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原标题:罗源白塔乡凤坂村综合施策 5户17人均已全部脱贫

罗源白塔乡凤坂村综合施策 5户17人均已全部脱贫

村干部帮助贫困户郑维纯(中)丈量房屋。记者 郑帅 摄

福州新闻网8月1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庄永强 林洪相 任思言)新修的进村道路平坦宽阔,路边苗圃里的苗木迎风生长,村容村貌整洁有序……近日,记者走进罗源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白塔乡凤坂村,感受精准扶贫为村里困难户带来的生活变化。

收入增加了“穷帽”甩掉了

“郑大爷,乡里安排人来量尺寸,这几天抓紧把您的房子修缮加固。”当天上午10时,刚走进贫困户郑维纯家中,凤坂村村委会主任郑大霖就对老人说,同时指挥几名工人房前屋后忙活起来。

郑维纯今年71岁,是村里5户贫困户之一。“我老了,身体也不太好,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见到记者,郑维纯老人有些局促。村干部介绍,郑维纯和48岁的儿子一起生活,儿子身体不好,没有固定工作,一家人的生计基本就靠种3亩地维持。

白塔乡党委书记郑策是郑维纯的挂钩帮扶干部,每隔几天他都要过来转转,了解老郑一家的生产生活,解决他的具体需求。“他家主要是缺少资金,去年扶贫济困春风行动安排给郑维纯3000元资金,用于种植水稻等农业生产。”郑大霖介绍。

为了增加郑家的收入,去年8月,郑策帮郑维纯的儿子在市区一家餐厅找了份帮厨工作,月工资1750元,吃住全包。“儿子表现不错,现在工资涨到了2000元。”老郑高兴地说。

今年1月开始,白塔乡又为郑维纯申请了一份公益性岗位,负责清扫村里部分道路,上半年每个月工资675元,7月份开始有825元,全年下来仅此一项就有9000元收入。

“去年老郑一家收入1.26万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今年收入有望突破3万元。”郑大霖说,郑维纯还参加了公益性苗木种植培训班,有空就去附近的苗圃基地帮工,也能取得一定收入。

医疗减负了日子好过了

在村民黄冬冬家中,女儿陈水香正准备给她喂午饭。黄冬冬今年78岁,2年前中风后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日常照料都由53岁的陈水香负责。

“除了要照顾母亲,我还要照顾弟弟。”陈水香叹了口气。她的弟弟肖小武属于精神二级残疾,精神状态时好时坏,没有固定收入,状态好的时候可以去打零工。村里为肖小武和黄冬冬都办理了低保,每人每月250元。

挂钩帮扶干部、白塔乡政府纪委副书记黄增镇告诉记者,黄冬冬家属于因残致贫,一家三口,有两人需要长期服药,一家最大的开销就是医药费。

为了减轻她家负担,当地根据《福建省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方案》,帮她家办理了基本医疗保险、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等多层次医疗保障。

罗源县政府还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统一购买了健康扶贫保险,符合新农合或医保政策范围内的费用,经过新农合或医保补偿、大病保险补偿、民政医疗救助补偿,扣除1500元免赔额后再按照70%比例进行补偿(封顶20万元),这样算下来黄冬冬一家的报销比例可达90%以上。

为进一步解决黄冬冬家的生活难题,挂钩干部还介绍肖小武到凤坂苗圃基地和装修工地务工,去年收入达6000元。此外,还为其申请了扶贫济困春风行动扶持资金3000元,作为启动资金,种植蔬菜和果树。

“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郑大霖表示,凤坂村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医疗、住房、教育),因户施策,综合施策,打出就业扶持、雨露计划、医疗救助、产业扶持、低保兜底等“组合拳”,让全村5户1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利用村里的苗木基地和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种植业和休闲观光业,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郑大霖说。

责任编辑:杨林宇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镇”了不起丨全球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