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海峡网7月18日讯 (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今年6月,闽清池园村驻村干部张志龙的3年任期满了。在离别之前,村里的群众争相赶来为他送行,握手、拥抱、送锦旗……眼角的热泪诉说着对这位“为民办实事”好干部的深深不舍。

闽清池园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志龙扶贫侧记:从“富口袋”到“富脑袋”

池园村村民含着泪送别张志龙(图左二)

驻村伊始 边探索工作机制边抓党建队伍

池园村位于福州市闽清县池园镇,全村共有798户,总人口3039人,全村国土面积4.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47亩。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每年村财收入仅2.8万元。2015年6月,时任福州市政府办公厅政法处副处长的张志龙被派驻到此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由于长期工作在机关,第一次来到池园村的张志龙看着这个贫穷落后的村貌,感受到自己的肩上沉甸甸的。

为了探索一套“党建·人才·资本·项目”四要素深度融合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张志龙付出了很多努力,他首先抓起党员队伍和党建宣传阵地。“我在基层面对老百姓,跟以前在机关是完全不一样的。老百姓看我们的党好不好,首先是看身边的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好不好。”,这句话张志龙常常挂在嘴边。他一边着力改善党员活动中心基础设施,让党员真正拥有良好的交流活动场所;一边创新了“三会一课”的开展模式,定期邀请市、县有关领导和专家来村进行调研、座谈,强化党员的学习教育,增强了村里党员们的党性和责任意识。除此之外,张志龙还制定了村务议事流程并严格执行,确保党员参与村务的权利,设立了村务村情党员定期通报制度,并加强对困难党员的慰问帮扶,提升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将“驻村”转化为“助村” 大力建设民生工程

“要让老百姓认可你,认可我们党的好,光靠嘴巴说是不行的,一定要有实际行动让老百姓亲身感受到我们是真心为他们办事的。”张志龙为避免使党建成为空谈,开始尝试以项目为抓手,真正为村民协调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建设一批民生工程。

进入池园村时先映入眼帘的那条芝南路让张志龙印象十分深刻,全村就这么一条通往外界的小路,一辆大卡车进村都会将整条路堵住,这还谈何发展?经过认真摸底与民意收集,确认了这就是一直困扰着池园村村民们多年的最大心病,也是村里最亟需解决的交通瓶颈问题,他行动了起来。经过张志龙多次走访省市县咨询专家、请示领导,终于在2016年,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一座将连通池园村至宝新村的新通道、连接芝溪两岸的大桥被纳入了“X120坂金线宝新至池园段改建工程项目”,同时还将该项目列入“闽清县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的一期建设项目和“2017年闽清县为民办实事项目”,据了解该项目改建路线长度3.11公里,总造价达5110.22万元,目前已开始动工,预计2018年年底全面建成。

解决了交通瓶颈,张志龙又把目光对准了住房问题。为了解决高山村、地质灾害户和周边区域缺房户的住房紧缺问题,他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建设了占地47.6亩的里洋造福工程项目。2016年5月,在张志龙和村两委干部们的认真监督把关下,里洋造福工程项目全面竣工,共安置本镇高山村村民、地灾户、危房户、住房紧缺户108户,538人。光让村民住进去还不够,村党支部按照搬迁户“搬得下、住得进、能发展”的原则,还积极为他们的生产出路问题出谋划策,并帮助解决了小孩的上学问题。

闽清池园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志龙扶贫侧记:从“富口袋”到“富脑袋”

池园村内的一片陈年垃圾场刚清理完时还是满目疮痍

闽清池园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志龙扶贫侧记:从“富口袋”到“富脑袋”

经过半年的修建,陈年垃圾场变为拥有一公里河边步栈道的带状溪滨生态休闲公园

除了交通、住房,在环保和教育方面张志龙也没遗漏。在他和干部们的努力下,只用了半年时间,池园村内的一大片陈年垃圾场就转变成了拥有一公里河边步栈道的带状溪滨生态休闲公园和停车场。同时,一座8000余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的村中心幼儿园也顺利完成征地,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经初步统计,池园村2015年6月至今共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个,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1个,发展社会事业项目1个。这一个个项目的启动,解决了池园村村民们普遍最关心、反应最强烈的问题和困难,让他们对党组织,对张志龙愈加信任和感激。“我们村来了位好书记”,村民们提起张志龙都忍不禁伸出大拇指。

