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尾:留存传承船政遗产 弘扬发展船政精神
海峡网7月29日讯 (福州日报记者 欧阳进权 见习记者 王炳聪 通讯员 王彦 许琳晶 王晓霞)6月8日,《人民日报》重刊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为《福州古厝》一书所撰写的序言。其中提到的昭忠祠位于马尾。马尾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0处,每一处都承载着马尾的历史文脉与城市记忆。日前,在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活动播放的宣传片中,福州马尾的船政文化也引人注目。
作为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发源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马尾船政文化资源丰富。马尾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家底”。在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举办之际,作为论坛重要活动之一,马尾区委、区政府28日在马尾船政格致园切割车间,承办“留存·弘扬”船政工业遗产保护与发展专题论坛,付清远、魏延年、林林、刘伯英、陈悦、刘传标等专家,为新时代船政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如今,厚重的文化瑰宝融入了马尾的城区规划之中,使得马尾的发展路径别具一格,走出了一条文化与城市建设并重的发展之路。
《福州古厝》序提到的昭忠祠。记者欧阳进权 摄
船政古街。(马尾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修缮提升扮靓马尾新城
沿着江滨东大道驱车前往马尾老城区,横穿原马尾造船厂的高架桥是必经之道。
高架桥北侧是船政格致园,由切割车间、官厅池、复建后的船政衙门、前后学堂和船政时空隧道组成,重现了当年船政的辉煌。衙门上刻有“总理船政”,门口摆放着1867年雕刻的官署雌雄石狮。衙内开辟了舰船模型等专题展厅。
据了解,船政前后学堂分别教制造和驾驶。从船政学堂毕业的有严复、詹天佑、高鲁、魏翰、陈季同、邓世昌、萨镇冰等一大批近代科技、军事、外交、教育及社会科学人才。
高架桥南侧临江的原马尾造船厂主体,已启动修缮提升,高架桥的港口路下穿及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正加紧施工,交通导改通行便道即将通车。据了解,配套工程完成后将串起分散的船政文化历史建筑群,打通船政文化遗留的历史脉络。
按规划,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城打造五大功能片区,包括官街片、船厂旧址片、马限山片、旧港片和罗星塔片。始建于宋代的罗星塔是世界航海图中著名港航标志,被称为“中国塔”。
在船厂旧址,记者看到了一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建于1867年的船政轮机厂(轮机车间)。这是一座红砖建筑,车间内还是原来的法式钢铁梁柱,室内宽敞明亮。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说,这是现存船政老建筑之一,车间当年由法国人负责组建。
作为近年文化城建设的重点之一,船政文化城官街保护修缮工程也已启动,船政官街片区位于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城大规划主轴的起点,也是马尾新城的入口,官街形象直接影响马尾新城总体形象。
“这几年,我们提升了船政文化景区,结合马尾特有的人文地域、经济优势,逐渐形成了一座文化城的规模。今后将在推进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保护好马尾区的历史建筑,充分展示特色、提升城市品质。”马尾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有着“中国塔”美誉的罗星塔下船政人物雕像。记者欧阳进权 摄
闽安古镇。记者张人峰 摄
游客热衷品味船政文化
23日是周二,马尾昭忠路马限山东麓的船政古街停车场,停满了旅游大巴和私家车。依山而建的船政古街老建筑是游客“打卡”胜地,古街沿着山路布局,古香古色的建筑鳞次栉比,绿树成荫。入驻古街的菩元闽台文旅众创空间负责人杨女士说,船政文化对学生吸引力最大,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自驾车前来。
7月和8月是葡萄采摘季,今年琅岐葡萄节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推出“摘琅岐葡萄,品船政文化”等旅游线路,游客除了参加现场采摘,还到昭忠路感受历史文脉与城市记忆。马尾设计了多条船政文化旅游线路,半日可游览马限山周边景点,一日还可前往闽安古镇。
