,构建起包括上海、日本、美国销售中心在内的全球销售网络。

“南渡”的故事同样在漳州太龙智显公司展开。作为一家福建土生土长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太龙智显近年来向大湾区不断拓展,在深圳建设生产基地,并在广州设立办事处。“我们公司的核心产品为LED灯煤屏、智慧灯杆屏、数字标牌等,具有研发、生产、销售、物流配送的一体化运营能力。”太龙智显工作人员黄凤娟介绍,有了技术创新能力加持,公司从漳州一路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拓展,外贸销售网络现已遍布东南亚、中东、大洋洲、南美、非洲等地区。

技术创新让有的企业“南渡”,也让有的企业“北归”。

参观宁德展区时,众多参会嘉宾意外发现,产品十分“接地气”的宁德安发(福建)生物科技公司,居然有着“海归”身份——福建省重点引智引资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示范项目。

安发生物以公司所在地——古田县盛产的食用菌、中草药等为原料,开发出天然药物、营养保健食品、功能食品、果蔬饮料、护肤品等近百款产品。“安发研发的保健品先是在新西兰获得专利认证,之后才作为侨资项目引进到公司董事长高益槐的家乡古田。”安发事业部IP主任郭晨介绍,从南半球的海外“回归”到北半球的大山,高益槐带领的科研团队聚力打造“药、健、食”三大类别核心产品,助力古田深山里的食用菌、中草药走出大山,远销海内外。

山海相携的发展新篇

福州—南平在武夷新区建设飞地园区;龙岩厦门共同推动武平县思明高新园区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成供需合作;三明明溪胡坊、沙溪工业集中区、氟新材料产业园建成泉州鲤城高新区乃至东南亚的产业转移基地;福州福享汽车等与上汽(宁德)基地开展汽车配件配套合作……我省山海协作取得的众多创新发展硕果,成为本次“海创会”上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

龙岩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共有16家企业入选本次“海创会”的龙岩馆展区,参展产品42件,涵盖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5个产业领域。同时,征集梳理招商项目100个、计划投资870.7亿元;围绕全市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填补产业链空白技术等,征集技术需求104项,利用“海创会”线上线下平台进行发布对接。

南平展区入口处,一张点线密集连接的“福州市与南平市对口协作关系”示意图引人注目。“长乐区—松溪县”“福清市—政和县”“台江区—光泽县”“连江县—顺昌县”“晋安区—浦城县”“鼓楼区—武夷山市”“闽侯县—延平区”……福州与南平的对口协作,不仅体现在地域的一一对应上,更体现在发展“飞地经济”、促进文旅康养合作、共建闽江航运经济带等实实在在的合作项目中。

今年3月底,“闽江1号”和“闽江2号”的首航,为福州和南平以闽江恢复航运为契机深化山海协作提供了新的契机。据了解,南平市下一步将发挥航道串联山海的优势,与福州协同推动“闽江航运+文旅”的发展。

在全国范围内,更广阔的新时代山海协作蓝图也在逐步变为实景。

在三明展区,记者了解到,京闽合作的成功案例——三明·中关村科技园重点打造“1+N”(“数字经济+数字电商、数字文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前已累计注册企业330家,先后引进科大讯飞等9家上市公司,微医集团等2家独角兽企业,海丝数字等4家瞪羚企业,挚达科技等7家专精特新产业链头部企业,并相继在厦门、福州设立离岸孵化器,进一步加强区域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本报记者 林蔚)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漳汕高铁1标项目全线首个承台顺利浇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