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福州看历史文化街区,除三坊七巷、上下杭和朱紫坊外,如今你又多了一个好去处,那就是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中山路老街。

一度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的中山路老街,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这里是贡院文化和林则徐精神的承载地、孙中山精神的传承地。带有浓浓“民国风”的中山路,自今年国庆节正式开街后,打通了冶山历史风貌区,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来此“打卡”。

来福州中山老街,寻初始之地

福州中山纪念堂的前身是贡院,如今修旧如旧。

来福州中山老街,寻初始之地

冶山春秋园的喜雨轩,常有居民到此休闲。

  老街“有声有色”

有声阅读器、有声文化墙、有声文创空间、地标有声屏风灯……走进“有声有色”的中山路老街,你会收获一连串的惊喜。

12月1日,恰逢双休日,来自杭州的游客刘小宇用手机扫描街道两旁的有声阅读器,点开“历尽沧桑的中山路”二维码,她由此进入了喜马拉雅上的有声世界,听到专业级的女声配音这样介绍——“中山路原名贡院前,明清两代福州贡院就设在这里。贡院又称试院,是全省包括台湾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地方……”

“我大学读的是历史学专业,很喜欢逛各地的人文景点,以前看过福州不少地方,中山路老街还是第一次来,没想到改造后这么时尚——拍张有声阅读器上的照片,以后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就能随时听,全面了解各景点历史文化及吃喝住行相关信息,太方便了。”她说。

引入喜马拉雅公司开展街区有声化形态改造,是中山路老街华丽蜕变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为将中山路老街打造成闽都文化展示窗口,鼓楼区以打造“闽都坊巷经典、中山风貌示范”为目标,按照“文化彰显、市井有序,减法为主、加法为辅,功能完善、品质提升,整理为主、整形为辅”的整治理念,投入1.4亿元对中山路及周边丽文坊、能补天巷、城直街、城隍街、云步山巷、北院巷、赛月亭巷等7条传统街巷,进行历时近半年的改造提升。

拐进修葺一新的能补天巷,新立的木制牌楼格外显眼,牌楼上“能补天巷”四个大字遒劲有力。墙壁一侧的文化长廊上贴着很多连环画,上面讲述着有关“能补天巷”名字由来的历史传说。

据《冶山史话》一书记载,能补天巷的巷名来自蚂蚁报恩的传说。旧时浦城一穷秀才赴福州赶考时,在这条小巷里下榻。考前数日,他在大雨中捡树枝救起一群蚂蚁。到考试时,他误将“天”字写成了“大”字,是蚂蚁们在试卷上排成一横,才把“天”字补齐的。如今,“能补天巷”这个地名已被列入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福州中山老街,寻初始之地

位于冶山春秋园南面的仁寿堂

来福州中山老街,寻初始之地

唐代马球场遗址广场,地上雕刻古代福州主城区地图。

老宅故事多

中山路的老宅故事多。当你踏着青石板路,从两侧民国风格的建筑中穿行,如能放慢脚步走近它,就会在与历史的对话中增长知识、增添智慧、丰富心灵。

沿中山路往北走,最先映入眼帘的林家支祠和罗氏试馆,是两座并排木构建筑。这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出生地和幼年读书处。

走近古朴典雅的林家支祠,最先看到的是一旁的林则徐星纪念碑,让人不禁想起那颗在浩瀚的宇宙星空中以“林则徐”命名的小行星,到此参观者多半会与这块碑合影留念。前墙门额上“林家支祠”“入孝”“出弟”八字题刻,同样让人印象深刻。漫步庭院,林则徐雕像立在主屋中央,很是威严;屋子两旁的一副副对联,引人深思。

“后墙的一部分是明代原建筑物,林则徐的出生地就在后天井至后墙之间的原矮房内。林则徐少时,曾在此写一副对联——‘家小楼台无地起,案余灯火有天知’,描绘其贫困处境,抒发远大抱负。”著名文史学家、福建省文史馆原馆长卢美松说,林则徐出生的房子大门朝西,门前有一条10多米长的小弄通向贡院埕。传说林则徐出生时,福建巡抚徐嗣曾恰好乘轿经过此弄口,故取名“则徐”,“则”是“效仿”之意。

