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原标题:长乐:土豆村里种上绣球菌 变废为宝发展新产业

长乐西埔村:土豆村里种上绣球菌 变废为宝发展新产业

工人将绣球菌装袋。

海峡网5月2日讯 (福州日报记者 余少林 文/摄)长乐区玉田镇西埔村是远近闻名的土豆村,过去,地里出的土豆,大个的好卖、小个的却没人要,村民们没少为此烦恼。去年,为破解这一难题,玉田镇支持返乡能人创业,引进绣球菌种植,将土豆变成绣球菌的原料,既拉长了原产业,又壮大了新产业。

能人回乡盖厂种绣球菌

昨日,记者走进长乐区玉田镇西埔村陈店自然村,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厂房”映入眼帘,虽看似“厂房”,实际上是个大菌房,里头种植着10多亩类似银耳的特殊菌种——绣球菌。正值绣球菌丰收季,工人正忙着采收。

“种植绣球菌初衷之一,是希望能为家乡的发展做一点贡献。”大菌房负责人陈秋俤告诉记者,他多年来在外经商,总想找机会回乡创业。此前,经一名专家推荐,他和几个朋友决定培植绣球菌。“走绣球菌培植产业之路,既可以回报家乡,又可以为现代人提供一种健康食品。”陈秋俤说。

陈秋俤介绍,绣球菌的主要肥料是土豆泥,西埔村和隔壁的西社村、长青村都有土豆之乡的美称,土豆产量大,能满足大规模培植绣球菌的需求,加上西埔村是革命老区,山清水秀,无工业污染,很适合绣球菌栽培。

种植全过程实现智能化

去年5月,在长乐区玉田镇大力推荐和支持下,陈秋俤在西埔村,投入3000多万元,前后经过4个月,在闲置的土地上建起一座大规模现代化的绣球菌菌房,并成立福建咔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陈秋俤介绍,他们引进的是国外新一代绣球菌品种,培植过程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智能化,从土豆的清洗、打碎、搅拌,再到菌房内温度、湿度、空气净化、灯光、消毒等均由电脑自动操控。

“绣球菌新品种周期短,85天至90天即可长成,因需求量大,目前的销路不错。”陈秋俤说。

村民增加创收新路子

西埔村村干部介绍,引进绣球菌后,不仅解决了西埔村及周边村庄的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更好地消化了村民种植的土豆,增加了村民收入。

村民胡华丽目前是菌房的一名工人。她告诉记者,村里原来没有什么特色产业,她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长期赋闲在家。如今,她每月收入3000多元,生活有了保障,也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

与收购商上门专挑大土豆不同,培植绣球菌对所需的土豆原料不挑剔,小个和品相差的土豆均统统“收入囊中”,这也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另外,生物科技公司租用闲置土地产生的租金,也为村民们带来了收益。

陈秋俤表示,他们正在规划80亩的灰树菇,引导村民共同种植。他们为村民提供菌包,并教村民种植技术,等灰树菇长成后再进行回收,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