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 打造宜居生态福州

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给市民出行提供方便。

福州新闻网4月21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孙漫/文 叶义斌/摄)今年1月6日,福州地铁1号线全线试运营,实现福州轨道交通零的突破;眼下,二环五四路口、尤溪洲北桥头互通立交等六大治堵工程正稳扎稳打;本月底,我市首次采用的联合社会资本治理内河七大工程包全面动建……一项项如期兑现或者即将兑现的民生福利,体现了福州建设宜居城市设的决心和成果。

按“建设新福州、当好排头兵”的要求,我市着力围绕精致、人文、生态、特色做足规划文章,着力保护城市古韵,用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的规划,打造宜居福州、生态福州。

重传承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

福州城市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10.1平方公里历史城区范围,是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最核心的空间载体。规划提出,构筑“一城六镇(村)、一江一湖、百河润邑、群翠绕城”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建立“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三个层级保护体系。

以名城规划为指导,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建筑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各个层面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陆续进行,区域内建筑高度、建筑容量被严格限定,让城市历史文貌得以延续。目前,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于山风貌区保护规划、马场街历史建筑群、苍霞历史建筑群、,嵩口历史文化名镇、琴江历史文化名村等保护规划已批复;螺洲历史文化名镇,林浦、阳岐历史文化名村,冶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等保护规划已编制完成;闽安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也已通过专家评审。

眼下,随着地铁1号线的开通试运营,八一七传统中轴线也在重新规划的基础上,顺利完成改造,两侧传统建筑风貌和现代气息相互交融,吸引了更多南来北往的市民,让古城古地焕发新生。

重双修 补足城市短板

近日,福州入选全国第二批“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通过各类民生项目专项规划,加快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

在交通状况改善上,化工路、远洋路、福湾路桥等节点陆续提升,西岭互通铜盘连接线、洪山桥至洪塘大桥拓宽改造工程、环岛路—马尾大桥等一批重大项目在建,跨江、跨铁路和被山体分隔的道路不断延伸,“两环(二环、三环)十射”骨架道路网格局逐步形成。近年来,我市已编制完成城市综合交通规划、重点地段支路街巷整治规划、轨道交通1、2号线沿线站点交通接驳专项规划、中心城区近期道路交通改善方案研究等50余项交通规划。如今,公路、铁路、港口建设满足规划预期,区域可达性不断提升,“环线+放射”的9条轨道线网建设全面提速。

在海绵城市建设上,作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为构建“山、水、城、绿”融合的海绵城市生态格局,我市去年先后编制完成《福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福州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鹤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福州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三江口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按一岛(会展岛片区)、一路(中央大道)、一园(牛港山公园)、一村(林浦村)、一河(凤坂一支河)、一绿地(闽江世纪城周边绿地)及三个建筑小区(潘墩安置房、胪雷安置房、鹤林新城)推进试点。目前,胪雷安置房、会展岛片区海绵提升改造工程、牛港山山地海绵公园样板项目的“海绵”已初显成效。

重疏解 建设滨海新城

2月13日,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项目、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研发楼二期项目、国际双语学校项目、新城医院项目、中国VR中心暨技术教育培训中心项目等5个项目同时动工,32家入驻企业在滨海新城揭牌,标志着福州滨海新城正式拉开建设大幕。

坚持“东进南下”的发展战略,为实现福州由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的跨越发展,我市邀请国际一流设计团队编制了《福州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规划提出,要进一步疏解老城,将福州中心城区拓展至长乐滨海新城,滨海新城作为中心城区的副中心,将成为引领福州发展的新龙头和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新标志。

责任编辑:林航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