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海峡网9月6日讯 (福州日报记者 钱嘉宜2016年以来,福州向交通拥堵宣战,先后启动两批共637个缓堵项目,影响和制约城区交通的部分“瓶颈”逐渐打破。随着生态步道陆续串联、公共交通不断优化,单纯的“治堵”已逐步升级为如何打造提升市民幸福感的出行全方案。

4日上午,市政府市政协开展重点提案办理协商,聚焦“打造以人为本出行系统,提升市民幸福指数”,8个市直部门相关负责人与提案单位九三学社福州市委会课题组有关人员、部分市政协委员畅所欲言,就如何完善福州市民出行环境贡献智慧。

交通供给增加  非机动化改变不足

“打造以人为本出行系统,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是市政协2019年重点提案。在督办阶段,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协调组织了市直部门负责人、部分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有关专家学者赴福州市区调研,针对交通难点撰写了调研报告。

“目前大多城市还是偏向以架桥修路增加交通供给等偏机动化的方式解决出行难题,对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便利考虑不够。”提案单位九三学社福州市委会认为,我市在交通出行上存在着4个显见问题:交通资源倾向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硬件存在短板、各种交通工具之间衔接不畅通、路面人员交通意识淡薄。

“机动车侵占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与行人抢道的问题十分突出。”课题组成员表示,不少局部改造或新增的交通设施由于场地有限等原因,迫使机动车侵占非机动车道;同时,我市非机动车道大都设置狭窄,通行能力弱,非机动车并入人行道行驶、无序停放占用人行道现象屡见不鲜。

区分城区功能  完善路网系统

“要提升市民出行幸福感,一方面要提高交通出行的效用,另一方面要让市民对出行有合理预期。”针对现有交通弊病,课题组成员列出了从规划到管理等具体详细的建议清单。

“观念要先改,以前是‘车本交通’,今后要变成‘人本交通’。”课题组代表建议,应合理设定多种交通方式的优先级次序,老城区以慢行系统为主、新城区要注重与老城区的快速连接。

针对不同区域特点,规划涉及不同功能的路网,这一点,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赞同。“‘街’和‘道’的分工不同,前者注重慢行和商业体验,后者则体现快速、便捷。”课题组成员建议,结合旧城改造,加密中心城区的次支路建设,改善城市核心区“微循环”。

此外,提案中还提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地铁换乘和接驳系统,做好地铁场站附近停车场及非机动车停放点建设;打造安全、便捷的慢行系统,确保非机动车道的连续、完整和顺畅,加强对人行道、盲道、过街设施和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在此基础上,加大交通违法惩处力度,依托大数据与信用福州建设,将交通违法纳入个人征信。

推进项目建设  鼓励绿色出行

协商会上,面对提案组的“发问”,市城管委、交通运输局、建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交警支队、残联等部门也给出了不少实在的解决之道。

“新老城区快速连接、补齐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短板的工作已在路上。”市城乡建设局表示,在第三批治堵项目中,建设局策划了“前横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二环白湖亭立交改造工程”“横江路道路工程”等项目;并利用旧城改造契机,启动“新店溪安置房周边道路工程”等3个项目,旨在加大城区路网密度。

今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依据《福州市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完善提升实施方案》,修复传统老街巷、新建公共停车场、打造城市慢行系统,并通过规划设计,细分缓堵工程种类,从而更加精准地增强治堵效果。

截至目前,市交警支队已完成42处“人非共板”改造,增设15个立体过街设施,并通过持续设立人行隔离柱桩、机非隔离护栏等提升城区慢行系统。

“今后,采取公共交通出行的市民将享受到更多实惠。”市交通运输局介绍,接下来,我市将推进延长服务时间、缩短候车时间、优化网线、加大车辆更新力度等工作。“今年底前将对1路、2路等38条公交线路加密,高峰期发车时间缩短至8分钟以内,中心区域主干道确保至少一条公交线路运营至23点。”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