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修旧还旧留住文脉 福建连江修缮保护老城区古建筑
福建连江,温麻古邑,西晋设县,至今已1700多年。历史长河为连江老城区留存了不少古建筑,如何在城市建设进程中留住文脉,是连江县干部群众关心的话题。
2018年以来,连江县决定围绕中心城内发现的82座古建筑,建设温麻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分为上林街、天王前街、王步街、魁龙坊“三街一坊”,街区总面积276亩,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
魁龙坊陈家大厝(原中山路13号)恢复旧貌,周边古建筑也在修缮施工中。 余杉芳摄
2018年4月,修缮前的陈家大厝。 余杉芳摄
修旧还旧 建设温麻古街
在“三街一坊”中的魁龙坊,路边一侧是修缮施工工地,堆放着泥水木料,不断有头戴黄色安全帽的工人进出周边的古建筑,另一侧则是一度被称为“中山路13号”的古建筑。
这座一年前还被砖混结构现代楼房裹挟、面目全非的古建筑,历经3个月修缮,已经俨然新生,找回了原来的名字:“陈家大厝”。历经百年风雨,陈家大厝在连江县中心城区被保留了下来。
据考证,陈家大厝始建于清中晚期,最早由当地陈氏商人所建,家道中落后,部分被连江书香门第游氏家族购买并不断修缮。古厝现存三进院落,面宽17.8米,进深64.5米,院落占地1150平方米,呈现“双厅双廊、黛墙红瓦、重檐硬山”的地方特色,厝内还保留了许多外来元素,如西洋钟表的木雕、斗拱上木狮造型构件、欧式雕刻等。其中,两扇大门尤为特别:门上有斗底砖,用于防火;砖上有铜扣,寓意“添丁”。
陈家大厝是魁龙坊历史的见证者之一。魁龙坊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是连江历史文脉的起源之地,承载着连江厚重的历史记忆。
2018年4月,陈家大厝修缮前。 余杉芳摄
修缮后的陈家大厝。 余杉芳摄
拆易修难。古建筑修旧,如何还旧?
“一座一议,以建筑实景保护留存。按照相应年代古建筑营造法式和地方营造技法进行修缮设计。”在陈家大厝内,连江县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魏步云指着屋檐下雕刻对记者说,“并采用手工拆违,恢复风貌。”
魏步云解释道,古建筑中存在许多后期搭盖的民房,由于楼房紧挨古厝,无法使用机械拆除,只能用手工拆除的方式。此前,陈家大厝二进后庭里就有一座五层楼民房,施工队耗时近1个月才将民房“请”了出去。
为保护古建筑,连江县付出诸多努力。
2018年初,连江启动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玉荷西路两侧片区项目。同年4月,连江县委、县政府转换思路,放弃了玉荷西路两侧片区原先的安置方案,转向保护老城古建筑,打造温麻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同月,连江县就委托福州市规划院开展古建筑普查,并在此后邀请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进一步甄别。
最终发现,连江老城范围内尚存82座古建筑、1座文物建筑。
为保障修缮顺利进行,2018年8月2日,连江县委成立连江县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周应忠任组长,县长郑立敏任第一副组长,副县长陈钦任副组长并负责街区建设全面工作。
2018年4月,修缮前的中山路25号。据介绍,当时这座古建筑已经明显倾斜。 余杉芳摄
正在修缮中的的中山路25号。经当地考证,这座古厝为明代名臣游琏故居。 余杉芳摄
同时,连江县以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州市规划院为技术支撑,聘请知名古建筑专家为技术顾问,通过专家审议、古建筑爱好者座谈、街区原住民访谈、文史资料收集整理等方式,不断优化规划编制方案。
2018年10月,项目正式动工。首选门前有开阔施工场地、方便施工物料堆放和加工的中山路13号进行修缮。
“修旧还旧、原样恢复、应保必保、可保尽保。”连江县副县长陈钦对记者说,“原‘棚改’范围内的27座古建筑都将进行修缮、保护。魁龙坊周边也将规划协调区,区内不得建设高于20米的同古建筑不协调的现代建筑。”
留住文脉 打造城市精神
重金建设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保护古建筑,对社会有何益处?
