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亮点回眸

闽剧《红裙记》。福州日报记者 池远摄

海峡网11月14日讯 (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话剧、京剧、藏戏、歌仔戏、闽剧等24种艺术形式,30台展演剧目,18天精彩呈现……在福州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大幕虽已于12日合拢,但繁弦幽管、笙箫鼓乐之音仍萦绕在人们耳畔。本届戏剧节是党的十九大后我国戏剧创作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示,戏剧节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发表5周年之际开幕,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刻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的历史时刻闭幕,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同时,本届中国戏剧节是时隔26年后,我市第二次承办中国戏剧节,是对第三届中国戏剧节的传承和接续。

回眸本届中国戏剧节,亮点多多。

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平台

本届中国戏剧节开幕式上,常州市滑稽剧团带来的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作为揭幕大戏与大家见面。该剧从“吃饭”这个中国农民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入手,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图景,铺陈出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记者注意到,在本届中国戏剧节30台优秀展演剧目中,优秀现代戏占据了半壁江山,如川剧《江姐》、京剧《陈毅回川》、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等。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表示,本届中国戏剧节的献演剧目,艺术形式虽各不相同,但每个剧目均用生动鲜活的故事和真挚动人的表演,呈现出一个个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在戏剧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充分发挥了戏剧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独特作用。

本届中国戏剧节,除了大量的现代戏,还有不少新编历史剧和整理改编的传统戏,充分体现了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以及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勃勃生机,如豫剧《张伯行》、黄梅戏《不越雷池》、莆仙戏《踏伞行》等,体现了推陈出新、继承发展的艺术创作精神。

一个让戏迷过足戏瘾的节日

本届中国戏剧节不仅是戏剧艺术的盛会,也是广大戏迷的节日。30台优秀剧目轮番上演,让福州戏迷在家门口过足了戏瘾。闽剧票友林声隆兴奋地告诉记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全国最优秀的剧目、最顶尖名角的演出,如我看的晋剧《起凤街》便是由二度‘梅花奖’、二度‘文华表演奖’得主谢涛主演的,而且如此高水准的演出,票价最低只有20元(最高50元),太惠民了!”

一人一鼓一钹,便营造出二三十人乐队演奏的效果——在本届中国戏剧节上,由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带来的藏戏《六弦情缘》,让榕城市民大开眼界,惊呼:“一个人撑起了一个乐队,太神奇了!”该团团长班典旺久介绍:“一人一鼓一钹是有1000多年历史的藏戏最鲜明的特色之一。这是藏戏首次亮相中国戏剧节。”

此外,弋阳腔也首次亮相中国戏剧节。其在中国13个省衍生成了庞大的弋阳高腔体系,是推动中国地方戏曲发展的“高腔鼻祖”。

本届中国戏剧节期间,戏迷许巧萍几乎天天到演出剧场报到,“在家门口举办的中国戏剧节,让我们有机会观赏到了之前没有机会、以后也不知啥时候才有机会看到的地方戏剧,让我们戏迷就像过节一样高兴!”

一个展示闽都文化的窗口

本届中国戏剧节上,我市选送的3台大戏,闽剧《红裙记》《龙台驸马》、音乐剧《茶道》,轮番献演,其中,闽剧《红裙记》作为戏剧节的压轴大戏在闭幕式上献演。

3台大戏闽都文化、地域特色鲜明。闽剧《红裙记》根据清代发生在福州上下杭王达官卖饼的故事编写创作;闽剧《龙台驸马》根据福州琅岐龙台驸马林存的故事改编;音乐剧《茶道》讲述的是家住三坊七巷茶王的故事。

我市选送的这3台大戏不仅是本土题材,而且创作中福州元素满满。闽剧《红裙记》演绎的是上下杭的市井生活,全剧不时冒出福州民间俚话,“虾油味”浓郁;闽剧《龙台驸马》在演出中,当来自福州龙台的驸马林存携当朝公主返乡时,两人且歌且舞,罗源湾、闽江口等福州元素随着唱词、舞美传入、印入观众的耳中、眼帘;音乐剧《茶道》在演出中,让观众记住了福州的味道——茉莉花的馨香,该剧将当日手工采摘的茉莉花搬上舞台,让人们领略了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福州茉莉花茶窨制技艺”的风采,同时福州民间小调《真鸟仔》的借用,也让人们记住了福州民间音乐。

13日,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本届中国戏剧节在福州举办,不仅让我市文艺工作者有了难得的学习、交流的机会,对我市文艺创作特别是戏剧创作无疑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市选送的3台富有闽都文化、地域特色的剧目,通过中国戏剧节这个中国戏剧创作最新成果展示的最大、最高平台得到了展示,展示了闽都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本届中国戏剧节成为了展示闽都文化的一个窗口。”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