记者走访看到,昭忠路景点密布,古街不远处就是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和昭忠祠,这两处景点均免费开放,游客只需刷身份证即可进入。
记者走进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浮雕和圆雕组合的铜像,他们是左宗棠、沈葆桢、严复、萨镇冰、詹天佑,博物馆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图片、模型和各种仿真场景,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展示船政在近代中国先进科技、新式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包括53个船政之最、第一条海底电缆……
与船政文化博物馆一墙之隔的马江海战纪念馆显现出别样的厚重感,纪念馆含昭忠祠、烈士陵园、马限山炮台等,昭忠祠是唯一一处共祀甲申、甲午两役忠烈的祠堂,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专为纪念海军人员的忠烈祠式的国家祭祀场所。马江海战纪念馆馆长王晓芹说,纪念馆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未来将在加强保护的同时,进一步挖掘英勇事迹,弘扬船政精神,更好地服务新时代。
游客还可以来到马限山穿越船政时空隧道,细数船政文化。隧道连接着马尾造船厂、格致园和船政博文化物馆,漫步其中,从新石器时代的昙石山文化到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盛世,再到当今海洋强国,均被浓缩在时空隧道中。
让船政文化“活”起来
作为“留存·弘扬”船政工业遗产保护与发展专题论坛举办场地,船政格致园切割车间建于上世纪70年代,建筑面积1674平方米,目前这里已经整修改造成老爷车交易中心,外部建筑风格融合了现代元素,内部保留了过去工厂车间原貌,用于展示“古董级”车辆。
这是马尾将老建筑“活化”利用的一个缩影。马尾拥有大量船政文化和海丝文化遗迹。近年来,马尾把城市建设的重心之一放在了传承文化、振兴旅游上,效果显著,既提升了城市建设水平,又增加马尾的文化内涵,让历史文化作为城市的基因与发展同频共振。
千年古镇、戍台活化石、军事与海上贸易重镇、千年来兵家必争之地和古战场……这些词汇集中在闽安古镇的身上。如今,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迥龙桥以及海丝文化遗迹协台衙门、戍守台湾将士墓群、亭江炮台等,每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亭江炮台还建成休闲公园。
船政文化还被搬上舞台。在马尾区海峡闽剧团团部,原创闽剧《马江魂》每天在排练。马尾海峡闽剧团此前历时10个月,完成了原创闽剧《马江魂》的剧本创作,预计8月底进行首场演出。该剧是国内首部涉及船政题材的闽剧。团长杨碧霞表示,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马江海战135周年,为了寻找合适的角色,团队遍寻马江海战参战官兵的故乡和关联地,最终选定了当年马江海战幸存者之一的梁功乐。在杨碧霞看来,英烈们的精神时时激励着今人,希望通过普通官兵的视角,窥见这场惨烈战役的一隅。
截至目前,剧本的创作经历了五次“蜕变”,剧名也改了三次,最早叫《马江海战》,后来改成《马江颂歌》,最后敲定为《马江魂》。“这个‘魂’有两层意思,既指海战中英勇殉国的水师官兵的英魂,也指他们‘舰虽亡,旗还在’的爱国精神。”杨碧霞说,今后剧本将进一步缩编,在社区、学校等地巡演,让更多人享受到这一船政文化大餐。
船政格致园景区里的总理船政衙门。(马尾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责任编辑:黄仙妹
- 福州市领导带队开展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专项督查2019-07-26
- 全国首个大规模窄带物联网“智慧校园”在中央党校开通2019-07-25
- “智慧校园”在中央党校开通 80%设备来自马尾物联网企业2019-07-24
- M3路快速公交开始运营 马尾与福州地铁2号线快速接驳2019-07-22
- 马尾首条地铁2号线接驳公交线路开通 配7辆新能源大巴2019-07-20
- 马尾成为网易考拉海购商品福建最大集散地2019-07-19
- 马尾镇突破16年征迁难题 半月征迁近2.8万平方米2019-07-18
- 马尾在全市率先推出“一窗受理”升级版 三类窗口合并2019-07-17
- 文旅结合焕发活力 船政文化滋养着城市发展之根2019-07-17
- 福州马尾成网易考拉海购商品福建最大集散地2019-07-12
-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
福州罗源县:创新推动保护传承 留住“乡愁”2019-07-29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