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原标题:“排爆手的机会,永远只有一次”

田彬:“排爆手的机会,永远只有一次”

每次训练结束,田彬(左)都会满头大汗。

海峡网7月13日讯 (福州晚报记者 程明 陈丹/文 陈暖/摄)

人物名片:田彬,中共党员,1978 年10 月出生,现任福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一大队四中队(排爆中队)中队长,曾获个人嘉奖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5次,获评优秀公务员7次。

“嘀嗒、嘀嗒、嘀嗒……”爆炸计时器开始倒计时,眼前有红蓝两根导线,到底该剪哪一根?

“也许哪一根都不剪!导线是什么颜色,计时器是否停止,都不是排爆的关键。”日前,排爆手田彬告诉记者,相比电视剧里的情节,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每一次行动都可以说是‘火山口上过日子,阎王殿前干工作’,我们一定要胆大心细,不允许有错误。”

穿35公斤排爆服 夹绿豆练专注力

40岁的田彬,晒得黝黑,笑起来露着酒窝,显得乐观豁达。

他来自安徽阜阳,在部队的时候,是负责地雷爆破的工兵。2007年退伍后,他被特招加入福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一大队排爆中队,成了数一数二的排爆手。

排爆工作极不简单。单说35公斤的排爆服,穿上后就像背着一个成年人,许多人第一次穿的时候会瞬间感到窒息。田彬不仅要穿上它,还要完成蹲趴动作,进行剪断爆炸物导线、摧毁爆炸装置等训练,往往一穿就是大半个小时。

“排爆服虽然厚重,但是很重要,因为它经得起一定当量爆炸物的杀伤力。”田彬说,为了适应穿着排爆服自如地工作,他的日常体能训练强度很大,还要锻炼在极端压力下的专注力和耐力。为此,他常常穿着排爆服,练习“绿豆搬家”,就是把几百颗绿豆从一个碗夹到另一个碗,误差不能超过两颗。

田彬:“排爆手的机会,永远只有一次”

田彬冒着酷暑,穿着35公斤排爆服教队员排爆。

时常购买定时器 拆卸研究其结构

“当一名排爆手,不仅体力要好,还要掌握所有与爆炸有关的理论知识。”田彬介绍,排爆手要学习电子、电工、物理、化学、电磁学、机械学等知识,而且要熟悉各种爆炸装置的起爆原理。平时,队员们常去大利嘉城和天丰电子城,购买各种定时器和遥控器,拆开来研究它们的结构。

田彬说,他的脑子里装满了各种爆炸装置的数据,因此可以根据装置的外形,大致判断起爆方式。如今,队里有了许多器材,能够代替人工先去探测,准确地判断爆炸装置的内部构造、起爆方式。这样一来,排爆手就能选择最佳的排爆方法。

虽然排爆讲究协作 但能上一个不上俩

作为主排爆手,田彬承担过不少排爆任务。

2016年,福州一名男子用烟火药制作爆炸装置,劫持小车上两名人质。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其中一个装置被引燃,该男子被烧伤,而且吓跑了。人质报警,称车上还有爆炸装置。接到任务后,排爆队出动,主排爆手就是田彬。

“到了现场,发现爆炸装置还在车上的包里,这是最让人害怕的,因为很多事情不可知。”田彬说,当时犯罪嫌疑人已逃离,警方无法了解那个爆炸装置被触发的原因,所以不敢轻易行动。“我们使用排爆机器人,进行先期处置,但未能处置成功,我就穿上排爆服进行第二轮排爆。”他后来才知道包里遗留着3个极不稳定的爆炸装置,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记者了解到,所有的现场排爆工作,都要由主排爆手田彬首先承担。“我们业内有句话,叫做‘谁官大谁上’。”田彬解释说,排爆讲究团队协作,但是能够一个人上的时候,绝不会上两个人,“万一爆炸了,可以减少牺牲。”

“排爆手的机会,永远只有一次,容不得失败。”田彬淡定地说。

和家人不谈“危险” 一心成为“逆行者”

田彬的儿子今年8岁,正上小学,他并不知道爸爸工作的危险性,只是觉得特别自豪,常和同学说“我爸爸拆炸弹很厉害”。

其实,田彬的家人都不太清楚他工作的具体内容,因为他从来不和家人聊这些,“说了反而麻烦,他们会担心我。”

“我的工作不单单是排爆,更多的是搜爆,把危险的种子消灭在萌芽状态。”田彬说,去年他们出警几次,发现都是有人报假警,但是每一次出警,他们都会全力以赴。

田彬成为排爆手已有十几年,也带出了几个“徒弟”,如今他更坚定地表示要留下来。他和队员们每天都认真训练,未雨绸缪,迎着危险成为“逆行者”。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