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守好文脉 榕发温麻“三街一坊”保护修缮在行动
魁龙坊历史文化街区未来展望图。
海峡网7月2日讯 (福州日报记者 孙漫)青瓦灰壁、雕梁石器、古韵悠长……坐落在连江老城区的温麻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是文教名宦文化集中地,更是一座明清古厝“博物馆”。为守好厚实家底,讲好古厝故事,榕发温麻(连江)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榕发温麻公司”)自觉肩负起传承和保护文物古迹、文化遗产的使命与责任,全面启动街区“三街一坊”的保护修缮工作。
其中,魁龙坊特色历史文化风貌区中的中山路13号(陈家大厝)已率先完成修缮并对外开放。年内,中山路及爱国路沿线还将有13座古厝,在保护和合理利用中焕发新生。
保拆并行 古厝重生有讲究
上林街、天王前街、王步街、魁龙坊这“三街一坊”,共同组成了总面积超15.7万平方米的温麻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属一期项目的魁龙坊,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是连江文脉的起源之地。今年春节,作为魁龙坊首批7座完成修缮的古建筑之一,最先完工并对外开放的陈家大厝,让市民在多彩的迎春活动中,感受厝内门楣窗框镌花刻鸟、砖木墙石巧饰浮雕的悠悠古韵。
为让藏在“深闺”的古厝重现神韵,去年下半年,连江县与市建发集团合作成立榕发温麻(连江)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专业设计团队及颇具实力的施工单位,全方位启动保护修缮工作。
修缮启动之初,专业化就一以贯之。在建档甄别确定21处古建筑(包括6处历史建筑)的基础上,按“应保必保、可保尽保”原则,魁龙坊的修缮,以保留相应年代古建筑营造法式和地方营造技法为特点,复原了斗底砖、灰板壁等传统工艺,让人眼前一亮,更彰显古代连江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修缮设计都是‘一座一议’。我们收集了旧石料、瓦片、木料,分类规整,用于修缮,以求最大程度保留建筑原材料的质感。”市建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对始建于清末的陈家大厝的修缮,除最大程度保留原味,更对后期改建的部分进行甄别,放弃与其风貌不协调的建筑。面对紧贴古厝的突兀民房,20名工人用了近1个月,人工凿除,小心翼翼完成了拆除工作,力求恢复魁龙坊传统街区肌理。
守住风貌 古厝修复有特色
历史建筑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品位与记忆。为让建筑与历史在街区更好相融、延续,榕发温麻公司前往全国知名的多个历史文化街区“打卡”学习,了解各具特色的保护和建设经验,收集总结修缮的相关资料,依托连江县、市城投集团、市建发集团的全程护航,让保护修复“有底子”、更有特色。
“古建修复是个专业活,马虎不得。”榕发温麻公司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说,每周日上午,工地内都会出现3位“客人”,带着相关修复人员“巡街挑刺”。这些“客人”都是古建筑专家,对街区保护修复进行全程监督指导,从原貌恢复,到材料加工,再到木构件施工工艺,通过手把手教学,让施工者心中有数。
为确保修复实效,最大程度保留实景、展现风貌,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班组长、施工员对专业知识进行讲授,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被逐一提出,挨个交流讨论,提出“解题思路”。每周技术例会都会对上周施工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协调,并对下一周施工作出具体安排。相关人员提前查看现场,确定细节方案。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结构安全和消防安全,是大家对古建筑关注的重中之重。针对结构安全问题,公司请来相关专家,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全面排查梳理,形成针对性修缮方案。面对木质结构可能产生的消防安全隐患,除定期排查外,项目方还组织开展了消防演练,确保街区安全。
持续作战 古厝苏醒展活力
依托新举措、新模式,为文物保护提供新力量,重塑连江温麻古城历史格局,是此番保护修复的终极目标。为高品质建起集特色民宿区、非遗文化展示区、手工艺体验区及大型民居院落、名人故居等功能区于一体的特色街区,眼下,一场提速攻坚战再次打响。
“目前,中山路及爱国路共计13座古建筑的修缮施工都在同步推进,计划年内可陆续完成。”市建发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在持续做好街区“留绿”“留旧”“留白”“留文”与“留魂”的同时,榕发温麻公司还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魁龙坊形象标识LOGO,期待能更好地彰显历史街区特色,提炼老城符号,塑造老城保护新形象。
针对市民关心的后期运营问题,公司已对接专业的策划团队,要把较好的业态和项目引入街区内,让传统街区焕发新风采。
“历史建筑不应被时光冷落,每一个承载城市文脉的宝贵遗产都需要后人的珍惜与保护。”该负责人说,下一步,市建发集团及榕发温麻公司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保护理念、完善工作机制、建强专业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重要作用,努力把温麻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榕城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
责任编辑:黄仙妹
- 海峡两岸庆元宵晚会在连江魁龙坊举行2019-02-19
-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
五大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两岸团队共寻永泰2019-07-02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