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原标题:大学生夫妻返乡当起农场主 周边乡亲跟着受益

大学生夫妻返乡当起农场主 周边乡亲跟着受益

在大山中养鸡的王星斌和鄢玲丹。

海峡网3月18日讯 (福州日报记者 欧阳进权 文/摄 通讯员 方玲燕)“我们回来已满2年,2年前我们来到这片山林,开始了只有‘鸡知道’的艰辛创业。”近日,在永泰县嵩口镇村洋村碧坑自然村,鄢玲丹告诉记者,两年前她和丈夫瞒着大部分亲友返乡创业。如今,她和丈夫王星斌创办的王鄢农场养了近千只蛋鸡,带动村民致富,今年他们计划扩大养殖规模至2000只。

放弃城市生活返乡养鸡

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王星斌是一名“90后”,2015年7月回到福州工作,成为一名电气设计员。他的高中同学鄢玲丹,同一年从闽江学院历史学(师范类)专业毕业,成为高新区一所小学的老师。2017年1月,他们结束6年爱情长跑组建家庭。

但城里的生活,让他们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婚后,王星斌决定回家养鸡创业。他说出这个想法时,不少人劝他去上班,只有鄢玲丹支持他。他们双双辞去工作,回到鄢玲丹老家村洋村碧坑自然村创办王鄢农场养鸡。

鄢玲丹对2017年3月10日记忆深刻,那一天,她和王星斌背上行李悄悄回到老家。

村洋村位于永泰县西南部,距永泰城关57公里,从福州城区前往需要1个半小时,村民大多外出经商或务工。记者走进碧坑自然村发现,手机信号时断时续。

“这里信号较弱,我们经常到2楼才能用手机上网。”鄢玲丹说,他们回到村里租下近百亩林地,她的亲戚并不支持。王星斌的老家在永泰县长庆镇,距离村洋村一个小时车程,但他们很少有时间回去。

小鸡成老鹰猎物创业初受挫

鄢玲丹说,刚回乡时,周边野草疯长,老屋破漏不堪,黄泥墙壁脱落。有人感叹地说:“这孩子,离乡十年,努力走出大山,现在又回来了……”

他们很快收拾出了已经10年没有生活过的房子。因为资金有限,为了节约成本,环境整理、搬运杂物、搭建鸡舍、防疫清扫……只要是自己能完成的,他们都亲力亲为,每天忙个不停。

王星斌成了王鄢农场的“鸡爸爸”,周边村民叫他“王小鸡”,“鸡妈妈”鄢玲丹被称为“鄢小鸡”,两口子在深山中开始养鸡宝宝。

王星斌说:“我们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养出生态蛋鸡。”但是,现实的打击从开始养鸡的那天起,便考验着他们。

虽然走访了不少养殖户,看过书籍,也请教过专家,他们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起初是育苗出现岔子,由于未建塑料大棚为鸡苗挡风保温,一批雏鸡刚出壳就夭折了;小小的传染性鼻炎发生后,未及时隔离,500多只小鸡死去;放养到竹林里时,小鸡缺乏保护,养鸡场成了老鹰、野猫的狩猎场……

尽管挫折不断,但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农场走上正轨乡邻跟着受益

“以前养的鸡品种杂,放眼望去五颜六色,现在全是黑色的,只养五黑鸡和本地品种毛裤鸡。”王星斌说,这是从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品种杂容易生病,另外不同大小的鸡不能放在一起养。此外,蛋鸡一般不宜超过2岁,最佳产蛋阶段是150天至400天,也就是说养一年多后,母鸡就要卖掉。

养鸡过程中,他们发现了更多养鸡秘诀:通过吹哨子或敲桶发出信号,让鸡宝宝主动来用餐;从小给它们听音乐,音量从小逐渐调到大,以培养它们的胆量,提高生存能力。

他们还发现给鸡吃地瓜效果好,地瓜里的淀粉让鸡长得快,通过探索,他们将鸡蛋快递破损率降至零。

2018年,农场的鸡蛋供不应求,今年他们计划扩大养殖规模。

从王鄢农场采购鸡蛋的消费者,有时想买地瓜粉、土鸭等,于是农场向周边农户下订单,带动村民致富。除了出租闲置林地,村民也从出售农产品中受益。村民张孟春家养了几十只鸭子,家里的李干也通过农场对外销售。

“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当下,农村需要注入更多活力和新理念,年轻人的到来作用不小。”嵩口镇宣传委员吴善荣表示,经过多年打造,如今古镇复兴“嵩口模式”成为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关注的案例。王星斌、鄢玲丹等一批年轻人的到来,用实践激发了更多人重新发现古镇的美,小镇复兴还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