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丢弃的沙发,由于垃圾转运站不接收,老王自己动手将其拆成碎片后运走
老王和他每天使用的各种工具
海峡都市报记者 侯希辰/文 肖春道/图
感动理由:每天一大早,67岁的王道生就在福州晋安区象园街道南湖社区忙开了,巡逻、捡垃圾、清“牛皮癣”……只要居民们喊一声“老王”,他总会乐呵呵地出现,搞定一切。
退休7年,老王为社区忙碌了7年,光清理垃圾一年就用坏了40多双手套。虽然他总说,做的都是不值一提的琐碎小事,但社区邻里们却渐渐习惯了生活中有这么一名热心街坊,因为他,社区变美、人心更暖了。老王用最朴实的方式,打开真心这扇门,邻里相亲,守望相助,串起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关系。
早晚的播报 成居民的“闹钟”
“你们要跟他一天,才能知道老王的好。”听社区居民这么说,感动福建采访组向王道生提出跟随采访。憨厚的他点点头说:“那你们可要起早点。”
2015年12月30日早上6点50分,我们到南湖社区时,老王已经做好居委会里的保洁,正拿着扫把清扫外面的街道。天气寒冷,老王的额头却有了汗珠,“我住在附近,每天早上不到6点就过来做卫生。早些做好,不会耽误大家上班。”
忙了一个多小时,老王回家匆匆吃过早饭,穿上志愿者的红马甲又赶回社区。早上7点半,将“小喇叭”往自行车上一放,老王骑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中,提醒居民注意防火防盗、安全出行等等,“早上7点半、下午5点半,每天准时两次,风雨无阻。”
路上不时有居民跟老王打招呼。“我们都把老王的播报当成闹钟了,一听到广播的声音,早上起来上班,晚上开始做饭。”一名居民笑着说。
老王告诉我们,他是福州人,当了一辈子工人,年轻时就闲不住,厂里什么事都做。
退休后,忙惯了的老王很不适应,“看到报纸上一句话,退休后也要有梦想,做些有益的事。”老王说,想来想去,家境不富裕的他,能做的就是给身边的街坊们干一些体力活。于是,他成为一名社区协管员和环保志愿者。
每天做的琐碎事 一点点改变社区
在社区转一圈要四五十分钟,老王骑车时,总会东张西望,看看哪里被贴了小广告。上午8点半,老王拎上水桶和一个自制的海绵刷,返回去清除刚才发现的“牛皮廯”。老王告诉我们,看到有人在贴小广告,他都会上前制止,“当然被人凶过,说我管闲事,我心里不怕,做好事怕什么?”
正说着,老王接到电话,是老街坊打来的,说见到路边有人扔了几张沙发。推着手推车,老王找到被丢弃的沙发,“居民常把不要的家具丢在楼下、路边,垃圾站又不收。别人是花钱请人来处理,我想给社区省点钱,自己来弄。”
老王拿柴刀割开沙发皮,切成小块后,用手推车送到垃圾站,接着一点点将木架砍成木块,存放在专门的隔间里。凑够一车,老王会找人运走,“拿去作为燃料,环保又节约。”
见老王吃力地砍着木头,好几名街坊跑过来帮忙,“老王,岁数大了,不要搞这么辛苦。”老王笑呵呵地摆摆手,连声说不累。几张沙发处理完,老王坐在路边歇歇,脱下手套,揉揉满是伤痕和老茧的双手。
中午回家简单吃了点东西,老王又找出长竹竿,去挑落小区树上、屋檐上的垃圾。下午巡逻播报完,收拾完街边的垃圾,已是晚上6点多。老王快走回家,他要陪身体不好的老伴出去散散步。
居民心中的能人 遇事总喜欢找他
不时有居民找来,路灯坏了,“叫老王”;沟盖塌了,“叫老王”;社保可以办理了吗,“问老王”……“老王”成了居民心中的能人。能做的,老王都会从社区储物间找来各种工具处理,“处理不了的,记下来,回头找社区反映。”居民们说,老王像是社区的“百宝箱”,“有事找他,老王没拒绝过。”
“社区少不了老王。”南湖社区党委书记刘碧琴说,南湖是老社区,有五六千名住户,50多栋房子,其中不少是无物管的小区,老王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台风天,他冲进风雨中,清理堵在路上的倒树。半夜里,陪着社区干部,到居民家做协调工作,“哪怕再晚,喊他一声,二话不说就出门。老王做的事情虽然琐碎,但这么多年坚持下来,却让社区变美、变和谐。”
老王的热心街坊们记在心里,不管走到哪,都有人喊他喝杯水,问他累不累。“忙忙碌碌一天下来,肯定累,但我把这当成锻炼身体。”老王笑着说,几年前,他也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没想到,闲下来就病倒了,再回来做事,没生过病。”
临别时,老王告诉我们,“我感觉生活很快乐,还被评为首届‘最美晋安人’,新一年接着忙,接着为街坊们服务。”
责任编辑:黄小群
-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
美国领事馆旧址 福州烟台山复兴样本2017-05-19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