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11月20日讯 (福州晚报记者 徐文宇 通讯员 郑闽琼 文/摄)孝亲爱友——这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长乐区琴江满族村的村训。琴江满族村是福建唯一一处满族人聚居地,还是全国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具文物保护价值的旗营遗址。
目前,“善美寻乡”福州淳朴民风榜样村巡礼活动正在火热进行,琴江满族村以独一无二的“孝友”文化,被长乐区推荐参与活动。
“孝友”文化源远流长
琴江满族村位于长乐区航城街道,因古时候流经此处的闽江宛若一把古琴而得名。
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12月17日,皇帝为褒奖村民赖通照孝亲爱友,下诏在旗营大街建造“孝友”牌坊,坊分三层,上层有双龙合抱“圣旨”的雕刻,中间一面刻有“孝友”两个大字,整座牌坊造型雄伟、壮观。
据介绍,幼年的赖通照即知孝亲爱友,诚恳真挚。他虽身体虚弱,但每次看见老父亲从井里打水,都积极帮忙。为了让父母吃得好,他常自己饿肚子。赖通照的弟弟英年早逝,当时旗营中有摊捐资助孀孤的先例,亲戚劝他也去领取,但他怕累及同营,宁愿自己节衣缩食,抚养弟媳一家直到侄儿长大成家及侄女出嫁。除了照顾弟媳一家,他还照顾年轻便守寡的二姐,直到外甥长大自立。
赖通照不但对亲人关爱备至,对族人亦是如此。每当遇到同族中没有后代的人去世,他便出资帮助丧葬。他精通医术,经常为乡里人治病,分文不取。城外五竹桥,年久失修导致坍塌,行人苦于徒步涉水,赖通照看到路人不便,便在旗营中募捐,经他督修的石桥至今还在使用。以赖氏为代表的旗营“孝友”成风,“孝友”文化成为琴江水师旗营的精神支柱之一。
200多年来,家家互亲互爱
琴江满族村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郑闽琼介绍,在“孝友”文化的熏陶下,200多年来村里家家互亲互爱,户户协作相助。
现在,琴江满族村党支部发扬新孝亲爱友文化,开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弘扬琴江满族村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情怀,凝聚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这几年,村里积极打造特色党性教育实践基地,拍摄中法马江海战VR宣传片,通过“七个一”的爱国主义现场教育活动,让游客感受当年琴江官兵保家卫国、为国捐躯的感人历史;打造“廉政文化教育示范点”,建设“旗营鉴清”展馆,让大家了解清朝从兴旺到衰败的惨痛历史;拍摄琴江婚俗文化VR宣传片《琴江喜事》,再现琴江先人的传统生活习俗。
目前,琴江满族村建设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室、教育培训室、老年人活动中心、八旗广场、多功能展示厅等文化阵地,拥有大大小小的公园6处,绿化覆盖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
同时,该村将农家书屋作为农民学科技、快致富的“加油站”和“助推器”,大力整合各方面资源,扎实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农家书屋内宽敞明亮,设施齐全,有各类藏书6000多册、报刊杂志20多种,给广大村民学知识、学技术提供了良好平台,还净化了村风、民风,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精彩的“台阁”表演“吸睛”一片。
省非遗项目“台阁”别具风情
琴江满族村流传着一种有200多年历史、独具满族风情的文娱形式——“台阁”。它源于我国东北游牧民族,在清代随驻防的旗人传入琴江满族村。“台阁”的演员通常为年龄不超过15周岁、体重不超过35公斤的身体健康匀称的孩子。小演员们经挑选、训练,立于人抬着或轱辘板车承载的会转动的小舞台上走动演出,故称“台阁”。
琴江满族村的“台阁”参加过全国、省、市的各种大赛,均获得可喜成绩,2001年获“福州市笫九届文艺百花奖民间文艺大赛”金奖。2014年,它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琴江满族村2010年获评“全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纳入首批“中国传统古村落”,2014年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5年获得“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名村”、福州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2016年获评“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2018年获得“省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黄仙妹
-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
福州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用心当好“水管家”2019-11-20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