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原标题:连江欲向海“淘金”2万亿元

连江欲向海“淘金”2万亿元

近日,拥有海域使用权证的连江大建村渔民获得增额贷款。(资料图)

海峡网3月9日讯 (福州晚报记者 郑瑞洋)连江县最“贵”的生态资源是什么?答案一定是海——海域面积3112平方公里,是陆地的2.7倍,水产品总量全国第二、全省第一。这样一片海,满打满算,价值2万亿元。

这是怎么算出来的?原来,去年,连江被省里确定为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闯出了一条“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连江模式”。根据这种模式,海洋生态资源也可“明码标价”。

一张表,摸清“家底”

连江拥有海域3112平方公里。通过自然资源资产信息管理平台,连江县评估出海洋水域资源的实物量价值为473亿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约2万亿元。这是如何算出来的呢?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区别于看得见的实物量价值,指的是背后的生态服务价值。以森林资源为例,实物量价值在于林地、木材,生态服务价值在于气候调节、涵养水源等方面。”连江县发改局副局长张晟说,为了摸清资源“家底”,连江引入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包括陆域自然资源和海洋水域资源,后者包括自然岸线资源、沙滩资源、海岛资源、海洋水域资源等内容。”张晟进一步解释说,依托这张表建立起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平台,形成资源“超市”,资源“产品”一目了然:负债表内的存量表与质量表反映自然资源存量和质量;价值表是对自然资源价值的量化;流向表展现自然资源的流向;负债表旨在评估自然资源的损耗。以此评估,2016年连江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约为2万亿元。

一本证,资源变资产

摸清“家底”是第一步,资源变资产是第二步。

今年2月27日,连江黄岐大建村的张本忠领到了期待已久的水域滩涂养殖证。他也是全省第一个领证的鲍鱼养殖户。

这本证不一般:它是养殖户的“身份证”,结束了无证养殖的历史;它是鲍鱼的“身份证”,消费者可查询生产信息;它是惠农资金的凭证,养殖户可获得更多贷款。尤为重要的是,它是海域使用权的凭证。

当地鲍鱼养殖户石财喜说。今年连江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大建村50多位获得海域使用权证的渔民,追加再贷款授信1000万元。连江渔民第一次享受到海域资源变资产的益处。

一次试验,多方共赢

资源变资产是第二步,资产变资本是第三步。

在大建村黄湾屿,这里正在进行一场试验——人工海藻场项目。项目涉及海域面积5125亩,计划将人工鱼礁沉入海底,形成立体生态养殖,避免白色污染。

在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未开展前,这块海域估价只有3000元/亩,如今每亩海域估价约7000元,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连江支行根据研究成果进行评估确认。这意味着,海域可以明码标价,还升值了。

“海域价值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向金融机构申请抵押贷款额度的主要依据。这意味着,海域使用权相当于房子,准许抵押。”张晟介绍说,这也打破了此前必须与固定资产捆绑抵押的历史。

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拟先期提供给人工海藻场项目企业6年期授信贷款1100万元,用于项目一期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周边1000多户渔民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参与这个项目。其他企业有意向在此海域开展休闲垂钓等渔业活动。

从一张表到一本证,再到一次试验,连江闯出了一条“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的“连江模式”,使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探索将碧海银滩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实现多方共赢——渔民增收、旅游创收以及产业升级等。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