“输血”不忘“造血” 发展集体经济精准扶贫

2015年6月至今,池园村积极向上争取交通、农业、水利、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争取专项资金、奖补资金共计5970余万元。在申请上级“输血”的同时,张志龙还不忘完善自身的“造血”功能。池园村每年的村财收入仅为2.8万元,其主要来源于旧厂房的租金。为了更好地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张志龙认真研究省、市、县扶持发展薄弱村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经过认真调研、多方论证,村两委最终决定通过投入光伏发电项目发展集体经济。

闽清池园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志龙扶贫侧记:从“富口袋”到“富脑袋”

池园中心小学屋顶上的光伏发电基地

据了解,该项目的第一阶段试验阶段早已完成,即投入3万余元在村部顶棚安装小型发电系统,目前年收入在3600元左右。第二阶段即实施阶段,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0万元在池园中心小学屋顶上建设较大面积的光伏发电基地。该项目也于2017年6月5日并电上网,项目签约20年。该项目的实施使每年村财收入增加了5.5万元,总和达到了8万元左右。张志龙告诉记者,目前该笔资金已经划为池园村精准扶贫的兜底基金,用来帮扶该村困难户。

超强台风来袭 难忘的“生命保卫战”

2016年7月,超强台风“尼伯特”来袭,闽清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张志龙至今还清晰地记得,7月9日被暴雨惊醒的那个凌晨,雨水好像从哪个地方一下子汇集到池园的上空,不停地往下倾泻,局部地区降雨量高达100毫米。他马上意识到这场大雨对处于山区的池园来说,将意味着一场大的灾害。来不及多想,张志龙立即穿上衣服,冒雨跑到村部,和其他冒雨而来的村两委一起兵分三路,分头奔向各个自然村,一家一户挨个帮助农户转移。印象最深的是在村民吴昌玉家,就在他们多次劝阻终于让其撤离后不到两小时,那栋农舍就“轰”的一声倒塌在狂风骤雨中。

经过连夜奋战,虽然有8户群众受灾、100多亩农田受灾、11户房屋受损,但芝溪两侧低洼地段的39户105人都已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并得到妥善安置。没有一个村民在狂风骤雨中受到人身损害,这是张志龙最引以为豪的,也是村干部和群众一起努力的结果。

台风过后,虽然村民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但是又一道“性命攸关”的大难题摆在了张志龙面前,那就是池园村千亩农田的“母亲渠”——大山圳灌渠受灾塌方了700余米!险情十分危急,灌渠出现多处缺口。如果不及时抢修清淤,农户即将收成的水稻将会枯水而旱死,一年的辛苦将颗粒无收。由于许多渠段都穿行于砂石松软易滑坡的陡峭山腰中,挖掘机和渣土车等重型机械无法上山作业,张志龙和两村委最终决定组建突击抢修队,用锄头、铁锹等工具人力爬山进行抢修。七月盛夏,气温极高,暑湿难耐。抢修工作从7月9日持续到11日,在灌渠上奋战的三个日夜,张志龙始终坚持在第一线,一刻没有松懈。7月12日清晨,灌渠的险情基本排除了,已经三个晚上没有合眼的党员群众们,满是疲惫的脸上露出了三天来的第一个笑容,这次重大考验也将张志龙和村民的心牢牢系在了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如今的池园村比起三年前,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社会风气都有了较大的改观,村党支部在普通党员和村民中的威信不断提升,大家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党员村民们心里清楚,这些变化与张志龙的付出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很多老村民、老干部都对张志龙赞誉有加,夸其是他们见过的最好党支部书记,对此张志龙是这么说的,“老百姓的赞誉是真的夸大了,我其实就是尽了一个党支部书记应尽的职责,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作为一个年轻人跑跑腿、写写报告材料、沟通协调下,但老百姓是朴实的,只要你真心为他们好,他们就会感受到,就会很感激。”真抓实干得民心,这就是张志龙用三年时间在池园村得到的最大收获,他相信拥有了良好基础的池园村明天会越来越美好,村民们在“富口袋”到“富脑袋”这条道路上会越走越宽敞。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严复诞辰171周年:思想之光,照亮岁月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