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原标题:从古厝中解读福州历史文化DNA

从古厝中解读福州历史文化DNA

福州日报小记者到马尾昭忠祠参观,开展福州古厝研学活动。 记者池远 摄

海峡网7月24日讯 (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福州古厝是福州历史文化的载体,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独属于福州的历史文化DNA。”

26日~28日,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将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论坛由市委、市政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昨日,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黄汉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即将举办的论坛,充满了期待。

黄汉民告诉记者,福建传统民居类型丰富,放之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福建每个地方传统民居又各具特点。“马鞍墙便是福州传统民居最鲜明的特色”,黄汉民说,福州的马鞍墙充满了曲线美与韵律感,很有地域特色,同时各县的马鞍墙又不尽相同,有的注重韵律感,有的强调线条的视觉冲击感,非常丰富,让人赞叹不已。

黄汉民表示,探访福州古厝仿佛翻阅厚重的史书,让人时时惊叹先人的智慧。采访中,他打开电脑,随手点开一个福州古厝的照片文件夹,向记者介绍:“你看,这天井是开放式的,首进建筑的外墙较矮,这样冬天可以让阳光照到整个天井,让人暖意顿生。你再看后院,外墙比前几进高多了、天井也窄了许多。这也是有讲究的,因为福州夏季炎热,高高的外墙可以遮蔽夏日灼热的阳光。”

福州古厝小而美的园林设计,让黄汉民赞叹不已。他以三坊七巷的小黄楼为例,在小黄楼百来平方米的花园内,小桥、假山、亭台楼阁、水池雪洞……应有尽有,甚至可以在一面墙上,设计出层层叠叠的山水景观。中国古建筑为现代建筑提供了无穷的设计灵感。

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黄汉民说中国古建筑也彰显了这一精神内涵,中国古建筑的选址要考虑地理条件,往往采用木结构,取之大自然、归于大自然,用眼下的热词形态就是“生态、环保”。他特别指出,中国古建筑通常是木构建筑,福州古厝也不例外。在建筑上可以做到不用一颗钉子,这就是让外国人惊叹不已的“榫卯”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将两块木块衔接处打造成凹凸形状,使凹处与凸处形成完美衔接,让中国众多古建筑历经千百年而屹立不倒。

说到这,黄汉民深有感触地说:“参观中国古建筑不仅可以感悟到其独特的魅力,还可以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自豪感油然而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黄汉民是福州人,他认为福州古厝不仅让人们记住了乡愁,而且有利于福州千年文脉的传承。对于历届市委市政府对福州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与取得的成效,黄汉民点赞不已:“举办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是市委市政府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又一举措。”

黄汉民提出,可以在古厝保护的基础上对其活化利用。他强调,建筑的外观不可动,要注重保留建筑的原有肌理,对于内部局部的改造是可逆的,“在修复中,一定要修旧如旧,采用原工艺、原材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信息”。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