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原标题:海峡文化艺术中心茉莉造型预计明年5月“盛放” !

海峡文化艺术中心茉莉造型预计明年5月“盛放”

工人在中央文化大厅进行GRG吊顶采光井施工。记者 叶义斌 摄

福州三江口,一颗小小的茉莉花种子被种下,在悉心“施肥”和“养护”下,已顺利破土而出,渐渐长高长大记者昨日从福州新区集团获悉,目前,海峡文化艺术中心五大场馆主体钢结构已封顶,金属屋面板也基本完成。预计明年5月,这朵精致洁白的茉莉花就将“盛放”,成为福州的又一地标性建筑。

选材处处别具一格

眼下,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处处是繁忙的施工场景。

提及项目亮点,福州新区集团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剑武笑着说,大家熟知的福州市市花茉莉花造型当然是亮点之一。不过,选材方面,更是用尽心思。

潘剑武介绍,工程在外装饰中采用了大量陶棍、陶板等陶瓷元素,其中陶棍使用数量堪称全国之最。记者在现场看到,放置在施工场地外的陶板样品,历经风吹雨打近1年,外表依然洁白如新,抗污自净能力可见一斑。“这样的选材,是考虑到福州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的重要地位。”潘剑武说。

在场馆内,陶瓷装饰还通过造型组合尽显“中国风”。比如,音乐厅的艺术陶砖由8种不同造型烧制而成,颜色为亚光的“纸白色”。今后,各种陶砖组合会呈现宣纸般的褶皱波纹,表面还刻印细细的图案。“就像一幅牡丹花工笔画。”

歌剧院中则是另一番景致。根据功能及声学的严苛要求,设计、施工团队均仔细推敲,室内墙最终敲定为一张连续的表皮形态。“13种形状、150万片独立的陶瓷花瓣会组成一朵朵茉莉花,覆盖上这张近3200平方米的表皮,陶片棱线要直,面不能塌,安装间距都要精确控制在3毫米!”潘剑武说。

项目大量采用的“竹元素”也是亮点之一,记者注意到,每进入一个场馆前,都会有一条宽敞的曲线长廊作为“引渡”。长廊内,大面积使用铝方通敷竹皮墙面,让人尽情感受“大自然的呼吸”。潘剑武说,这是项目设计“主笔”芬兰设计大师佩卡萨米宁的坚持,目的是实现“给普通人提供非凡的体验”。

工艺样样精雕细琢

在海峡艺术文化中心工地内,声学、建设、装修等专业团队强强联合,对“花瓣”精雕细琢,目标直指“海峡奥体中心升级版”。

“作为专业艺术场馆,为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芬兰设计方采用专业的声光模拟分析软件,进行上千次分析模拟与调整,最终形成一个完全无规律的三维曲面。”潘剑武说,这其中有许多扭、转、挠、曲等复杂结构,根本没办法呈现在二维图纸上。所以,设计建模时,项目采用了3D模型。扫描、整理分析、逆向建模、定制加工每走一步,都非常不易。

将模型变成现实,难度最大的要数“精准定位”。潘剑武告诉记者,由于建筑的异形结构,施工中要反复用三维扫描与设计模型比对,以及时纠偏。“比如双曲面外幕墙,从面到线再到点,都要极高精度。”他指着场馆外立面说,作为“骨架”的钢管一根就有几十吨,倾斜角度达60度,自身就存在挠度变形的可能。各衔接点上的驳接爪,误差只允许在2厘米之内。为保证精准,施工时测算建模、扫描定位、安装幕墙、扫描偏差的过程不知反复试验多少次。

有了能抗风雨的“骨架”,“茉莉花”内部装饰也格外讲究。潘剑武说,每块装饰陶砖都严格按电子图纸及3D模型生产,安装时为保证声学效果,陶砖要和基础结构表面严丝合缝,不能有一点空隙。

作为榕城地标建筑之一的“茉莉花”,质量目标直指中国建筑业最高荣誉鲁班奖。

工程满满绿色生态

除了洁白的标签,这朵“茉莉花”还有个醒目的“绿色标志”。它是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按业内最高的绿色三星标准设计,“绿意”随处可见。

利用临江地理优势,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采用闽江江水源热泵系统,自流取水管顶管穿越中洲岛至闽江江心取水,全长约600米。潘剑武说,这是利用闽江水体的水温差进行供冷或供热,让“茉莉花”用上“水空调”,节能环保,一年运行费用比传统空调可节约三分之一的成本。

水质处理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起初除污、除沙、净水功能并不理想,我们还做了不少改进。”潘剑武说,他们赶赴重庆、长沙等地“取经”,对原有系统提升改造。如今,运用旋流除沙、网式过滤等方式,“纯净”的闽江水正待发挥供热供冷的“实力”。

此外,“茉莉花”本身自然通风,还运用了模块式雨水调蓄池等大量节水节能措施,加上雨水花园、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等无处不在的“海绵”元素,让“绿色”花朵更加迷人芬芳。(福州日报记者 孙漫)

责任编辑:陈锦娜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