2019年1月29日,陈家大厝作为首个修缮完毕的古建筑,在小年夜的迎新春活动中正式对外开放,活动时间延续到2月18日,约有超过10万名群众进入古厝参观。而在修缮前,即便土生土长的“老连江”也未必知道陈家大厝,更别提其中家族兴衰的历史故事了。
中山路25号内工人在测量柱头墩接长度。 余杉芳摄
“乡愁无疑是最直接的答案。”魏步云指着一面墙上几排写着“优”字的花型小贴纸说。
据魏步云介绍,陈家大厝对外开放后,一位刚上初中的小朋友在古厝内一面土墙上找到了儿时的记忆。“这是我贴上去的!”小朋友很兴奋,他打娘胎到小学,在古厝内隔出的一间小屋内度过了幼年时光。
还有一位中年妇女也在古厝三进的一间屋子里找到了年轻时的记忆,“就在这里,我生下了我的5个孩子。”
“从精神意义上来说,祖屋古厝是乡愁的承载,是我们寻根问祖的根基所在。”魏步云说,“从学术意义上来说,保护好古建筑,为我们研究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空间布局、建设方式、建筑材料选择差异,建筑格局和生活方式的演变关系打下基础。”
显然,一座陈家大厝起到了“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的效果。建设温麻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取代简单的“棚改”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社会效益。
魁龙坊鸟瞰效果图。 连江县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办公室供图
魏步云表示,过去在决策时侧重经济效益层面,对社会效益、文化效益考虑不足。如今,站在更高的经济基础之上,“建设历史文化街区,更加注重项目带来的社会效益。”
陈钦也坦诚,在此前的“棚改”项目中,县里的出发点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城市环境,但项目推进中认识不到位,没有细致普查“棚改”区域中的古代民居建筑,险些铸成大错。
如今,1座古建筑已经修缮完毕,“三街一坊”82座古建筑都将获得修缮保护,新发现的文物建筑则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县文物局负责保护。同时,今年10月份,配套的安置小区也将开工建设。
这令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古建筑保护志愿者薛纪天感到欣慰,“我们的努力有了比较好的结果。”
历史古建筑如何与现代城市和谐共处、相得益彰?在一场场城市改造中,如何保存下来、为历史保留下民族的记忆?
薛纪天表示,历史古建筑与现代城市和谐共处的方式有很多,连江现在就修得不错。旧城改造,不一定非要大拆大建,可以建设同老建筑风貌协调的低矮建筑。“所谓改造,其实更应该落在‘改造’上,而非一味地拆除。”
连江县“三街一坊”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图。 连江县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办公室供图
据魏步云透露,目前“三街一坊”还处在对古建筑逐栋修缮的阶段,将根据每栋古建筑自身情况制定修缮方案,由于老旧损毁情况不一、修缮难度大,预计将于2020年春节前基本完成魁龙坊16座古建筑单体修缮工作。
此外,“三街一坊”运营方案还在制定中。陈钦认为,一套成熟的运营方案,能让“三街一坊”受到群众欢迎,是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成功的关键。
对此,连江县委书记周应忠表示,“我们要将‘三街一坊’建设成有温麻特色、吸引人气的历史文化街区。”他说,未来我们将充分考虑社会效益,要保护弘扬连江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连江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连江的城市精神。
责任编辑:黄仙妹
- 连江精心打造“三街一坊”历史文化街区2019-04-17
- “互联网+政务”实现“减负+实干” 智慧政务连江这样炼成2019-04-12
- 连江首个专业水产品交易中心下月完工2019-04-10
- 连江“云上茶乡”将添新景 畲族风情园5月亮相2019-04-03
- 连江公益社团:让文化“潮”起来2019-04-02
- 福州连江:产茶重镇 畲族村民采茶忙2019-03-28
- 连江巡河开“天眼” 大小江河在“掌中”2019-03-27
- 父女接力27年 书写两岸好故事2019-03-22
- 两岸知名专家学者、台商代表为两地融合发展建言献策2019-03-22
- 连江公开宣判一起涉黑案件 24名被告人全部获刑2019-03-20
-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
福清三山镇:“一村一池塘”为美丽乡村添绿增2019-04-18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