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福建芳华越剧院复排“最美越剧”《柳永》

《柳永》一剧富含宋风古韵。

福建芳华越剧院复排“最美越剧”《柳永》

两晚演出,芳华剧院座无虚席。

福建芳华越剧院复排“最美越剧”《柳永》

王君安(左)与郑全分饰柳永与虫娘。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1日和22日晚,福州白马河畔,芳华剧院沸腾在婉约的宋词中。温香软玉“撷芳楼”,在舞台上徐徐打开大门;依红倚翠的柳七公子,带着“奉旨填词”的跌宕人生向观众缓缓走来。阵阵如潮的掌声响彻剧院,谢幕时“我爱你”的呼喊经久不息。

传世词作绘就柳永人生画卷

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参赛剧目越剧《柳永》,上周末连续两晚在芳华剧院倾情上演。两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越剧尹派非遗传承人王君安和越剧张派非遗传承人郑全联袂主演,加上国家一级演员陈翠红、沈敏、邢丽华等芳华顶级演员阵容,共同演绎了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漂泊不羁的一生。

柳永,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少年时,柳永流连华裳云影。忽一日,收到妻子书信,敦促他谨记当年离乡别井之初衷。他猛醒立志科场进取,再试中榜,却因《鹤冲天》一词冒犯朝廷落第。悲愤之余,柳永自嘲“奉旨填词柳三变”。他尝尽人间冷暖,一次次被命运捉弄。最终,一代宋词大家魂归道山,留下了不朽名作,在民族文学宝库中镌刻了一页传奇篇章。

《柳永》由省文旅厅出品,福建芳华越剧院创排演出。该剧通过《凤栖梧》《鹤冲天》《雨霖铃》《望海潮》《少年游》《八声甘州》等柳永最具代表性作品的词牌,写意地勾画了柳永的一生,充满了人文气息。著名戏剧评论家王评章评价,该剧“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乃至古典文化的品格、品位”。

《柳永》由已故著名剧作家王仁杰编剧创作。据介绍,当年,王仁杰抱病不便提笔书写。无奈之下,他将构思好的剧本一字一字通过手机短信发给他人,再整理发布。用手机写出一部获得田汉戏剧奖的剧本,这在中国戏曲史上也是空前的。《柳永》一剧从开始便极富传奇色彩。

王仁杰创作《柳永》的原意,是希望“唤起观者的诗情,唤起我们的文化记忆”,因此,六场戏用了六首脍炙人口的柳词。舞台上,浸透着中国画“留白”意蕴的舞美设计、雅致的服装造型,甚至是那群柔美忧郁、怀着思怨的歌伎,无不像是从宋画中走出来的一样,让《柳永》一剧处处透着宋朝的古风古韵。加上考究的唱词和越剧优美细腻的唱腔,让现场观众如沐春风、深深陶醉。

该剧导演、国家一级导演徐春兰介绍说,越剧《柳永》没有采取连贯剧情的方式展现,而是选取了柳永生平中的六个片段,每个片段对应一篇柳永的词作,艺术地展现了柳永浪漫、矛盾、传奇相交织的一生。“这部戏的定位是历史文化名人传记剧,我们用真实朴素的笔触,不拔高不虚构,戏中的柳永也不是完人,这样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人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来自温州的林丽玉是芳华“铁粉”,21日一早她和闺蜜赶动车到福州,就为一睹王君安、郑全“双梅花”风采。“《柳永》复排离上次演出已经好多年了,但之前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经过这次复排提升,尤其是徐春兰导演的再度执导,这部经典剧目重新呈现在芳华的舞台,更加尽善尽美。你看,我们手掌都拍红了!”

经典剧目传承尹派非遗精华

21日晚的演出,是越剧《柳永》复排后的首场表演,尤受期待。

距演出开场11小时,来自浙江、天津、湖北、广东等地的戏迷,已纷纷坐上开往福州的动车;距开场7小时,戏迷们精心准备的鲜花等礼物陆续送到芳华剧院;开演前2小时,福建芳华越剧院推出的“芳华里”市集开始营业,众多文创摊位令人目不暇接,一河之隔的福建人民艺术剧院也带来“剧场见”系列文创助阵……

文创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福建芳华越剧院经典剧目文化衫。它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尹派”五大传承剧目为灵感,结合早年芳华戏票样式进行设计,一经亮相,便受到热捧。

晚上7点半,《柳永》终于亮相。当饰演柳永的王君安登场时,剧场爆发雷鸣般的掌声。作为“人民艺术家”尹桂芳先生的嫡传弟子,她在《柳永》中唱腔清越婉柔,一个眼神一个身段都流露大家风范,让全场戏迷看得如痴如醉。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舞台上演绎的是宋朝故事,灯影间流转的是万种风情。许多戏迷表示,坐在剧场里聆尹韵、看君安、品芳华,在享受这场回归传统与古典演出的同时,已完全融入到对伟大词人和那个逝去时代的纪念之中。

除了宋朝风情,细心的观众还在越剧《柳永》中看到了几许“闽韵”——歌伎们展现的“螃蟹手”“简步”——是从泉州梨园戏中借鉴的元素。在第一场《凤栖梧》中,柳永和老家人柳安还出人意料地说了一句福建方言。这份浓浓的“闽韵”,除了为《柳永》增添情致之外,更突出了柳永是一位从武夷山下走出去的福建籍著名词人。

舞台之外,芳华文旅推介员还向远道而来的戏迷推介“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旅游规划。不少戏迷21日、22日连看两场演出,并通过芳华的文旅推介,定下了这几日在闽旅游路线。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尹派”的发源地和责任保护单位,福建芳华越剧院早在1946年建团之初,就因尹桂芳和“尹派”而闻名天下。循着太先生“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的院训,芳华人让越剧之花盛开在祖国东南沿海,更在代代传承中,取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等多项令人瞩目的成绩。

“今年是芳华越剧院入闽65周年,也是芳华越剧院创始人尹桂芳先生诞辰105周年。福建芳华越剧院将陆续复排《何文秀》《玉蜻蜓》等尹派经典剧目,并赴全国各地开展巡演。”福建芳华越剧院院长郑全告诉记者。(本报记者 郭斌 文/图)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华为Mate X5直降1500元!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