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核心提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展示文化建设成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在全面推进新福州建设的进程中,福州市通过整合资源、统筹配置、高标准建设,不断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市“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基本形成,满足了群众便捷享受文化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成为群众的精神文化家园。

福州三江口,一朵巨大的“茉莉花”——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将于明年绽放迎客。该中心内部将建成多功能戏剧厅、歌剧院、音乐厅、艺术博物馆、影视中心等,是继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和海峡奥体中心之后,福州又一地标式建筑。

公共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先行。近年来,福州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从城区在建的总投资35亿元的海峡艺术中心,到遍布城乡带动全国风潮的“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点,再到农村质朴温馨的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各类规模不一、特色不同的文化场所遍布榕城大地。全市“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基本形成,成为群众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幸福空间。

政府主导 全民参与共建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标志,政府在当中起着主导和引领作用。

坐落在城市繁华地带,福清市文化馆显得有些“高大上”。这里占地4500平方米,拥有国家文化部“一级文化馆”、中国音协合唱联盟福清合唱培训基地和音乐创作基地、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多个“国字号”头衔。文化馆的旁边,则是同样建成投用不久、气势恢宏的福清市文化艺术中心、体育馆、侨乡博物馆,后者被称为福清市的“两馆一中心”,建设总投资达5.5亿元,是近年来福清市最大的文体建设项目。

“新馆的硬件设施和设备条件好,与过去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不过,活动室还是不够用,因为来的人实在太多了!”福清市文化馆馆长林琛笑着说,“这是甜蜜的烦恼”。

去年10月,连江县凤城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开放。如今,这里同一层10多间活动室连成一片,方便群众在不同项目间“串门”,已成为当地居民日常文化休闲的好去处。

其实,这座文化站的建设背后有着一笔“经济帐”:文化站地处县城最繁华地段,场地是镇政府所拥有的连排店面,“每间店面出租每月至少租金2000元。”但镇里还是把让腾出来,不仅每年少收了几十万的租金,还投入了30多万元装修和添置设备。

在福州,政府主导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舍得投入,力度空前;用好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同样是热情如火,由此形成了多元化的建设投入机制。

潭头镇在长乐当地的经济排名并不靠前,但在文化设施建设上却很豪气:先后自筹300多万元建成镇综合文化站,又投入8000多万元建成15个村级文化中心,筹资3000多万元建成16个村级休闲公园……上述上亿元的建设资金大多来自各村的海外乡亲们的捐赠,他们关心家乡建设,往往一呼百应,捐建的村文化中心通常高大气派,充满西式建筑风格。

窥一斑而知全豹。长乐市通过发动民营企业家、海外华侨、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建立了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市场运作的“三三制”融资模式。

城乡同创 打通“最后一公里”

城乡一体、均等便民,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通过整合资源、统筹配置,福州市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沿海山区差距,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城乡的全面覆盖。

每到周末,台江区文化馆里总是人头攒动,格外热闹。近4000平方米的馆内,录音棚、美术室、音乐室、排练厅、十番音乐传习所等活动室一应俱体。该文化馆为国家一级馆,馆内还建有全市一流的音乐录音室,就连省歌舞团也常来此借用场地。

在鼓楼区,“一老一少一普”公共文化服务站已成为品牌,综合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少儿成长服务站、文化普及服务站,全区69个社区文体活动场所实行错时错峰制,节假日照常开放,成为群众日常娱乐、交流、学习的重要场所。

城里公共文化设施“花团锦簇”,唾手可得,乡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同样万紫千红,各具特色。自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福州市通过保护开发并举、盘活利用资源、省市文化共建、部门团体联手、强化科技融合等方式,全力解决文化设施短板,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其中,如在筹办全国首届青运会以及建成15个大型体育场馆的基础上,面向基层建设150个室外球类场地、700条健身路径及一批运动健身场所;扩大广播电视设施覆盖,使所有行政村都能享受到广播信息服务;连续两年将全市17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2101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提升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以前乡镇的文化站到处搬,甚至连牌子都没有。现在,都有了固定阵地,也配齐了设备和人员。”永泰县科技文体局副局长杨世强对创建工作深有感触。目前,在市县共同努力下,永泰县的基层文化服务正朝向开放、均等、便利的方向快速建设发展。

截至目前,福州市已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68家,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73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2605个,文化广场1000多个,各类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268个,公共体育馆(场)12077个,加上在榕的省级文化服务单位24家,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和文化公园全部实现“零门槛”免费开放,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雨露。

  (小)高标定位 展现榕城特色

不是每座建筑都有灵魂。然而在福州,您随处可见穿越历史与现代的文化建筑(群),坚持高标准规划和建设,积极融入福州文化元素,福州努力为每座文化建筑注入自己的灵魂。

位于马尾区的船政古街,依山面江,亭台楼阁,汇聚了船政历史时期不同风格且错落有致的中外建筑,如今这里已建起“左营·佐赢”海峡两岸(船政)文化创意产业园。福州全面规划建设船政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区,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成为国内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去年,精心打造的船政衙门、船政时空隧道等景点对外开放,引吸国内外无数游客。

“没到三坊七巷,就等于没来过福州。”福州在对三坊七巷保护修复过程中,注重传承与发展街区活态的历史文化精髓,这里已成为全市首个5A国家级旅游景区。

从折射半部中国近代史的三坊七巷、中国近代海军摇篮的船政文化,到举办全国青运会的海峡奥体中心,福州版“悉尼歌剧院”、形如“市花”茉莉花的海峡文化艺术中心,这些特色建筑(群)仿佛化身文化使者,接过历史与现代的文化接力棒,让中外游客感受福州文化的独具魅力。

据了解,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福州市积极建设重点文化设施,提升城市品质档次。其中,面积5.8万平方米的福州市图书馆新馆已经竣工,年内将投入使用;投资35亿的海峡艺术中心已经封顶,明年有望投入使用;海峡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园即将落成;福州画院、九日台音乐厅和多地图书馆、文化馆正在加紧提档升级工作。

此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持续推进,三坊七巷、“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史迹”2个项目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构建大三坊七巷文化旅游区,创建集旅游观光、文化创意、娱乐体验、温泉养生于一体的旅游品牌;启动朱紫坊、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闽安历史文化名村等保护修复项目等,这些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广大群众的公共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保障。

责任编辑:李牧晨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