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世界读书日,读者排队打印“特殊纪念日缩微报”。
海峡网11月19日讯 (福州晚报首席记者 顾伟)每年世界读书日,福建省图书馆都会开展与读者的互动活动,近三年利用图书馆缩微数字资源开展的“记忆,珍藏一份美好”活动越来越火。今年世界读书日,读者在省图排成长队,让工作人员打印一张A4纸大小、自己或亲友特殊纪念日的《福建日报》或《福州晚报》其中一页,打印完袋装或装框制成专属“特殊纪念日缩微报”,成为一种珍贵的礼物。
人们常说,纸寿千年。实际上,能够经受千年风雨留存至今的纸质文献,少之又少。即使是距今百年左右的民国文献,也已脆弱不堪。如何解决纸质文献的老化,保证这些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载体得以永存,是全世界图书馆共同面临的难题。
缩微技术最早起源于1838年的英国,起初是为了保存记录而研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发挥了情报收集和传送的重要作用。它采用专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把原始信息原封不动地以缩小影像的形式摄影记录在感光材料(通常是胶片)上,经加工制作成缩微品保存、传播和使用。
发展至今,缩微技术已是一种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综合性强且技术成熟的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它是目前解决纸质文献影像化后长期保存的一种有效、经济的方法,专家认为聚酯片基胶片保存期可超过500年。1985年我国成立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从此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系统展开大规模的文献缩微抢救工作。1986年福建省图书馆成为全国图书馆缩微复制中心的资料馆。
这些老报纸都做了缩微处理。
福建省图书馆文献缩微部负责人巫晓萍介绍,该部1995年成立,集缩微品拍摄、数字化扫描、阅读还原服务于一体,主要职责是抢救、保护全省古旧文献,特别是馆藏珍贵文献,向读者提供缩微文献的查阅、还原服务。缩微部所藏资料主要包括古籍善本、地方志、民国图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福建省主要报刊等缩微文献,以及《闽报》《江声报》《福建民报》《福建时报》《民声报》《福建民国日报》《福建日报》《福州晚报》等缩微数字文献。这一馆藏特色决定了缩微部的读者以学术研究型为主。至今年8月,缩微部收藏有4962种古籍、1422种民国图书、224种报纸和411种期刊的缩微文献。
缩微文献的存在为读者撰写文章、发表论文提供了不少参考资料。读者薛宗耀在《福州晚报》“闽海神州”上发表的50多篇介绍老福州的文章,读者吴必銮在《福州晚报》上刊发的一系列与闽清有关的文章,都借鉴过省图缩微文献。近些年,央视《走遍中国》、省电视台《发现档案》、市电视台《攀讲》等电视栏目编导,都曾走进省图,在缩微文献中寻找线索。
省图文献缩微部最近协助福州市集邮协会,利用馆藏缩微资源,同步整理生成二次文献《福建省图书馆民国时期邮史汇编》,计划明年年初由厦门鹭江出版社出版发行。
责任编辑:黄仙妹
- 世界读书日 | 读书日里品书香2018-04-24
- 世界读书日的正确打开方式2018-04-24
- 习近平的“书柜”2018-04-23
- 世界读书日|春日里读“世界最美的书”2018-04-23
- 世界读书日 校园“跳蚤书市”让书“流动”起来2018-04-22
- 福州晋安区举办世界读书日主场活动2018-04-20
- 福州:“世界读书日”众多公益活动等你来2018-04-12
-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
爱情最美好的样子!丈夫不幸高位截瘫妻子18年2019-03-30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省委社会工作会议召开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