毗邻林家支祠的罗氏试馆,又称连城罗氏试馆,明末开始建,清乾隆、同治年间重修,现在里面设有雕塑,复原了昔日私塾的场景。

“罗氏试馆是接待连城来福州投考举子住宿之用。有关罗氏试馆的史料记载比较少,有一点可以明确,林则徐的父亲在罗氏试馆任职教员,所以林则徐幼年就在罗氏试馆读书。”卢美松说,1997年,林家支祠和罗氏试馆按原结构重建,两座原来相距数十米的建筑合建在一起,形成一组宏大的建筑群。同年,这里被列为福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免费对外开放。

中山路上另一处醒目的建筑当属福州中山纪念堂,它的前身是明清贡院。福建有很多历史名人在贡院中过举,如李光地、梁章钜、林则徐、林旭等。1912年,孙中山在贡院至公堂发表演说,接见学生代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32年至公堂改名为“中山纪念堂”,其南面的贡院埕大街被命名为“中山路”。

福州贡院建筑多已毁没,仅存的中山纪念堂修旧如旧,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纪念堂前有一尊孙中山手持拐杖、身着风衣的铜立像,神采奕奕,庄重自然。游客到此,无不深情缅怀。

中山路中段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居民议事厅,修缮之前是一座三进的古厝。据介绍,未来,这里还将作为文化讲座、公益活动的场所。

来福州中山老街,寻初始之地

在中山路老街附近出生、长大的林奶奶,隔段时间就回来看看。这次她和老伴到由仁寿堂改造而成的博物馆内看展。

来福州中山老街,寻初始之地

林则徐星纪念碑

有城自冶山始

到中山路老街,唐代马球场遗址不可错过。新建的唐代马球场遗址广场颇有特色,西侧有唐代马球场景墙及碑刻,地上雕刻着古代福州主城区地图。

据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楼建龙介绍,这个马球场是晚唐福州刺史裴次元所建,《三山志》有详细记载,这说明军人曾在此娱乐、训练。目前发掘的唐代马球场遗址,只是原先马球场的一小部分。

从唐代马球场遗址广场向西行,就进入了冶山历史风貌区。

“闽之有城,自冶城始。”走进冶山,就走进了福州初始之地。

“冶山是福州的地理标志,在古人的想象中,它是闽都的龙脉所在。闽越国建都于此,在《史记》中可以找到相关的历史记载。现在挖掘出的宫殿遗址、大型建筑遗址也都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卢美松说。

冶山是福建历史的开端,也是福州城市建筑的起点,后来六次建城与扩城,将城池向东南方向拓展。而今,地面文物古迹留存不多,但多年的地下考古发掘大有收获,文物重光让人们更多地了解福州历史,也增添了人们对研究探索的兴趣,丰富了名城的文化内涵。

位于冶山春秋园南面的仁寿堂,也是游客们的最爱。

拾级而上,沿途多古树、石刻,原本清幽的庭院热闹了许多。这里是近代著名海军将领萨镇冰的晚年居所,2017年重新修缮之后辟为两个展区:一为以“寻根闽都”为主题的博物馆,用数字技术展示冶山考古出土的一些文物;另一展区展出萨镇冰生平事迹。

今年70多岁的林奶奶在这附近出生、长大,尽管现在搬得比较远,可心里一直惦记着儿时成长的地方,隔段时间就回来看看。当日,她和老伴在博物馆逛了很久。她告诉记者:“这一大片变化太大了!趁还能走得动,我想多来走走,找找儿时的记忆。”

据卢美松介绍,冶山北麓的欧冶池,得名有两个传说,一说是春秋时欧冶子铸剑在此,另一说是越王铸剑处。欧冶池原本规模浩大,明代池域多被民居填没,仅存数亩方塘,后多次重浚。如今,这里建有八角形剑光亭、喜雨轩,增设了欧冶子铸剑雕塑,成了附近居民家门口的文化公园。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