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近年来,每当台风来临,它便成了福州人心中抵御台风的“网红”;镇海楼与防台风有何渊源?海都记者为你探秘 六百年镇海楼 一段防台风传说 清朝年间的镇海楼(资料图) 六百年镇海楼 一段防台风传说 不管风云如何变幻,镇海楼岿然不动 六百年镇海楼 一段防台风传说挺过“玛莉亚”后,昨晚的镇海楼美如琼台玉宇

海峡网7月12日讯 (海都记者 肖颖 包华 肖春道 文/图) 昨日,台风“玛莉亚”登陆福州,一首俏皮的说唱音乐《镇海楼》也随之走红微信朋友圈。跟前几年一样,每当台风来临,镇海楼几乎都成了福州人的关注焦点。这座被网友亲切称为“小镇镇”的谯楼,断断续续有600多年的历史,它与防台风究竟有何关系?海都记者进行了探秘。

九次被毁 现楼按光绪年古制重建

“玛莉亚”登陆的前夜,镇海楼上的灯再次全部亮起。不少福州人说,“心里莫名多了一份安定。”

据了解,现在的镇海楼于2006年11月18日开工重建,2008年4月28日竣工,历时两年多。重建后的镇海楼楼体由基座层、台基层及二层楼阁组成,总高为32.56米,其中,台基高10.26米,楼高22.3米。基座层内设地下宫,台基层、楼阁一层作为展厅,二层作为观景休闲厅。

据史料记载,从明洪武四年建成到1970年最后一次拆毁,约600年的时间里,这座楼大修建九次、毁了九次,三次遭雷击、两次失火、一次被大风吹倒、两次原因不明倒塌,可谓饱经风雨。直至2005年“龙王”台风后,重建镇海楼又被提上了日程。

曾参与镇海楼重建工作、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队的高建斌告诉海都记者,2006年,镇海楼筹备重建,考古队先期在镇海楼遗址做了勘探工作,目的是想要找出镇海楼的台基尺寸,最后,是按照光绪年间的古制来重建的,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加高。

建楼之初其实是“样楼”

镇海楼与“防台风”究竟有何关系?

高建斌告诉海都记者,明朝初年,朱元璋派女婿王恭主持重建福州府城时,在屏山之巅修的楼,叫样楼,其功用是作为福州各城门门楼的样本,当时,没有任何“镇海”的考虑。不过,“镇海楼”这一称呼自古就有,但具体从哪个年代流传至今却不可考。

据史料记载,王恭修建福州的七座城门时,把这座谯楼作为样楼,相当于现在的“样板房”,而屏山也被称为“样楼山”。建样楼时,王恭还参考了福州威武军门(唐元和十年建的鼓楼)以及当时比较先进的一批门楼,借鉴了各地城楼的优点。随后,福州东西南北的井楼门、水部门等7座门楼便依照样楼修筑完成。

不过,随后“样楼”的作用渐渐淡化,逐渐成为文人名流的一处登高景致。

对该楼“镇海”的传说,有学者认为或源于清代谢章铤的《重建镇海楼记》,“且夫楼以镇海名,意在楼,实在海。嗟呼,海风叫啸,海水飞扬,登斯楼也,其忍负中流砥柱之心哉。”

据史料记载,以前,驶来福州的船只,开至鼓山脚下时,可以看见镇海楼,因此镇海楼成为进出闽江口航船的重要标志,每当潮水上涨,大船进出闽江口均以镇海楼为“准望”,即航行标志物。

传播学专家:寄托避灾的美好愿望

文史专家、福建师大传播学院教授林焱告诉海都记者,他家三代住在屏山脚下的三角井,对镇海楼有着深厚的感情。

“记忆中,我小时候福州并未有过大的灾难,我们常跑到镇海楼附近玩。”林焱教授说,清末时,镇海楼比较破落,民国时期曾有修缮,设“林森纪念堂”,新中国成立后,镇海楼再次修缮,规模比现在略小。

“大约是在1969年或1970年的时候,因为战备需要,镇海楼被拆毁,拆镇海楼时,频频发生人员伤亡的事故。因古建筑屋顶斜度与民房不同,当时的施工队并不了解,导致工人摔下。”林焱说,这些往事附近的居民都知道。

2008年,镇海楼又重新伫立于屏山之上,此后几个来势汹汹的台风,本来直扑福州,后又拐道或是折返。“正是一些巧合,网友们对镇海楼这一神奇的‘功能’津津乐道,其实这也是寄托了一种避灾的美好愿望。”林焱教授认为,在防台风时,福州人对镇海楼的这种情感,其实是对居住环境的一种热爱,对镇海楼历史文化的认可和信任,以及依赖大自然的社会心理。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